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研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思考

2020-12-23熊建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熊建新

摘   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四川省委、乐山市委的决策部署,井研县要聚焦建设“乐山一级副中心城市”“乐山融入双城桥头堡”的发展定位,通过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荣共兴、城乡环境宜居宜业,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成渝产业配套区、绿色生态宜居城、全域旅游增长极。

关键词:井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6.004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6-16-05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省各地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和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井研作为乐山东部门户区,把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主线,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井研动能、形成井研支点、作出井研贡献。

一、井研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乐山东部门户区,位于成都南部、重庆西部,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区域。井研在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备一些明显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井研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区域,在成渝地区空间规划中具备“四个最近、一个结合”的优势。一是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最近;二是离天府新区最近;三是离成都东部新区最近;四是离天府国际机场(简阳机场)最近;同时,地处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结合部。因此,井研是乐山由北向东向发展的切入点,是乐山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跳板和门户,是重庆西向、成都南向发展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在承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心城市部分产业转移上,井研的空间承接区位最佳、辐射范围最广,能够有效地牵动乐山与“双城”错位发展、协同推进。

2.交通优势:乐自高速、仁沐新高速、井研至沙湾联网畅通工程贯穿全境,国道213线、国道348线纵横交错。井研县通过井乐快速通道30分钟直达乐山、通过仁沐新高速1小时到成都,处于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天府新区1小时时空圈。连乐铁路井研段即将竣工,目前乐资高速、乐山至天府机场高速、雅眉乐自城际铁路正加快布局,天府大道乐山延伸线井研段正在规划实施。物流半径短、要素流动快、辐射范围大的现代交通一体化格局让井研的综合竞争力、投资吸引力日益凸显,完全能够成为向成渝地区提供支撑配套的首选地。

3.产业优势:井研产业呈现“一产实、二产特、三产新”的错位发展优势。井研农业在成渝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柑橘、粮油、生猪等产业基础扎实,井研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柑橘产业三十强县,是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县、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建成的百里产业环线囊括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连片种植优质晚熟杂交柑橘达20万亩,柑橘产业体量位居四川省前列,“井研柑橘”区域公共品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井研工业起步早,在纺织、家居、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建成了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中国工装面料名城。现有企业“意龙印染”是中国印染行业龙头和全国时尚工装面料研发中心,年织布量约占四川省的20%,印染产品进入了世界绿色纺织产品目录库。井研三产后发快行,以研溪湿地为中心的休闲康养、以中宏国际为中心的商贸物流、以紫晶国际为中心的特色街区等现代服务业态初具雏形。

4.资源优势:井研人力资源充沛,富有活力,劳动年龄段人口有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3万人,是全国主要劳务输出县,在外务工或经商人口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75.8%。随着返乡创业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充足的劳动力支撑。井研位于威西盐矿核心区,矿产资源丰富,岩盐资源储量约100亿吨。井研属天然气富集区,初步探明天然气和页岩气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体量居四川省前列。

5.人文优势:井研历史文化悠久,置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以“国学重县”“盐马古道”闻名,经学、史学、文学等国学资源丰盈深厚、门类齐全。井研历史文化人物灿若星辰,先后出了1名状元、4名宰相、87名进士,更有井研“四李”“经学大师廖平”等先贤,这里是整个川南历史文化人物最多的区县。井研民间文化代代传承,“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和井研农民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研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四川唯一的“中国农民画之乡”。井研浓郁的川西风情和地域特色在成乐、乐渝旅游联盟建设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短板和不足

1.經济结构不优。井研县2020年第一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16.9:32.3:50.8,工业占比为26.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乐山市的平均增速。其中,工业拉低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井研农业比重大、工业底子薄规模小、服务业培育不足,全县经济总量依然不大,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靠后;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机构不足、研发投入不高,缺乏大的税源型企业作为支撑。

2.基本农田占比过大。2016年,井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时被划定为农产品主产区,调增耕地保有量21.5万亩,增加46.8%;调增基本农田9万亩,增加19.7%。现有耕地比例为53.5%,基本农田占比达43.3%,均为乐山市最高。除了林地就是耕地,基本农田占比过高。

3.要素供给不足。井研水资源十分匮乏,属于典型的河源县,境内无大江大河过境,每年用水缺口在3500万方以上。井研工业用电成本高,仅有国网供电,工业用电价格达0.6—0.8元/千瓦时,与市内马边及市外宜宾、雅安等地相比,高出近一倍。井研工业用气指标不足。井研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2016年调减2355亩,减少28.1%。环境容量不足影响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4.高端人才紧缺。井研金融类、管理类、高新技术类人才仅208人,且年龄总体偏大。2013年以来引进的全日制研究生、中高级以上职称等人才不足30人,高层次人才基数小、引进难的问题突出。同时,缺乏大专院校、科研团体及研发机构,缺乏大中型企业及高端产业聚集,缺乏金融、投资等高端服务业业态。

二、井研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定位

井研要聚焦建设“乐山一级副中心城市”“乐山融入双城桥头堡”的发展定位,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坚持同城发展、错位发展、美丽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成渝产业配套区、绿色生态宜居城、全域旅游增长极。

(一)乡村振兴示范县

立足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的目标,着力在农业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柑橘集群培育、乡村集镇建设、宜居乡村打造、城乡基层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主动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井研农业的“金字招牌”,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二)成渝产业配套区

深化与成渝地区战略协作和规划衔接,围绕成渝地区产业链上下衔接的协作配套,全面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优先布局现代纺织、食品加工、高端家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力争把井研“产”、井研“造”深度嵌入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把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天府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基地。

