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书法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思想的血脉相承

2020-12-23阴嘉钰杨林顺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人民书法中心

阴嘉钰 杨林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思想的重要论述,主要集中在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的创作原则、坚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的创作追求这三个维度上。中国书法发展亦有三个关键点,笔者由此论述三个关键点与三个维度之间血脉相通的关系,以期明确中国书法为人民而创作的不朽之路。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创作思想;人民;中心;书法

引 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2]。正是因为文艺地位如此之重,习近平同志针对文艺创作展开诸多论述,站在国家与人民的高度,为文艺工作者之未来,作出了根本性的指导,笔者由此展开对文艺思想与书法创作的论述。

一  习总书记文艺创作思想的三个维度

“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3],故而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思想集中体现的三个维度也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看作是文艺的来源与核心,如水之源。正是这站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至高立场上提出创作思想,才能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作出指导,并使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又一主力。

(一)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从一个形容社会群体的名词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力量的代表,以马克思主义为滥觞。马克思文论中曾言,“人民从来都是作者是否替人民发声、是否够资格称为“人民的作家”的唯一判断者;[4]其后列宁继续发扬,在针对文艺上提出,“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它必须唤醒群众中的艺术家并使之发展”;[5]马列主义发展至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将其中国化,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6]至此,我国把人民作为文艺事业发展创作的导向已经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直到现在,习总书记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需求,高举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7],这面大旗。

(二)创作原则:坚持“以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既然人民是文艺的中心,那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为文艺作品提供了创作灵魂,那创作者就应该以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文艺的创作不仅仅是创作者个人情志的表达,最终还要上升到解决社会主义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终极追求上,因而,习总书记讲道,“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8],而“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习总书记的理论,有着深厚的儒家历史根源,儒家从最早的“以礼治国”,其目的就是引导、规劝人民,人民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各体,但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群体”,还是默默无闻的“个体”,都应被被尊重,都应当以积极的文艺去歌颂,从平凡中见证伟大。

(三)创作追求:坚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也是时代的文艺,中国文艺以歌颂人民为创作原则,实质上就是以弘扬中国精神为创作追求。时代精神,集中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人和事上,因而来源于人民的文艺,也必将是反映时代的文艺。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各不相同,文艺创作因时而变,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所以,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必然是要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要做到习总书记强调的,“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努力抒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  中国书法发展的三个关键点

谈及文艺与人民,中国书法是不可缺席的话题。纵观书法史的发展,中国书法发展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点是不变的,即文字形成及书体演变阶段,书法风格碑帖之变的传播阶段,书法审美趋尚的流变阶段,这三个关键点实质上已经构成完整的书法史,且三个关键阶段与习总书记文艺创作思想所坚持的三个维度血脉相承。

(一)人民推动:文字形成及书体演变。关于文字的起源与形成,历史上众说纷纭,八卦说、结绳说、起一成文说等,这些基本不可信,可信度较高的为仓颉造字,但实质想来,中国汉字庞大繁杂的体系,绝非一人可以功成,所以,最早开始的形成于商代中晚期的象形文字,基本可以断定,乃是先民根据自然界客观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描画而成。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因而,书法从根源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中来的,人民是书法艺术生命的本源。

(二)服务人民:书法碑帖之变。所谓碑帖,在书法中实质就是两种不同载体上所呈现出不同风格的书法,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碑的定义,明确了其服务人民的根本特性,“刻有文字或图案,竖石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如界碑、纪念碑”。碑最初主要用处即为歌功颂德,其上铭文,以述功德,后将碑碣石刻作为书法取法的一种途径。所以,书法能以碑帖之变,开后世书家南北分论的局面,是由于先有歌颂人民的纪念形式。

(三)弘扬精神:书法审美趋尚的流变。艺术家佩夫斯纳曾认为,一部艺术史,与其根据风格的变迁来写,不如根据艺术家与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变迁来。佩夫斯纳的观点突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放在书法中即“笔墨当随时代”,用习总书记理论即“文艺要弘扬中国精神”。书法从汉末魏晋走向艺术自觉,从那时起,书法便始终表现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清人梁巘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书法审美趋尚的变化,蕴涵着不同朝代精神的变化。

我们应当以习总书记文艺思想对待书法传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敢有丝毫自满,但怀有无比自信”。

注 释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1

[2]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5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 上)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95.

[5]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35.

[6]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860

[7]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13.

[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阴嘉钰(1992年——)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学历:研究生三年级,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创作

杨林顺(1994年——)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务:教师,学历:硕士,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书法中心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诗书画苑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