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王》

2020-12-23许耀聪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苏教版教学策略

许耀聪

【摘 要】《老王》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杨绛先生所作的文章,在杨绛先生的笔下描绘了老王真善美的品质,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本文侧重于在对老王其人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行《老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苏教版;老王;教学策略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将杨绛先生的《老王》一篇放在了必修三的第二个模块中的“底层的光芒”这一专题之中,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这无疑给老王这个人物贴上了一个底层人物的标签,也给教者指明了一条路径,即多谈一谈老王身上的人性光辉。然而老王何以为善却很少有人去细致分析,本文试图从老王的身份地位以及人生际遇等入手分析老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底层中的闪光者的原因,从而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老王的身份在杨绛先生的笔下交代的很清楚,老王是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在北京解放之后没有能够进入蹬三轮车的组织内,成为了一个单干户,除了一个早就去世的哥哥和没有出息的两个侄儿之外,家徒四壁,再也没有亲人,唯一依赖得以生存的就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由此可见,老王过得实在算不得多幸福,更说不上是社会中的上层人,家中贫寒的老王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介凡夫俗子,实在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能不怨天尤人已是大幸。可是偏偏是这个老王却有着不一般的精神境界,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小人物身上的善良品德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正因为很多的小人物生活的并算不上幸福美满,甚至是过得不怎么开心的,但是却能够在一些问题上展现出难得的赤诚与善良,小人物身上也有着一份英雄气。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关注这一点,这也是对学生最有教育的地方,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英雄人物其实很有距离感,但是像老王这样的小人物,街头巷尾皆可看见,这也就成为了学生熟悉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要容易接受得多。

老王的善从文本中大概有这么几件事情:一是老王给杨绛先生家送冰,愿意车费减半,被杨绛先生拒绝后,每天清晨老王都会帮着将冰送上三楼放入冰箱,且冰比之前的那一位大一倍却不多要一分钱;二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王送钱钟书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有些不大放心,怕杨绛先生没有钱;三是在老王去世之前还专门到杨绛先生家来送香油和鸡蛋。老王与杨绛先生一家并不是亲朋好友,也算不得什么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人物,但是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件事情可以说老王老实,没有什么心眼,可以说不过是个老老实实的人罢了,但是第二件和第三件事情却实在难得,毕竟在那个时代对于像钱钟书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视而不见者占了大多数,落井下石者也不在少数,老王与二人非亲非故,实在是没必要去同情关心钱先生一家的,这些所作所为明显和一般人都不太一样。这倒让我想起了《五人墓碑记》中的一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妻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老王大抵也是和这五人一般的人吧。也正是有像老王这样的一群人在,不管多么黑暗总能让人看到光明的希望,从而能让人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老王为什么能够这样,我想大概有这么一些原因:一是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老王在社会底层生活,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敏感度并不高,在北京解放后,蹬三轮车的都组织起来,老王却没有能够参与其中,可见老王并不是一个喜欢聚集在一起的人,故而对于在文革期间生活艰苦的杨绛夫妇并不会出现由于政治背景下的反感,因而在老王的心中杨绛夫妇并不是如同有一些人眼中的那般是洪水猛兽,不可亲近,反而只是出于对一个熟悉的人在遭遇生命的困境时出于本能的有一种同情;二是老王人性中的善良,老王之所以在不幸中依然可以善待这个社会,我想和他人性中的善良密不可分,老王对杨绛先生的善对于老王来说并不觉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老王并不是刻意去展现自己的善良,在老王的心中,他只是觉得杨绛先生一家是好人,又遭受了厄运,值得同情,再加上曾经受过杨绛先生家的恩惠,便要将自己所有尽可能的回报,老王心中并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也不曾想过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先生一家或许根本不需要自己的一点帮助,只是出自于一种本能的善良,或者说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心中的一点人性之光;三是老王的宗教信仰,老王是一名回民,在伊斯兰教中人的生前对教道的贡献和社会的善行决定了人在死后是进入天堂还是地狱,他们崇尚不带任何物质的本洁来还洁去,故而在老王的心目中现世的苦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不能与善匹配,能不能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一点在老王死后身上所缠的白布上可见一般,老王人性的纯洁便如同这白布一样。

在以往《老王》的教学中,教者往往将重点集中在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愧怍上,仔细分析作为知识分子杨绛先生的悲悯情怀,试图让学生理解杨绛先生的幸运和老王的不幸,却往往忽视了老王才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老王的善良才是作为作者的杨绛先生最想展现给读者看的。

然而作为学生来说却很难理解,他们或许会明白杨绛先生的内疚,却很难明白作为知识分子的悲悯,至于对老王这么一个黄包车夫,学生要好理解得多,一个人自己都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怎么还会有这样一份对于他人的善良?这一定来源于一些内在的特质,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可以理解普通人的善良的。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从老王其人入手,让学生去理解老王在特殊时期的不平凡的善良,這种善良相比较杨绛先生的愧怍来说可能更好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做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的精神高度或许很难,但是去理解一个普通的老王,去学习老王所带来的那种人性的真善美或许是更加容易的。这种对于老王真善美的理解在学生的人生当中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学对学生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的作用。

另外,对于老王身上的宗教信仰的解读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少被提及,笔者认为这一点不应当被忽视,老王的善良的本源除了简单质朴的道德观之外,宗教底蕴也是他能够如此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来源于宗教的善良是相对来说离学生很远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对回民的信仰是很陌生的,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解老王为什么这么去做。对学生介绍这种信仰对于老王的影响才能构成一个完完整整的老王,让老王的形象更加的真实,有血有肉,也能够实现对文本的深层阅读。

《老王》这篇文章放在了底层的光芒这一单元也很鲜明的表达了选择这篇文章的意图,也就是让学生发现在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从而获得一些感动,成为像老王一样的闪耀着光芒的人。语文的奥义在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提升,这种提升来源于文本所给予的一份不经意的感动,也来源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欣赏文本,从而理解文本的精髓,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应当向学生更多的展现正确的价值观。老王其人身上的人性光辉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日后的生活中即使遭遇不幸,或许也不会忘却这一点点的光辉。这或许就是《老王》这一文本的价值意义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吧。

【参考文献】

[1]谢嗣极.目标设定与编者意图——从两节展示课说起[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3(02):4-7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