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微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12-23顾志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血糖水平安全性

顾志林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采用胰岛素微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DK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胰岛素微泵持续皮下和静脉持续给药治疗,观察生化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H、HCO3-和β-HB等生化指标,SOD、GSH-PX和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和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KA患者采用胰岛素微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生化和氧化应激指标,快速平稳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DKA;胰岛素微泵;血糖水平;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11(a)-018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micropump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0, DK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sulin micropump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icators, efficac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iochemical indexes such as pH, HCO3- and β-HB as well as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such as SOD, GSH-PX and MDA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recovery time of blood pH, insulin dosage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micropump for DKA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iochemical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rapidly and steadi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improve drug safety.

[Key words] DKA; Insulin micropump; Blood glucose levels; Security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糖尿病(DM)患者在机体发生急性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失控、创伤、刺激和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等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胰高血糖素显著升高,机体突然出现高血糖、高血酮、酮尿、电解质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ICU收治的重点患者[1]。临床上对于DKA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能较快控制血糖水平和电解质紊乱,但不能实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增加了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低血糖反应率[2]。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该研究对ICU收治的DKA患者38例采用胰岛素微泵治疗,快速平稳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疾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DKA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既往有DM病史,具有呼吸深大、脱水等症状,血糖>13.9 mmol/L,血酮体≥0.6 mmol/L,尿酮阳性,pH 值<7.35,符合DKA的诊断标准[3];患者知情同意,经医学伦理学审批。②排除标准:重要脏器脏器功能衰竭,濒死期,药物使用禁忌证;认知精神障碍等不能配合该研究者。采用数字表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3.27±5.39)岁;DM病程2~16年,平均(6.37±2.19)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17例,脑卒中14例,肾功能衰竭4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45~76岁,平均(63.07±5.34)歲;DM病程2~15年,平均(6.31±2.15)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16例,脑卒中15例,肾功能衰竭4例,其他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尽量查找和去除感染、创伤等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防治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加强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①观察组:采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52;规格:300 IU/3 mL)微泵治疗。将优泌乐按照0.1 U/(kg·h)的初始剂量,给予微泵持续皮下给药,每隔1 h监测1次血糖;待血糖降至13.9 mmol/L时,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设置24 h峰值曲线,按照4:3:3的原则分配剂量,一般为0.4~0.9 U/(kg·d);当血糖降至11.1 mmol/L时,恢复至平常的治疗方案。②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将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按照4~6 U/kg的剂量,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每隔1 h监测1次血糖;当血糖降至11.1 mmol/L时,恢复至平常的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生化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和β-羟丁酸(β-HB)等指标;②氧化应激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指标;③疗效相关指标: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进行χ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H、HCO3-和β-HB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指标均较前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OD、GSH-PX和MDA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指标均较前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疗效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DN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N患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急性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生存环境因素的影响,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4]。在DM的慢性疾病过程中,常会因饮食失控、急性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创伤等原因,导致DKA的发生。DK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可因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紊乱导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临床上对于DKA的治疗最常用的是在解除诱发因素、补液纠正水电酸碱紊乱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经验确定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并加强血糖水平的监测,根据血糖水平的波动情况进行相应地调整,能较快地降低血糖和血酮体水平,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操作简便和经济实用的临床治疗方法[5]。但是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速度掌握不够精细,血糖水平的波动范围较大,不能进行实时地动态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和速度,可能会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低血糖反应[6]。

pH是指血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水平,HCO3-是代谢性酸碱失衡定量的指标,均可直接反应血液的酸碱度;β-HB约占酮体总量的70%,可有效反映酮体代谢情况,是监测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指标[7]。SOD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氧和过氧化氢,GSH-PX能保护细胞膜的机构和抑制过氧化物对机体的干扰损害,MDA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损伤的程度,在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胰岛素微泵持续有效输入胰岛素后,能迅速改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等的代谢功能,抑制机体的酮体生成,降低了血糖和血酮体水平,抑制了机体的过氧化应激反应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了过氧化反应和氧自由基对组织器官的进一步损害,促进了病情的康复;同时精确平稳的胰岛素泵入治疗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了因盲目较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带来的低血糖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8]。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pH、HCO3-和β-HB等生化指标,以及SOD、GSH-PX和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改善,促进了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快速平稳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DKA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和水平发生紊乱,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水平陡然升高,导致机体发生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功能严重紊乱,引起高酮血症和电解质紊乱[9]。胰岛素是一种储能激素,具有促进合成和抑制分解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和代谢,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微泵能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设置24 h峰值曲线,根据机体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智能化配置胰岛素的剂量和速度,将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泵入机体中,平稳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有效避免了胰岛素用量的盲目性,降低了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10]。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充分说明对DKA患者采用胰岛素微泵皮下持续给药治疗,不仅显著加快了康复效果,还显著降低了低血糖反应等异常情况,提高了临床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DKA患者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微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生化和氧化应激指标,快速平稳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反应率,改善疾病预后,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蔡炯.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45-146.

[2]  明绘,贵敏.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与静脉连续输注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36(24):62-6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4]  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45-748.

[5]  黄文.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2例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186-187.

[6]  刘玲玲,师德刚.持续静滴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9,32(4):859-861.

[7]  王丹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5):182-183.

[8]  杜盛.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0):100-102.

[9]  王艳丽,周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2):1626-1628.

[10]  高率斌,雷龍涛,康志强.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4):92.

(收稿日期:2020-08-04)

猜你喜欢

血糖水平安全性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效果探讨
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