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分课堂的应用探究

2020-12-23郭慧香郭雯静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美讲授文学

郭慧香 郭雯静

英美文学课程对英语学习者意义重大,作用非凡,其重要性无需赘言。文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增长生存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適应了当前的实际需求。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商业化和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就业的导向,高校英语教育重实用,轻人文的转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等, 使得当前的文学研究门庭冷落,文学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英美文学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性较强,它涉及到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教学难度大,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高学生主动性不高。

2.对学生而言,学生由于英美文学课先天的庞杂和博大精深,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很大,畏难情绪严重。

3.对教师而言,因为课时有限,加快进度才能讲完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本没有时间互动,许多教师只得回到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沿用单一的“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

二、对分课堂模式

当前大学教师不得不降低学业要求,常常连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大学教学效果不佳,有学生学习动机下降、自律能力不够的问题,也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讲课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大环境和社会现状的反映。社会浮躁,学生学习功利化;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对教学缺乏动力,时间精力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复旦大学张学新博士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名为“对分课堂”。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半课堂时间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延续了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旨在鼓励自主性学习。

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考核方法上,它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分为三个清晰的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分课堂的应用

2014年春季学期,复旦大学已经在心理学系二年级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必修课课程上进行了对分课堂的初步尝试。上海理工大学一名青年教师在同一学期的研究生一年级公共英语口语课也进行了对分课堂的初步尝试,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从中受到了启发,觉得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了解了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英美文学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因此英美文学课程必须进行改革,增强实用性,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模式和内容的创新,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本文主要讨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掌握英美文学中某个时期的作家、其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具体分析,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个阅读者转化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而对分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操作模式。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老师在课前列出与下节课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就相关的主体进行探讨,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补充和阐释。这样,课堂的焦点就从以老师为主体逐渐向学生为主体转变。课堂结束后,老师同样要指导学生对讨论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建议学生结合个人的理解、师生的讨论对所探讨的主题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一分为二,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课堂实践,同时也将课堂有效地延伸到课外。课堂内外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具体的知识,如对英美文学中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史等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提高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对海量资料的不断筛选从而提高其对材料的甄别能力,培养其面对复杂资讯时的处理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对分课堂的重点在于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将来学生走入社会,面对全新的环境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四、结论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负担必然减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要求考核方式做相应的调整。对分课堂增加平时考核,把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对分课堂保留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不必为吸引学生注意去“表演”,而是回归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上。对分课堂从理念上提倡讲授和讨论各占一半,具体的比例在不同课程中可以酌情调整。需要更多实践来确定对分课堂适合何种类型的课程。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分课堂可以上摆脱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困境,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值得推广。当然,对分课堂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继续论证。

参考文献

[1]范春林,董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2005,( 8) : 61-66.

[2]高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10,( 2) : 56-62.

[3]胡冬梅.大学英语分课型教学的可行性———以中国地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2009,( 1) : 62-65.78.

作者简介:郭慧香: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郭雯静,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美讲授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小说
英美常见表达
文学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