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反哺:乡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乡土文化发育态型流变的调查报告》中乡土文化建设对精准扶贫的启示

2020-12-23徐木岚黄晓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启示

徐木岚 黄晓锋

摘要: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精准扶贫”要求我们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不仅是物质扶贫,还是文化扶贫。农村贫困的根源是“文化匮乏”,如何发展乡土文化,实现精准扶贫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调查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及参考的相关文献,具体分析夹关镇熊营村乡土文化的发展状况,结合一般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求白沫江乡土文化发展模式对一般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揭示乡土文化建设对精准扶贫的启示。

关键词:精准扶贫;白沫江乡土文化;启示;文化扶贫

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视,先后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来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但这肯定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从上而下的引导,也要从下而上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做到农村文化活动的基层化,多样化和广泛化。《文化反哺:乡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乡土文化发育态型流变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通过对岷江支流白沫江上游流域——石板庙及其周围地区乡土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分析乡土文化发展的现状,深入探究白沫江乡土文化发展模式,寻找其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和途径,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调查报告》虽然是以传统文化为调研点,但它的作用却绝不仅仅只在文化上面,它所提供的农村乡土文化建设模式,间接影响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乡村振兴政策

近年来我国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党中央多次出台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三农”工作特殊的重要性,细化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安排。为响应国家号召,邛崃市各乡镇开始了新一轮乡村规划全覆盖工作。

(二)精准扶贫政策

2014年“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落地,強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实施。“精准扶贫”是对贫困户、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辩别后进行的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有助于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由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全面脱贫的有效措施,是宏观层面的,而“精准扶贫”政策是具体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提出的较为具体的政策,是中观层面。从达成目标上看到,二者保持一致,都是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

“精确扶贫”政策要落地,要发挥作用,就在于抓住“精准”二字。“精准帮扶”不仅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它还涉及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公共建筑、乡土文化建设、水电气能源的使用等方方面面。解决的是村民们的实际生活需求,提升村民幸福感。白沫江片区夹关镇是邛崃市重要的扶贫攻坚地区,面对扶贫攻坚的任务,当地的乡村规划以乡土文化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对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熊营村乡土文化发展状况概况

(一)文化反哺

白沫江片区熊营村石板庙的乡土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主体现为城市文化反哺农村文化。六七十年代,知青文化的反哺,将城市观念、城市文化带到了乡村,使得许多农村文化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此后,2008年,公益性教育平台——“果筐学堂”的创立,也实现了文化反哺,慢慢的由私下个人反哺带动政府,并将扶贫政策也镶入其中,实现了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熊营村通过文化的反哺,启发当地村民民智,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文化,鼓励村民发家致富,推动经济发展。

(二)文化再发展

早在民国时期,当地就流行“私塾文化”,现在主要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家庭刊物、家庭春晚和家族渊源的遗存。“耕读传家”以高氏家族为代表。家庭刊物《小荷尖尖角》,共出了21期。这些都受到“耕读传家”理念的影响,也是家族渊源的体现。除此之外,当地知识分子还组建了农村公益教育平台——“果筐学堂”,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三)民俗文化

50年代初,以熊光发为代表的文艺爱好者,成立了“初级社”的文化“俱乐部”。在老一辈文艺爱好者的带领下,组织一帮年轻人,经常开展文娱活动。除了演出由“样板戏”改演的川剧以外,还独立自创乡土题材的川剧和各类曲艺节目。

以高登甫为主导的熊营村“宣传队”,不仅为熊营村的文艺事业做出了贡献,还带动了周边甚至全乡的文艺事业的发展。1973年起,以高登甫的学生韩玉鹏、倪怀春、杨家祥等为主导的“鱼坝村文艺队”、“鱼坝村马马灯”,成了继“熊营村宣传队”之后,又一支很受欢迎的队伍。

熊营村的文娱活动在政府、文化站的领导下坚持开展,为“马马灯”文化、川剧文化等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一般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问题

当前,为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各地乡村文化建设总体上蓬勃发展,但因地区差异,难免十全十美,我们发现部分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化事业缺人、缺钱、缺设施的尴尬局面。这成为当前农村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短板之一。

以垫江县为例,当前一些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缺乏文化基础设施,虽然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有的村庄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但绝大多数的村庄还处于空白期,甚至没有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地,条件相对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千篇一律,缺少吸引力。缺乏兴趣,村民活动频率下降,对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就下降,于是造成了文化基础设施的闲置。

3、文化消费群体弱化,文化产业发展乏力。大多数的村民收入拮据,因而不敢、不愿消费。除解决温饱问题以外的消费都显得没必要,更别谈文化消费了。这间接对文化产业造成影响,没人进行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发展迟缓。

4、文艺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活动效果不好。这也是广大农村乡土文化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农村的知识分子少,文艺人才更少,文化建设队伍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四、白沫江乡土文化发展模式对精准扶贫的启示

1、开展精准扶贫,除了物质扶贫,还要坚持文化扶贫,文化工作需要尽快开展。除了在文化设施的建设上适当投入,完善相应的设施建设外,还应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当地的文化活动氛围,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避免出现部分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一个地方整体脱贫的重要内容后,才可能构建出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要借鉴熊营村和平乐镇等地乡土文化阵地建设的经验,借助乡土文化的吸引力,建设村民宗族祠堂文化载体,提升乡土文化对村民的影响力。同时,广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扩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

3、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4、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借鉴熊营村公益性教育平台的文化模式,招募志愿者组建类似于“果筐学堂”的公益教育平台,关注农村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使文化发展在农村发展中落地生根,努力培养乡村不走的文化团队,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带动政府发展农村教育。同时,各文化部门要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就近读书,提高读书吸引力,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五、小结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从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而《文化反哺:乡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乡土文化发育态型流变的调查报告》让我们了解到,开展精准扶贫,文化工作应该大有作为。《调查报告》中对熊营村乡土文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与“一般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对比,揭示了白沫江乡土文化发展模式对一般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刘永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率先振兴乡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8-12-28(007).

[2]蔡秀建:《基层农村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第9期。

[3]龙银娟,文婉婷,周思佳,罗琳琳,杨靖.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武陵山片区乡土文化发展策略——以花垣县骑马坡村为例[J].智库时代,2019(30):3-4.

[4]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1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興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启示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