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腐败”背后的“三缺”

2020-12-23张桂辉

杂文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羞耻心约束力变通

张桂辉

“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仍不规范、‘泡沫很大,‘点一桌剩半桌‘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时有发生,挥霍浪费令人心痛、铺张奢靡令人愤恨。有的地方接待标准玩猫腻,搞豪华升级版,玩‘大盘套小盘数字游戲,给菜量提质加码等等,表面上看似没有超标准范畴,实际上却远远突破走了样。”这是新近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和腐败”》一文中的几句话。

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舌尖上的腐败”现象,依然名目繁多、名堂不少。冷静观察,虽有所收敛,却死而不僵——隐形变身者有之,虚晃一枪者有之,由明转暗者有之,跟明察暗访玩“捉迷藏”者有之,与相关规定唱“对台戏”者有之。早在十多年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用群众的话说,“许多个上级红头文件,管不住某些人的一张嘴”。其所以然,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简而言之,皆因“三缺”:

其一,缺乏约束力。长期以来,各地实行的都是财务“一支笔”报销制度,其本意是为了加强内部经费的掌控与管理。然而,就像歪嘴和尚念经一样,不单走了调,而且变了味——不少单位的经费,事实上成了“一把手”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爱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只要他们手中的大笔一挥,不管是否合规,无论什么名目,统统报而销之。至于吃喝开支,更是“小菜一碟”。有些实在觉得不妥的,便巧立名目变通报销。不少财务开支,连单位副职都蒙在鼓里,所谓约束力从何谈起。

其二,缺少透明度。许多地方、不少单位,财务收支等等,虽然也谈公开、搞公示,但不是说说而已,便是做做样子。公开的内容,要么美人如花隔云端,要么犹抱琵琶半遮面,若隐若现,似是而非,云里雾里,不明不白。如此这般,公开的目的,不是让人监督、欢迎监督,而是堵人喉舌、掩人耳目。长此以往,本来关注的人没兴趣关注了,本想监督的人懒得监督了。道理明摆着,白费心思,何苦来哉?只要单位不跨、工资不少、奖金不缺,管他公款开支是否合理、有无违规违纪的干啥。

其三,缺失羞耻心。有人形象地说,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城市的规模有多大,他们的嘴巴就有多大。这话既非夸大其词,更非空穴来风。君不见,一些地方,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但凡有特色的酒楼、有名气的酒店,哪一家没有留下某些官员推杯换盏、脸红人晕的身影。少数吃喝成瘾者,非但热衷于吃,而且变着花样吃、赶着新潮吃、专挑贵的吃。反正都是公款,反正可以变通,不吃白不吃,吃了也没事。更有甚者,把公款吃喝视同个人有地位、有能耐、有权威的一种体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内容够明细,处分够严厉了。可是,因为存在以上“三缺”,不自觉、不规矩、不知耻的人,不是变着戏法,便是偷梁换柱。以致公款吃喝,舌尖腐败之类,俨如洪水猛兽一般,堵不胜堵,防不胜防。大量事实表明,较之公务接待中的餐饮浪费,违规吃喝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产生的影响更加恶劣,病灶久治不愈、危害不可低估。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生活中,官也不例外。由此可见,要想管住管好少数贪吃者的嘴,从根本上有效杜绝“舌尖上的腐败”,必须在增强制度约束力、增加公开透明度、增大官员羞耻心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动实招。

猜你喜欢

羞耻心约束力变通
知耻而后勇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
大学生内约束力测度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
拥抱改变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