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探微

2020-12-23陈长舟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核心生活化素养

陈长舟

【摘 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学习重点,学生还能将书本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能力。本文将对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生活化

地理属于一门人文学科,教师要利用好地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等。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教师不仅要做好书本教学工作,更要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意义,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教育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地理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素养,高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入学科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课堂。在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里,学生要为考试学习,试卷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教学态度是不太值得提倡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给学生指出学习重点,这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现在是要面临考试,可是未来学生都要走入到工作中去,用自身所学创造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对学生就是很有意义的,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具备生活实践的能力,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增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生活实例融入进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够解释的地理现象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生活技能。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用心教学,利用好多媒体等网上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眼界,适当的带领学生外出活动,让学生对自然地理有更好的认识。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涉猎很广,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见解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很清楚明白。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也不同,对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理解程度也不同,可能一些在假期爱旅游的同学去过更多的城市,见过更多的地貌,在学习时就会更容易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地理本身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就很紧密,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通过放录像等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学习内容难度相对较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将复杂的问题通俗化,使得学生加深印象,充分理解。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理书上的内容引入到生活化情境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短视频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人们处理碎片化时间最简单的方式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视频: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舍友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家乡,基本上大学里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当南方学生遇到北方学生他们就会对对方的风俗习惯、天气、地貌等产生疑问。如南方的学生看到北方的雪就会又开心又激动,而对北方学生来说冬天下雪却是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雪花也没什么特别的。网上的短视频都是经过剪辑处理的,再加上一些特效等,将平凡的对话处理的很幽默,教师给学生看短视频时学生也会很开心。通过短视频也将生活化的问题引向了地理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来分析地理问题,为什么南方不下雪,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因为南方天气温暖。为什么同样是冬天北方要穿棉衣,南方却温暖到穿一件单衣就行。然后教师对我国南北地域差异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提起更高的兴趣,更具有专注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想要学好地理,学生就不能仅局限于书面知识,要更多地将生活实际问题与地理知识关联起来,逐渐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至少二十一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学习地理就是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生活中有的常见的现象或罕见的现象基本上都能从地理的角度给出解答。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備将知识运用到生活里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日常累积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都愿意接受新事物,面对书本枯燥的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自己身边最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展开教学,如长江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有很好的风力资源,东北地区有很丰富的石油资源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思考,让同学们意识到自身周边的资源利用。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持续性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人类活动给自然资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濒临衰竭等,通过教师引导与教学,让学生明白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三)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学生手脑联动

户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是很有意义的。高中地理学习内容深度较大,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讲学习效果不是最理想的。部分地理内容具有抽象性,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得到更深度的理解,因此,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实践对地理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合理安排课时,与班主任进行活动实践沟通,确保户外实践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在户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在自然氛围中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体系,间接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矿物和岩石,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有花岗岩、沉积岩、石英、石膏、方解石、萤石等,学生依靠教师PPT上的图片展示虽然可以带来视觉上的感受,却始终没有亲眼见到实物后的那种感觉。地理教师可以将该节内容安排在两堂课连上的时间里,第一节课讲授理论知识,第二节课带领学生逛校园,让同学们发现校园里包含的石头种类。在逛校园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东西,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地理教学,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多思考生活问题,留意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从生活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综合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猜你喜欢

核心生活化素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