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CS模型的教师微课培训探究

2020-12-23梁秋远余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微课

梁秋远 余兰

摘  要 教师微课培训是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式之一。伴随着全国各地教师微课培训的开展,如何激发并维持参训学员的学习动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参加视频拍摄类微课培训的中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依据问卷结果,结合ARCS模型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制定相应的动机策略,并在培训中应用,以期增强培训实效。

关键词 微课;教师微课培训;ARCS模型;信息化能力;中职教

师;视频拍摄类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3-0044-03

1 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平臺层出不穷。在教育信息化2.0的推动下,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而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1]。基于此,各大教育院校、单位纷纷加大对教师个人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力度。其中,教师微课培训成为最受教师欢迎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式之一。

教师微课培训是一种以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的一体化、能力提升型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2]。教师微课培训作为一种可以短期内显著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有效方式,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然而,在教师微课培训中往往存在参训学员的学习动机难以激发、学习动力较难维持的问题,教师微课培训需要何种理论指导,如何提升学员学习动机,改善培训实效,成为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2 教师微课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连续三年担任本地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助理班主任,接触前来学习、培训的职校教师300余人,在培训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参训教师普遍学习动机不强,很难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笔者发现,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表现出学习动机不强,究其原因,分别有“年龄较大,不适合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家里的电脑没有软件,不愿意学习”等客观原因,“微课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我学习不下去”“没有效果展示,我不知道微课的最终效果是什么样子”等主观原因。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这都说明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学习动机很难维持较好状态,常常伴随主客观的原因,消极地影响学习积极性。

参训教师关注自我学习效果,厌倦过长接受学习  参加培训的教师乐意看见自己做出来的作品,比如一份PPT动画、一个录屏效果、一个简单的MG动画等,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对于初学者而言,过长的接受学习会使他们厌倦,因此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练习时间。

授课教师较难平衡微课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  对授课教师而言,传授微课制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授课教师认为,单纯地传授微课制作技术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微课培训应注重平民化技术的使用,技术够用即可,适用最佳,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微课选题和教学设计上[2]。这就要求培训设计者在培训中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分配,做到微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同时提升,不能让参训学员出现微课理论嚼得烂,微课操作跟不上,或者熟练掌握微课制作技巧,微课设计却毫无依据的“偏科”现象。

总的来看,参训教师在教师微课培训中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动机不足,如何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是笔者进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3 ARCS模型介绍

ARCS是一种动机设计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勒(John M.Keller)教授提出的。凯勒经过大量文献研究,认为信息传递者可以从引起注意(Attention)、切身相关(Relevance)、建立信心(Confidence)和获得满足(Satisfaction)等四个方面来着手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简称ARCS模型[3]。根据凯勒的动机模型,教师微课培训在设计上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内容部署,以此来开展动机设计:吸引参训学员的注意;培训内容高度切合其工作相关;在培训中提升参训者的自信心;让参训者感到学有可用,获得满足。

如图1所示,ARCS动机设计模型主要包括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实施策略以及评价实施策略四个阶段[4]。

1)分析动机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借助腾讯问卷、问卷星等在线工具对教学对象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分析教学对象的群体特点。

2)设计动机策略是动机设计的重要部分。由于注意、相关、信心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力[5],因此,这一阶段需要在掌握教学对象特点的前提下,系统结合ARCS的四个要素,以确保完全激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动机。

3)实施策略阶段需要考量教学对象是否能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4)评价实施策略需要考察教学对象是否获得满足感,培训效果如何。

4 ARCS模型在培训中的具体运用

本地区先后开展两次教师微课培训,培训内容为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制作。视频拍摄类微课是以一定微课教学设计为前提,结合微课脚本拍摄素材,后期经过软件精处理的一类微课。下面结合ARCS模型的四个阶段,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并实施到视频拍摄类微课培训中,评价实施效果。本次培训在一次中职教师的微课培训中开展。

分析动机问题  这一阶段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学对象的动机分析,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以教学对象的动机分析为前提。笔者以参培教师基本信息、对视频拍摄类微课的认识现状、视频拍摄类微课制作水平、视频拍摄类微课提升需求为四个一级指标,借助问卷星平台,设计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经过问卷调查,发现:

1)从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来看,中青年教师居多,老年教师少;

2)参训教师对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基础认识不足,表现在尚未厘清一般微课与视频拍摄类微课的概念区别,不熟悉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制作工具;没有明晰的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制作流程;

