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康Z5

2020-12-23钟平成

影像视觉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取景器尼康光圈

钟平成

产品参数

影像传感器_ 2430万像素CMOS传感器

图像处理器_ Expeed 6

自动对焦系统_ 273点混合相位/反差对焦系统

感光度范围_ ISO 100-51200(可扩展至ISO 50-

102400)

测光系统_ 矩阵,中央侧重,点,高光优先

视频功能_ 4K UHD,30/25/24p

取景器_ 369万画点电子取景器,100%视野率,

0.8x放大倍率

存储介质_ 双SD/SDHC/SDXC卡槽,支持UHS-II

机背屏幕_ 3.2英寸104万画点翻转触控屏幕

最大连拍速率_ 4.5fps

无线连接_ Wi-Fi,蓝牙

尺寸_ 134×107×70mm

重量_ 675g(仅机身,含电池和存储卡)

对于一台入门级全画幅无反应该是什么样的,尼康用最新推出的Z 5给出了答案。这台相机采用了全天候密封设计,搭载了5轴机身防抖系统,其2430万像素的影像传感器的最高感光度也可能达到ISO51200(非扩展模式下),同时还配备了高分辨率的电子取景器。总之,单从纸面数据上看,这台相机的定位和尼康Z 6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Z 5的外形布局和Z 6也几乎保持了一致。握持手感几乎一样,同样配备了摇杆、多向方向键以及众多对应重要设置的实体按键。还有一样可以翻折的LCD触控屏幕以及后指令转盘,以及在机身前部的两个可自定义按键。对于从尼康单反转换过来的用户,Z 5上一些按键的缺失需要用户一段时间的适应。比如,尼康单反上都会有一个用于切换单次拍摄、连续拍摄或者是自拍的驱动模式转盘,在Z 5上没有,又或者是单反相机都会有一个专用的按键用于切换连续对焦和单次对焦,在Z 5上也没有这个按键。如果需要切换这些设置,只能参考屏幕上显示的菜单通过触控或是使用方向键进行设置。

关键特性

虽然从数据上看Z 5的2430万像素影像传感器和Z 6的2450万像素相差甚微,但两者使用的传感器毕竟是不同的。Z 5的图片最大尺寸为6016×4016像素,而Z 6的图片尺寸为6048×4024像素,20万像素的差距不会造成任何可见的区别,无论是打印出来还是进行相同程度的裁切后,两者的区别都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认为尼康可能更多是从商业角度考虑,让大家认识到两台相机使用了不同的影像传感器,且Z 6的等级比Z 5更高。

继续了解后,我们得知Z 6采用的是工艺更先进的BSI背照式传感器,而Z 5使用的是传统的CMOS传感器设计。这里的背照式指的是,每个像素的配套电路位于感光元件的背面,而Z 5使用的传统设计配套电路是在感光元件前面的。正因如此,背照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没有被遮挡,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光线,因此拥有更好的信噪比表现,在弱光情况下优势会更加明显。我们在性能表现部分中也会对此进行测试。单从纸面数据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虽然两台相机的最高感光度在非扩展模式下都能达到ISO 51200,但Z 6扩展后最高能达到ISO 204800,Z 5则只能达到ISO 102400。

两台相机在物理层面的另一个区别是Z 5的存储卡仓比Z 6更深一些,这是因为Z 5采用了双SD卡槽,并没有从Z 6那里继承单XQD卡槽的设计。我们非常认可这项改动,双卡槽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存储卡故障导致的照片丢失。此外SD卡的使用肯定还有别的考虑。在尼康第一次推出Z 6和Z 7时,人们对于单XQD卡槽的设计都有一些想法,有些用户认为单卡槽不够可靠。但事实上是采用新技术的XQD存储卡即使面对最快的UHS-II标准SD卡,在传输速度上也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其可靠性也能让人完全放心,即使是单卡槽也没有问题。不过另外一个问题是Z 5面向的入门用户对价格都非常敏感,现在一张同容量的XQD卡的价格是SD卡的数倍甚至是十数倍,对于那些不需要高速连续拍摄的用户来说,XQD卡的意义很小,反而大幅提升了使用成本。

Z 5的双卡槽用起来就像尼康单反相机那样,你可以在拍摄完成后将一张卡上的照片备份到另外一张卡上(不借助其他设备),也可以用一张卡存储JEPG文件,另外一张卡存储RAW格式文件,这样一来在需要快速分享图片和进行后期处理时只需找到相应的存储卡就可以了。再或者设置为拍满一张自动切换卡片,单纯提高相机的总存储容量也是很实用的功能。

为了方便用户购买,一般较为入门的相机都会提供一款搭配入门级标准变焦镜头的套装,尼康此次专门为Z 5设计了一款24-50mm f/4-6.3,从光圈范围就可以看出这款镜头的定位比此前Z 6的24-70mmf/4更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只能选择套装,不过在诸如美国这样的国家,用户可以单独购买机身。谈到这支入门级镜头,虽然他没有APS-C规格Z 50套装镜头Z 16-50mm镜头那样便携,但相比与其他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要紧凑小巧得多。同样,尼康为这支镜头使用了可收缩结构,让其在收纳情况下体积非常小,能够为摄影包节省出不少空间。

