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出口退税政策对L市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0-12-23王莹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1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监督管理管理制度

王莹莹

[摘    要]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国家财政的激励政策,能够有效的避免国际上的双重征税,减轻我国出口企业的财政压力,是为了平衡国际汇率水平和国家鼓励出口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手段。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与整改,时刻都在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

[关键词] 出口退税政策;管理制度;法律意识;监督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1. 058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21- 0132- 02

1      基本资料

G省L市作为内陆地区的一个不发达的市级城市,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希望从产业型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由此而来的就是,L市不能再走以往的高污染、高风险的经济体制,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在产业上有所支撑,而进出口贸易无疑给L市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是一个让世界了解新的L市的窗口。L市的进出口贸易业务相对于其他地区起步比较晚,2016年才开始有所起色。

201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出口貨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样的改革也对L市的外贸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出口退税可以在提高企业的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以及同类产品的输出途径,带动了GDP的增长。退税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下,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      L市2017年上半年出口贸易现状

2017年上半年,L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和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8.22%,其中进口1.14亿美元,同比增长68.57%,出口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97%,进出口总量排名全G省第三,增速排名全G省第七。2017年上半年L市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进口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9%,出口0.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6%。

3      L市现阶段出口退税对于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问题

3.1   退税的具体执行人员缺乏

目前的L市各县区都设立了进出口的管理部门,但都不是单独的部门,这就会导致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属于兼职行为,尤其是现有的队伍还处于思想比较老旧的层次,无法带动新的人员改革创新,也加大了人员的流动性,不能保持一贯的熟悉度,很难在效率上有所提升。

3.2   制度给企业带来的烦恼

在出口退税方面,投资于L市的相关企业都反映了当地退税的困难。当然,也包括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外来企业管理意识及地方税收机制的差异,导致退税的艰难。

3.3   外贸失衡的情况日益显著

从L市的进出口比例数据来说,L市进、出口比例为83∶17,进口业务依然在L市进出口业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出口能力非常薄弱。而从县区来说,部分县的进出口总额非常小,特别是L特区问题最为突出,在2014年和2016年,只有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而其他年是0。Z区进出口总额占整个L市进出口总额的83.83%。

3.4   新引进企业的进出口能力和创新意识未能呈现预期的效果

由于部分企业仍处于投产初期,员工熟练度较低、固定员工人数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未能达到所预期的产量,无法在供应内销的同时又兼顾出口业务,导致部分新引进的企业对于出口的积极性不断的下降,甚至停止企业进出口业务。

3.5   县区缺乏对于外贸业务的专业认识

县区从业人员人保持着守旧的思想,只重视传统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单纯经济指标的追求工作,而忽视了对于新的外向型经济企业即将在未来的生产中所面临的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了解和研究,业务创新能力不能紧紧跟随发展的速度,导致企业的主动性下降。

4      政策方面给L市出口退税带来的问题

4.1   法律等级较低,影响政策的执行

相较于其他税种实施的法律,出口退税政策仅依靠管理办法来作为法律支撑,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L市这种不发达的城市。不仅缺乏必要的说服力,也使得其随意性大大加深,为国际的不公平待遇找到了借口和出路,使我们不能在事件发生时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

4.2   退税制度的不完善

税收种类繁多,大大增加了税收管理的难度,在发生事件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会延长监管的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繁多名目的优惠政策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对待,会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我国也曾经出现过利用抵扣凭证取得出口退税优惠骗取退税款的案例。

4.3   管理缺失,管理存在漏洞

我国的税务机关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区域的划分,这样就会导致异地供货时出现骗税的风险,使得各个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越发的严重。单位内部的征税部门和退税部门相互独立,无法有效的衔接工作,难以掌控出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由于审批环节的单一,往往导致不能深入调查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让企业在申报资料上做手脚,造成税收损失。

4.4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信息化水平运用不足

当前的系统还缺乏一定的信息共享,无法做到信息的透明化,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来对数据进行很好的分析,不能快速的对于企业进行定位,无法达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审批中为了防止各种欺骗的行为发生,税务机关往往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佐证,从而增加了企业投入到的税收申请的成本,降低了原本的办事效率,信息的传递延迟,也间接的延长了审批的时间。

4.5   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

随着“简政放权”、“互联网+”、“减证便民”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G省将审批时限缩短到原有法律规定的三分之一,申报手续一再的简化,申请材料一再的精简,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税务机关进行事后监管的难度,导致在人员紧缺和专业人员能力不齐的前提下更难做到及时的监督,一旦出现骗税的问题,不仅导致财政的损失,还会引诱税务工作人员发生失职渎职的一系列问题,增加了管理的风险,也增加了审批环节中的纰漏的可能性,很难从纸质版的资料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4.6   部门间的联动能力不足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业务来说,从流程上就有很多个环节,其中涉及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办等多个部门先后审批,不同的管理模式,导致审批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能协调的麻烦,也使得申请人在繁多的流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也因为涉及的部门众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无法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

4.7   专业法律人才缺口较大

就2017年的数据来看,本地企业也逐渐发现出口给大家带来的“红利”,在发展的推动下,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加入了出口的行业,同时伴随着“营改增”政策带来的变化和压力,这就体现了L市的对于税收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5      对于解决问题的见解及建议

5.1   制定更高级别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将现有的出口退税的管理办法提升为条例,并制定相应的区域实施细则,从而提高了出口退税的地位和权威性。必须认真梳理现有的管理制度,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严格把控每个环节步骤,减轻监督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相应的公平对待。制度必须包含所有的环节和部门,在联合的基础上明确分工,不能再试行以往的分工不明确来推脱责任,必须把权责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保障各环节的有序进行。

5.2   进一步清理和完善相关税制和政策

增值税项目作为部分税收项目的基础,只有完善了增值税,推进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完善体系的建设。规范抵扣凭证的使用,简化繁琐的、重复的凭证,统一模板,彻底抹杀乱开票、虚开票的现象,为办事人员带去更大的方便。

5.3   产品优化,扩大可出口产品的范围

随着现在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国外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来扩大我们产品的范围和劳务范围。利用引进的新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带动当地的本土企业的发展,使得以往单一的产品可以变得多样化。

5.4   培育品牌意识

加大力度创建自身的品牌,大力扶持和整合本土相近的企业,达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可以增强企业的出口能力和出口积极性,带动附加产值的提高。品牌效应也是一个地方的旅游招牌,打造优良的品牌,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5.5   人员制度的完善

明确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个人的工作权限和职责,加强监督,从根源上减少管理漏洞。

5.6   加强法律专业人才的引进

以开展“升蓝行动”为开端,积极鼓励税务机关干部参与法律职业资格证考试。让专职律师带动有执业证书的新人参与日常工作,有效提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法律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茶.国家对出口货物退(免)税公布新规定[J].中国海关,1994(5).

[2]曾强安.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3]楊安.浅析新税制下出口退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山东对外经贸,1995(1).

[4]曹雪.出口退税新机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J].江苏企业管理,2006(4).

[5]劳知渊.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商论,2016(27).

[6]李汉鹏.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执行效果研究——以滨州市为例[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监督管理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