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意趣万千

2020-12-23杨娅萍马霞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篆刻审美书法

杨娅萍 马霞

摘要:中国的篆刻独具艺术魅力,它以印章独特的形制,将篆书的形态之美,与镌刻相结合,集章法之美、刀法之美及金石之美为一体。本文试从篆刻艺术的形式之美、章法之美、笔意之美、刀意之美四方面简要论述之。

关键词:篆刻;书法;艺术;审美

篆刻又称之为治印,它与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一样,是中华文

化优秀的艺术瑰宝。从实物和文献资料看,锲刻与书写几乎是同步兴起与发展的,从实用性到艺术性不断演变、转化,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印章以其独特的形式,将五体书中的篆书之美,与镌刻相结合,集章法之美、刀法之美及金石之美为一体,呈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形式之美

从美学角度理解,内容和形式是构成篆刻作品主要部分,两者既独立又统一,缺一不可。内容和形式无论在中国书法,还是篆刻艺术中都是构成完整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从早期的古玺到今天的多元化时代,从实用时代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形式美感无处不在。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美感,一是外在的,或长,或方,或圆,或椭,或不规则的石面,采用不同书体镌刻,或甲骨,或六国文字,或秦小篆,或汉魏诸体,印风自然,呈现出或严整,或雄强,或典雅,或古拙等不同的形式风格特征。二是内在的形式,如刀法的单刀、双刀、切刀、冲刀等,刀刃入石的藏露,或朱白文虚实结合等不同的布白形式所传达给作者的信息,作者因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二、章法之美

“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为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关于绘画艺术的言论,即构图、章法之意。清代笪重光谓之结构,他在《书筏》一书中说:“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均匀。”①“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②“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③近代书画大家黄宾虹也强调“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篆刻作品中章法与书法一样,有整体之章法与字内之章法。

篆刻中的章法,空间幅面虽小,但其中蕴含的匠心却一点不比书家、画家、建筑师差。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秦王朝官印代表之一的“南宫尚浴”(图1)印章,其构思设计是以左上向右下,右上向左下对角结合形式所构成的交错文。印面设计饱满,采用标准阴刻小篆形式,极具张力,是雄强风格的代表。印面中的四个字,平中求险,虽整体严谨、方整,但左下方的“浴”字,整体字势略倾斜,尤其是三点水和口部竖的变化,使印文形成三稳一险,富有丰富节奏的韵律之感。同时“田字”阴刻界格的分布,让字距、行距清晰可见,给人以对称、稳重之感,但保留生动刀法的边栏破残,巧妙地调整了印面朱白文的分量,使之完全打破了原有字法和分布的森严之感,而增添了整个印面舒展、灵动的布局气息。因此,不同章法的运用,展现出篆刻者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求索、琢磨的过程。

三、刀法之美

在典籍中,篆刻刀法的运用方法众多,近十几种。有用刀刃在印石上以冲交运行的冲刀法,有用刀刃起伏切刻,以点组成线的切刀法,有以增强雕刻线条变化,左右摇摆的舞刀法,有一刀不成几刀并重的辅刀法等各类不同的用刀方法,旨在使印面达到自然天成,富有金石气息的艺术效果。

古代印章,尤其汉印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强烈的艺术美感为后世学者膜拜。以汉印中的私印为例,私印是非官方的,非正式的。如“鲁点”(图2)一方私印,以不严格的小篆字形为主,或多或少的隶化打破了原有小篆严谨的结构和笔画运用;率直中的草率之感,突出了刀意,增强了线条的猛烈冲击感。

四、笔意之美

在中国书法中,笔意是书法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正如沈尹默在《书法丛论》中这样论述道:“从结字整体上看,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可见笔意的审美价值在书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在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笔意被视为篆刻文字之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在印章文化之中。

仍以上述所提及“南宫尚浴”此印为例,它字法严整、古拙。凿刻字形本身,是官印中最具有笔意之美的作品。我们常说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从刻凿每一个字形和笔画的过程中,凸显出篆刻者扎实的书法功底,笔法运用爽利。笔画的起迄,走刀的过程,方圆的结合,长短的搭配,寄寓着篆刻者对五体书中篆书的理解与认识,故能得心应手,并通过刻刀生动地将字形呈现在石面方寸之间。

“和谐”二字是篆刻艺术在形式、章法、笔意、刀法等综合构成中的最终落脚点,它虽气、势、情、韵皆备,但印面不管字数多与少、形状圆与方,刀法冲与切,结体长与宽,都要做到协调与统一。其篆刻中所表现出的轻重对比、虚实互见、疏密兼备等关系各得其宜,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中有密,密中有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统一中求变化。故篆刻艺术要秉承传统,力求立意求新,就要既具时代精神和气象,又具个人内涵和风貌,这需篆刻家努力求索,才能更上层楼。

注释:

①②黄简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561页.

③黄简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562页.

参考文献

[1]王世征主编.中国书法理论纲要.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莫英泉.篆刻技巧入门奥秘.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年.

[3]黄惇、李昌集、庄煕祖.书法篆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尤汪洋主编.中国画技法全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娅萍 女 汉族 云南省保山學院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书画教育、创作研究

第二作者:马 霞 女 回族 云南省保山学院讲师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篆刻审美书法
诗书画苑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