3)参训教师基本上没有制作过视频拍摄类微课,其中有少部分参训教师表示仅仅作为出镜教师或协助摄像等参与过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制作,并没有参与整个过程;

4)参训教师认为需要提升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制作能力,自己在分镜头脚本制作、拍摄工具的选择以及后期制作工具的使用上存在不足,这些是愿意学习的内容。

总的来说,本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适中。一方面,这些教师都是工作5~10年的中青年教师,属于职业发展初期或中期,有着较强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提升期望;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推动,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现如今,教师的角色也一改一成不变的“书呆子”形象,这一批带着“互联网+”时代特色的中青年教师在语言上表现非常活泼,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有喜爱热点热词这个特征。

总体来看,参训教师对视频拍摄类微课这个新鲜事物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这类微课的制作经验,但也有自我提升的期望。基于此,确定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视频拍摄类微课的概念界定;视频拍摄类微课的摄制工具解析;运用模板快速搭建视频拍摄类微课拍摄脚本;视频拍摄类微课的实际拍摄误区讲解;视频拍摄类微课的作品合成与展示。

设计动机策略  设计动机策略是ARCS模型的核心部分,就本次中职教师视频拍摄类微课而言,培训方案设计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A引发注意。结合此前问卷的调查结果,引发并维持这批中职教师的学习动力需要在培训讲师和培训内容上做设计。对于培训讲师而言,这批学员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培训讲师不能一味地将这次培训当作汇报式讲座,要有针对性地将时下热门网络话题作为切入点,做一个简短凝练的开场白,再开始培训。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时间介绍培训讲师的身份,又拉近与陌生学员间的距离。此时,培训讲师要注意语言幽默、凝练。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此前已经确定了主要内容,但没有具体化。视频拍摄类微课的概念、制作工具、后期制作方法等内容是很泛的,切不可泛泛而学。假如一开始就安排学习如此大量的内容,对学员而言学习负担重,学习动力很难维持。因此,将这三个模块的内容切分成小主题,按照事物认知由浅到深的规律编排(图2)。

2)R切身相关。相关性主要分为目的相关性和过程相关性。目的相关性是指学习内容有助于学习者达到某种生活中的重要目的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过程相关性注重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当学习者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3]。这批参训的中职教师入职时间短,他们在站稳职业生涯第一站的同时,也期望职称上能得到进一步的上升。通过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微课比赛获得优秀的名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借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培训导入部分播放一些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微课作品,鼓励他们参加此类比赛,通过这样的目的刺激,有效提升其学习动机。

在培训的教学策略上需要用任务驱动法,以此实现每一位参训学员都参与到微课制作活动中,提升其过程的相关性。

3)C自信心。提升参训学员的自信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培训内容的编排上要步步为营、层次递进,做好知识分解工作,以便参训学员能够掌握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操作中的学员,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4)S满足感。学习者获得满足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外部途径,即外部奖励;二是内部途径,这是一种内部奖励系统,以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情绪体验作为学习者对自己努力的奖励。这种奖励源自学习过程本身,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3]。这次培训设置了一个学员作品分享环节,让参训学员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培训教师对参训学员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给予肯定或修改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参训学员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内化。

实施策略  制定好动机策略、方法后,在此次的中职教师视频拍摄类微课培训中正式实施,实施过程中依据培训的进度适当调整策略,最终培训内容的学习完成度较高。

评价实施策略  受限于培训的时间、培训准备等因素,这次培训评价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大部分教师表示课程内容高度契合自身的提升需求,愿意继续学习此类微课的制作技巧。整个培训过程流畅,培训学员参与度高,学员沉浸在培训教师安排的现场拍摄环节,说明本次培训的实际效果比较好。

5 结语

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培训中保持参训学员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视频拍摄类微课培训作为教师微课培训的一个子类,有着较好的研究前景,依靠ARCS模型下的教师微课培训动机策略设计,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从结果来看,本次培训结合ARCS模型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期待更多的学者对ARCS模型在教師微课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韩徽,郑小军.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模式、内容、误区与对策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6):72-74.

[3]周春燕.利用ARCS模型设计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33-34.

[4]李理.基于ARCS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课程教学设计[J].文教资料,2019(29):190-191,172.

[5]仝素梅.基于ARCS模型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24-26.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感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