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激发初中新生学习地理学兴趣的策略

2020-12-23刘洋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考课堂学生

刘洋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第一次接触地理学,对于学生来说,地理学是一门陌生而又熟悉的学科,如何激发初中新生学习地理学兴趣,如何在初中阶段渗透地理学思想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激发;初中;新生;地理学;兴趣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发生的现象的学科,学好地理学可以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进行解释,对于学生来说,地理学的这个学科特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好奇心重,课堂参与意愿强,课堂的氛围好。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育的重点强调地理课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不能让学生对地理学产生畏难甚至恐惧的情绪,而应该用我们地理学独特的学科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高中的高考选科埋下伏笔,间接提高我们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一、目前现状

目前广州市的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不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原因

广州中考计分科目不包括地理,地理只在初二年级进行一次结业会考,会考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而且这种反馈往往很不及时,前一年6月下旬进行的考试,笔者所在的学校至今都没有拿到学生的等级。这种问题口口相传,再加上其他中考科目的课业压力,学生就会把地理当作副科,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别说深入研究探索了。因此,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培养对地理学的兴趣。

(二)学生自身原因

七年级新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课程设置,依然停留在小学语数英的思维中,依然运用小学的依靠花费大量时间去磨,进行知识的消化理解。广州初中地理每周只设置两节课,且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布置课后作业,因此,在每节课都要完成复习、导入、重难点的突破、总结、课堂练习和讲评这些环节。课堂容量很大,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要求很高,部分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的学生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在第一次考试时就出现了两极分化。导致他们慢慢丧失信心,从而恶性循环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家庭环境原因

广州市部分家长不了解地理学,功利心强,认为地理学不参加中考,孩子不用在地理这科花费精力。甚至一些家长明确的告诉孩子可以在地理课上做其他科目的练习,地理不用学。导致学生轻视,上课不听讲,慢慢跟不上学习进度,考试成绩差,从而失去了对地理学的兴趣。

(四)学校原因

部分学校急功近利,没有按照要求开足地理课,或者是地理课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其他中考科目挤占。课时不足,临近考试时老师只好带着学生画课本上的知识点,没有办法详细讲解,囫囵吞枣,当然也就没有学习兴趣可言了。

二、激发学习地理学兴趣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应该是知识本身

对于广州市初一年级新生来说,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生对于地理学有新鲜感,再加上地理学本身就有很强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只要我们认真挖掘、精心设计,是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的。

地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可以对提升地理学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落实气温与气温的变化和天气符号。关注日期,可以提醒学生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观察正午日影;在春分日和秋分日观察日出日落时间。落实太阳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台风到来时,叮嘱学生记录本次台风的全过程,对自己家庭的影响等等,落实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影响。

(二)转换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目的

与广州其他中考科目相比,地理学的学习压力较小,趣味性更高,如果引导得当,激发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内驱动力的。马洛斯的需求層次理论提出:学生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广州市的中学生基本都实现了前三层需求,因此他们更需要爱与归属感、自我实现。

要使我们的地理课堂变得有趣,能够吸引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在当前广州市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地理学本身的兴趣当作首要任务,为高中的选科增加吸引力,间接提高我们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对于一些难于理解,思维抽象的知识点应该想办法转换教学方式。例如:地球上的点和线这节课是初中自然地理学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较之前的更加抽象,学生们的数学课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点和线这两个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在这里接受起来有困难,空间想象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就是在这节课之后失去了对地理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两极分化。

这里我们可以更多的去设计活动,运用游戏、抢答的形式,把枯燥的知识点更加形象的转化。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座位,让坐在教室最中间的一列学生扮演本初子午线,让坐在教室最中间的一行扮演赤道。如此设计提问:(1)“赤道”站起来。(2)“本初子午线”站起来。(3)“北半球”站起来。(4)“南半球”站起来。等等。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可以运用到七年级地理的很多内容中。

(三)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新编排,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的设计虽然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的推敲,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针对不同的学生还是应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七年级上第一章介绍完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紧接着就要学习地球的运动。对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这部分知识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在大部分学校每周只有两节课的前提下,在课堂上不够时间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在广州中考不考地理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禁止地理布置家庭作业,或者即使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和家长也不重视,无法完成。因此,这部分知识很多学生落实起来有困难,导致刚刚才接触地理学不到一个月,学生就遇到了拦路虎,一部分学生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对地理学失去了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教学时,对部分班级七年级上学期的地理教学顺序进行了重新编排。在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我直接衔接地球的海陆分布这部分知识,暂时跳过地球的运动。这样编排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地球的海陆分布与地球仪这节课衔接性好,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突兀。其次,地球的海陆分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而且难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习过地球的海陆分布之后,再学习地图和地形图这节课,铺垫性也比较好。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这样编排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笔者放在地图和地形图之后再去讲解,此时刚好是每年的十月末,已经有比较明显的昼夜长短变化,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考试的效果看,按照新顺序学习的学生,考试的成绩更好。

(四)科学的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注意提问的技巧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不能凭空设计问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以通过延时摄影的形式,拍摄每天中午十二点的影子长度,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公转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这一知识难点。在学习地球气候分布的规律时,可以通过男生代表热带气候,女生代表温带气候等活动,让学生模拟排队,通过表演等形式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突破这一难点。

另外,教师提问要注意技巧性,很多老师提问题喜欢先点名,让学生起立,站起来听问题。这样做不仅被点到的同学会感到紧张,其他的学生也容易置身事外,参与不到课堂中。因此,提问时应该先向全班提出问题,鼓励全体学生思考,条件允许的话,申请可以设置抢答题、接龙题等,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景宇宽.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张明东.初中生地理學习兴趣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6

[3]杜威.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3:5

[4]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

[5]周文渊.马斯洛的“动机层次论”在继续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人才,1993(2):24-25

(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中考课堂学生
欢乐的课堂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学生写话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