APP下载

交往与“人”

2020-12-23彭凡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交往马克思

摘 要: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交往活动。同时交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产实践来探索交往问题,为人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交往理论;人的发展

交往蜕变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受到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密切关注。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心灵接触或直接进行交流沟通,达到一定的认知;社会学上,交往是指人们完成特定的交往行为、行动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联系;语言学上,交往表示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语言符号的交流;而在传播学中,交往的解释中则更为狭隘,它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信息资源经过信号源传达且不断反馈,从而实现传播目的。作为哲学范畴的“交往”,它则指的是人时候特有的相互往來关系的一种方式,亦及人与他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存在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早提出“交往”概念时,用的词就是“Verkehr”。当然,所表达的意义是极为广泛的,包涵个人、社会团体、许多国家的物质和精神上交往。

根据研究的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即交往实践说,这种观点重点突出交往的实践属性与特征。认为交往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内部,是历时和共时的不同实践主体之间以变革世界和生存环境为目的的相互之间的沟通、制约、渗透、影响、改造等实践活动。

社会互动说,认为交往就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物质的和精神的交换过程,是为了实现其活动、能力、成果的交流、沟通和互补而进行的能动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实现了的“社会互动”。

语言中介说,用狭义和广义区分将其区分开来。他们把交往视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手段或中介。西方某些哲学家的交往理论是通过语言问题间接表述的,在他们那里交往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有的哲学家如哈贝马斯甚至认为交往就等同于语言。

主体际关系说,认为交往既不是实体范畴,也不是属性范畴,而是关系范畴。交往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交往本质上是在人与人之间实现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等。

双重关系说。亦及是认为交往标志着人、社会与自然;人、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哲学范畴。交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的交往,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是社会关系生产的交往,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者联系不可分割。精神生产的交往一般包括在上述二者之中,是其发展的高级形式或特殊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的交往、交往方式的概念,便是不成熟的、有待被生产关系取代的过渡性概念,生产关系概念由交往、交往方式术语演变而来的。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交往形式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并以生产力为基础,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历时考察和理论分析。他认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并不神秘,他是随着生产需要的发展起来的。人最初的社会关系是人们为了进行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人机体的存续而建立的血缘家庭关系,人们在这种关系中从事生产活动和各种交往,分工也只是限于自然分工。

人们之间的这种唯一的社会关系,直接地就是他们的物质生产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家庭便成为从属关系了。”[1]交往关系也只是随着产品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产品越来越丰富,交往就愈密切。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之中,交往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则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交往”大多数指的是物体或人与物之间交往转移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等。

马克思对“交往”有其独特的思考,在马克思著作中均对“交往”有所提及,如在他1841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别,批评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他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将自主性的理念引入了原子运动。马克思也将其类比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的交往类似于原子的偏斜运动,离不开人的自主活动。“所以一个人,只有当同他发生关系的另一个人不是一个不同于他的存在,这个人才不再是自然的产物。”[1]P134只有交往活动才能让人脱离自然属性。

人是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也是社会存在物,人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与他人进行交往,因而交往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具有共时性。对人本身的思考可以说是从人发现自身时就开始的。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这表明人对自身零散的思考已然出现且必定是永恒存在的话题。“首次从理论上把人作为具有人格与人权的个体来看待,研究个人间的交往关系,那还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后的事。”[2]p23

“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人的交往,而不是作为个人的交往。这些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积累起来的劳动,或者说私有制,以及现实劳动如果二者缺一,交往就会停止。” [3]p207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渴望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来促使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这比哈贝马斯则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注重建立一个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话语共识,渴望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通过交往理性,促使交往兼顾相互利益的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促使一种世界主义民主制度的内涵更加丰富。

哈贝马斯虽然承认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重要因素,但他不主张马克思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发展作为人们交往、交往形式、交往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会把我们引入到一个误区即当我们在追求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时候把希望寄托于“理性”,这是不可取的一面,但一方面哈贝马斯之所以过分的强调理性的原因是“人”这个生物是需要理性来支撑的,往往人是非常复杂的,假如缺失了理性我们的社会便会被人的不自觉而造成的无法挽救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看,虽然哈贝马斯的“理性”或“工具理性”有其形而上的一面,但对于指导人的实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人自身有其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起时代的精神,实事求是,要认识到现代化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而且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同步进行。避免理论上的狭隘性对于我们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做什么样的事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人类大步迈进21世纪,人类进入一个新全球化时代。新全球化时代,就是交往实践的新时代。现阶段我们仍然出现许多的问题,亟需我们去理性分析与妥善解决。在经济上,贸易具体体现在贸易保护政策;英国举行公投脱离欧盟冲击了哈贝马斯心中理想型的联合共同体;不法分子在网络之中为所欲为;日本国家大肆捕杀鲸鱼破坏海洋生态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新时期的交往所遇到种种难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行为正确与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我们“人”本身作为对象来进行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

[2]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深层次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页.

作者简介:姓名彭凡(1994.9),男,汉族,重庆,硕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10120,实践哲学

猜你喜欢

交往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亲子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