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观察、思考、表达、应用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2020-12-23钱博

成才之路 2020年34期
关键词:表达观察思考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夯实每个教学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文章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和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思考;表达;应用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086-02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于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有效的观察,由感知到抽象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有效的观察,是信息获取的前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能摒弃事物的外在形式,紧扣事物的本质属性,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数学现象,提炼信息和解决问题。观察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分析信息,经历由感性认知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射线、线段和直线”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用眼睛观察。用课件动态演示一个点,接着把点从左边移动到右边。师:点从左边移动到右边,两个点之间就会形成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生1:会形成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是直直的。生2:长度可以量出来。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量。(出示有各式彩灯射出光线的城市夜景图。)师:绚丽的彩灯射出各种各样的光线,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光线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3:这些光线都是从一点发射出来的。师:发射、射出的说法描述得很准确。师(结合手势提示):比如,这些光线是这样射出去的。生4:这些光线都是直的。生5:这些光线都射出很远的距离。师:射出多远?有尽头吗?生6:看不到尽头。师:是啊!光线从一点(光源)出发,向远处射出直直的光线,没有尽头。老师选取了其中的一条,请看……(课件出示:一条光线射出图。)像这样从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板书:射线) 师:你能像概括线段一样,说一说射线的特点吗?……

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移点成线”的现象开始引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感知现象开始,引发学生对二年级所学过的“线段”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并为下面学习新的知识“射线”打下伏笔。

二、有效的思考,由感触到推理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经途径,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判断和推理。通过数学思考,学生会对客观事物由感知表面形式上升到感触本质。有效的数学思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然后出示长方体的模型,启发学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生1: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长短有关。生2: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来量一量、拼一拼,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师:好的,我们可以用量拼的方法,来研究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求体积。(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学具,自己用摆拼的方法来研究,并以填写表格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提出想法——动手实践——推理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由感触到推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有效的表达,由感悟到建模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学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也可以表达疑惑。数学表达既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结合图形、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其实就是展现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零碎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学习中的理解,不断修正、完善,从而内化知识,形成数学模型。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圆柱的体积,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样的形体来研究?结合学生已有的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启发学生“由圆化方”,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重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怎样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引导学生体会底面圆平均分成的小扇形越多,转化成的形体就越接近长方体,结合具体实物,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阐述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对应关系,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上述教学环节,注重从学生的感悟出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数学表达,促使学生建立新的数学知识模型。

四、有效的应用,由理解到提升

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入理解,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应用中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先出一道基础习题,让学生巩固已有的认知。“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0米,宽8米。花圃四周围上竹篱笆,需要竹篱笆多少米?”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需要竹篱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花圃的周长,要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来解答。接着,教师对习题进行改编:“如果花圃的一面靠墻,至少需要竹篱笆多少米?”(让学生结合画图,深入思考并得出结论。)

上述教学环节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进行深入理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优化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应用,实现从“能听懂”到“会思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淑英.在“思”“说”“做”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2]魏娴.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倪习龙.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23).

作者简介:钱博(1976-),男,江苏江阴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表达观察思考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