(三)绿色生态宜居城

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聚焦提升井研宜居宜业宜养品质,着力以产兴城、产城一体、景城互动不断完善城市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成渝地区“周末经济”,推动“风景线+特色镇+精品村+网红点”梯次小城文化圈建设,逐步承接成渝两地都市圈居住功能转移,将井研建成生态宜居、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的成渝都市生活服务基地。

(四)全域旅游增长极

聚焦乐山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围绕研学旅游、盐浴康养、湿地景观、动漫文旅、农耕体验等实行错位发展,打响“中国橘乡·古韵井研”品牌,擦亮“国学之乡、农民画乡、柑橘之乡、垂钓之乡、盐浴之乡”五张特色乡村旅游名片,建设中国经学名城,打造乐山-峨眉山-井研旅游产业带,将井研建设成为乐山全域旅游新的增长极。

三、井研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着力重点

井研要紧扣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支撑路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荣共兴、城乡环境宜居宜業,努力让井研成为乐山融入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坚持把互联互通作为先行工程,构建连接成都、重庆两地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及信息高速网络,全面融入成都平原一小时经济圈和重庆两小时经济圈。

1.构建立体交通网。实施新一轮的三年交通攻坚大会战,加快构建“一横一纵”交通干道、“一货一客”运输通道、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环线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连乐铁路井研段、犍井路改造工程等在建交通项目,开工建设雅眉乐自城际铁路、井仁快速通道(天府大道南延线)、乐资高速(乐山经资中至铜梁)、省道308井研火车站连接线、美丽乡村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积极谋划成都经乐山至昆明高速铁路、乐屏铁路等重大项目,争取实施乐山第二绕城井研段和省道308、省道401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形成衔接成都及周边区县的经济干线。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建设生态大水网。紧密跟进岷茫水系连通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等跨省市水利工程项目,全力争取将岷茫水系连通工程一期(白井干渠)纳入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十四五”规划、将二期改扩建新桥水库工程纳入省级水库专项规划,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配合做好长征渠引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持续实施“三百水利”工程,加快推进三江、战斗、千佛支渠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加快推进红星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堤防整治防汛安全工程项目,同时以河流为单元、以湖塘沟渠为重点,做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通过持续治理逐步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3.加速布局新基建。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拓展5G等新基建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启动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公共交通智慧停车站(场)、纯电动充电桩等智慧交通项目;加快推动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中医医院急救中心、核酸实验检测中心和疫情应急指挥中心等智慧医疗项目;加强与华为公司合作,积极推动农业云计算、农业大数据、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智慧农业相关项目顺利落地,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二)推动产业协作共荣共兴

积极对接成渝两城的主导产业和转移产业发展方向,全面梳理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的“四重清单”,争取更多项目进入成渝专项规划编制,获取更多产业协作红利。

1.建设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围绕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巩固提升柑橘、畜牧、粮油等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突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巩固提升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水平,加快农产品物流集配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新品种中试基地等“两中心一基地”建设,争创一批国省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国家优质粮油和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食品饮料、果肉果脯、兔干肉脯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把井研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

2.建设乐山承接成渝产业转移示范区。坚持统筹规划、协同配合,强化与成都、重庆的规划对接,加强各领域、全方位合作,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依托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深化与天府新区的合作,加快签订推进产业联盟战略合作等协议。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马踏工业园区,力争三年后建成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打造集生产加工、商贸物流、创新孵化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功能区。瞄准成渝地区和乐山“一总部三基地”,以纺织工装为突破口,通过“强链补链”,重点开展现代纺织、高端家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面项目招引,培育2—3个全产业链集群。

3.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的打卡地。围绕乐山“一带两核九组团”的旅游空间布局,着力培育井研文旅新亮点。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的标准,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最大限度挖掘研溪湿地的特色优势,带动周边区域實行整体策划、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打造研溪湿地升级版。全力引进卡卡动漫王国、东方盐湖度假区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发展动漫文旅、亲子康养、科技体验、文化演艺、休闲购物等业态,打造川南康养休闲度假胜地和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成都战役·首战遗址”景区、雷氏民居、熊克武故居、名人馆等提档升级,修缮三江白塔,建设熊克武故居“民革党史教育基地”、竹园烈士纪念园“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廖平经学堂“经学研修基地”,与成渝地区红色旅游线路衔接,推出精品研学游。

(三)推动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井研要围绕“争取成渝优质资源向井研覆盖、消费人气向井研集聚”的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美城乡环境,加快建设乐山东向开放的“会客厅”。

1.打造川南宜居绿城。按照公园城市建设标准,做优城市设计,完善城市景观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争创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老城区围绕“疏解提升”,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原则上只拆不建,拆旧新增地块主要用于公共绿地、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新城区围绕城西高速出口和高铁站口提前布局,预留更多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发展中小型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加快推进井研中学迁建二期、城南小学建设、马踏中学迁建、医疗综合服务体(县人民医院迁建)、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等项目。

2.打造川南休闲胜地。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果家乐、农家乐、渔家乐,以“留白”思路在每个镇(街道)、每个片区超前布局一批农文旅融合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备、体验多样且具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园;推出一批“斗鸡菇”“羊肉汤”“小龙虾”等地方特色美食线路;打造千佛“翰林文化小镇”、研经“文武双星小镇”、集益“橘子小镇”、竹园“红色小镇”、宝五“鱼米之乡”、马踏“盐马古道”等特色小镇,推动井研乡村成为“成渝后花园,休闲度假地”。

3.打造川南治水典范。健全共同改善岷江流域水环境、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等体制机制,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统筹实施沱江流域等18个综合治理项目,抓紧启动重大引水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全覆盖处理体系,常态监管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确保2020年茫溪河、磨池河和泥溪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沱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力争2023年茫溪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成为川南治水样板。

责任编辑:康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