尽管这支镜头定位入门,焦段覆盖也非常有限,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它的锐度表现非常不错,在任何焦距上都有不错的成绩。此外,这款镜头的对焦速度相当惊人,即使面对运动题材的拍摄也没有问题。

當然,这支镜头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其中最影响使用的就是不够长的长焦端。在标准变焦镜头中,哪怕是最高级的镜头(24-70mm)也有接近3倍的变焦比,同样入门级的Z 16-50mm其等效焦距也达到了24-75mm,相比之下这支镜头的长焦端只有50mm,变焦比也只有2倍多一点,如果你此前经常使用其他标准变焦镜头的话,使用这支24-50mm时会明显感觉到长焦端总是短了一些。

此外,这支镜头的最大光圈实在谈不上大,广角端时的f/4还能让人接受,不过只要稍微增加焦距,光圈就会快速下降,当达到50mm时最大光圈就只剩下f/6.3了。小光圈加上焦距不够长,让这支镜头在营造浅景深效果上劣势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镜头的对焦环除了手动对焦功能外,在开启自动对焦的情况下可被用户定义成其他功能使用(比如调整光圈设置)。这支镜头的镜身上没有切换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开关,遗憾的是Z 5机身上也没有此功能的专用开关,所以要进行切换只能到菜单中才能设置。此外这支镜头没有光学防抖系统,防抖需要依赖Z 5的机身防抖系统。

可以说为了让这支套装镜头足够轻便,足够便宜,尼康在焦段覆盖和最大光圈两项上做出了不小的妥协,我们认为这样的妥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有些严重。对于那些能够购买单机身的用户而言,我们更推荐搭配一支24-70mm f/4镜头(Z 6和Z 7的套装镜头),更常规的焦段覆盖加上f/4恒定光圈,大幅拓展了使用范围,也提升了使用体验,同时这也是一支尼康S-line系列镜头,其出色的光学素质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对于那些只能购买套装的用户,除了将这支镜头作为标准变焦镜头外,还可以将其视为一支小光圈的轻便型街拍镜头。24-50mm焦段覆盖了28mm、35mm和50mm三个重要的街拍焦段,同时这支镜头不错的画质表现和出色对焦速度都能让其在这部分拍摄中胜任。

做工&操作

尼康为Z 5非常“慷慨”地使用了Z6、Z 7相同的高规格电子取景器,分辨率高达369万画点,能够提供极为清晰且几乎无延时的取景体验。事实上这款取景器的观感已经非常接近光学取景器。尼康为其配备了高质量的光学元件,令其成为了业内最好的电子取景器之一,相信很多单反用户用过这款电子取景器之后就不再偏向光学取景器了。

不过,Z 5的机背屏幕就没有Z 6的好了,它使用了一款104万画点的屏幕(Z6上使用的是210万画点屏幕),虽然分辨率降低了一倍,但在分开单独使用时人们几乎无法感觉出差别。只有将两款屏幕放在一起,人们才能感受到210万画点屏幕的显示效果更细腻一些。

性能表现

测试过程中我們同时带着Z 5和它的“大哥”Z 6,拍摄时我们通过在相同场景中使用相同的机位、镜头和参数拍摄,希望找到两者画质上的区别。

结果是,当我们100%放大照片时,Z 6拍摄的照片只是在阴影部分的细微反差和深度表现上更好一些。在其余的大多数拍摄场景中,我们甚至很难区分出来自两台相机的照片。

虽然Z 5采用了新型传感器,但它依然继承了273点混合型相位/反差对焦系统,其对焦响应速度与Z 6没有什么区别,且两者都是以21×13的阵列覆盖90%的取景画面。相比尼康单反相机,无论点位的数量还是覆盖率都有明显优势。

当然,单反相机上的专用对焦模块其优势更多体现在速度和精确度上,在这一点上Z 5的自动对焦系统仍然无法和顶级的尼康单反相机相抗衡。

Z5的视频功能让它可以拍摄30fps的4K UHD视频素材,不过此时用户要面对1.7倍的裁切系数。相比之下,Z 6拍摄4K视频时则可以利用传感器的全部宽度。在录制4K视频时,由于裁切导致的视角缩水让24-50mm的广角端的视角变为了等效41mm,几乎完全丧失了广角镜头的视角,反而变为了一支标准镜头。而50mm端则变为了85mm,变为了中长焦端。总体来看,Z 5拍摄的视频素质不错,完全对得起它的定位,只不过在需要拍摄较广视角的素材时,需要使用视角更广的镜头,而额外购买超广镜头又需要额外的开支。

总结

Z5是一台非常优秀的入门级全画幅无反相机,不过现在它的价格并没有体现出太大优势,因为价差不大的原因,很多用户可能会选择更高一级的Z 6相机。对于那些对连拍速度和视频功能的需求不大的用户,选择便宜一些的Z 5单机身是个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取景器尼康光圈
美海军巴丹号航空母舰上的地面作战监视系统取景器
经久不衰的光学取景器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尼康Z7
全能单反 尼康D850
惊喜与失望并存 尼康D7500
有缩小镜吗?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数码单反相机取景器的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