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背景下“微学习”的概念和问题

2020-12-23杨军张弢

学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微学习元认知模块化

杨军 张弢

摘 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移动网络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型的“微学习”正在步入人们的生活并带来改变。“微学习”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减轻内在认知负荷,但“微学习”同时附带本质问题,也就是“微学习”在易于为人所理解与接受的同时也本质附带“碎片化”的特点,要解决其引发知识输入中的模块化分割问题等,就必须首先了解和学习有关微学习的概念和问题。

关键词:微学习;概念;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01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与微课、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群等概念相关的微学习(Micro-learning)方式正逐步走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微学习核心在微,以微内容、微时间、微媒体、微环境[1]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其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深受欢迎。微学习满足非线性、分散性的网络传播需要,可以是正式学习的补充,多以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出现,有利于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和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但另一方面,大数据化时代背景下的碎片化信息在带来信息充盈感的同时也在逐步削弱学习者进行深入系统学习的能力,同时影响学习者的深层分析力、判断力,并弱化学习者的思考能力。微学习因其本身的“微”特点,也自带知识碎片化、知识模块分割化的缺陷。那么,在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学习如何才能克服“零碎”学习带来的问题,最大化自身优势,真正实现有效自主学习并达成学习目标是值得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基于此,笔者将着重从“微学习”的概念出发,引出“微学习”的核心内容和概念,也帮助学习者增加对“微学习”的相关问题的认识。

微学习,或微型学习,是在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之后的产物,以微形式和微媒体为微辅助手段(微课、微博、微视频、微群等),其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微学习概念较大、泛,涵盖微视频(Micro Video)、微课(Micro Lecture)、微内容(Micro Content)等其他相关概念。微学习可以以微课或微视频的形式出现,其内容精简,时间较短,但不仅如此而已。纵观国内外各家定义和总结,不论哪一种单一的定义很难从各个维度完整的归纳出微学习的全方位特点。西奥·哈格(Theo Hug)曾总结微学习应涵盖了以下这些关键词[2],如时间:可计算的、相对较短的;内容:一个小节或小单元、偏窄小的话题、主题简化;课程:大课程背景下的小课,部分化的小模块,非正式学习;形式:碎片、节面、片段、知识块;过程:独立一体或可成体系,综合性,重复性,注意力管理,意识形态;形态:面对面,单一媒体vs.多媒体,媒体间的,信息目标vs.学习目标,象征价值,文化资本;学习方式:重复的、活跃的、反省的,实用主义,建构主义,联通主义,行为主义,例证的,任务教学法,目标明确,解决问题,课堂学习,合作学习,有意识vs.无意识学习。

“碎片”是微学习的形式和特点。所谓“碎片化”(fragmentation),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说法,与“整体化、体系化”概念相对,强调其零散、分割、片段和微型的解构主义特点和相互之间联系的松散或缺乏。微学习中的微内容就是一种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微视频是指学习形式和资源上的碎片化;微时间就是一种学习时间碎片化;客体决定主体,最终反映出的是一种学习思维的碎片化。微学习的碎片化形式和特点,使其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有许多交叉相似之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微学习区别于“碎片化学习”之处在于其可成体系,多以微课程(micro course)方式成系统呈现,但其本质特征仍以独立小颗粒性集合构成。

根据哈格的研究,微学习的起源来自对大批量信息进行微处理的需要。其一是把大批量复杂的信息简化为信息片段或者小的相关单元,这就需要有新的信息建造方式使得新的信息设计简化得以实现。其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学习者无法处理大批量的新信息,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学习过程和教学模式。其三是其允许个体的学习者灵活的使用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这也就需要相关个性化的技术支持提供定制的学习服务,这也就使得减少认知负担、减少学习要求、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既然微学习起源之初就是为了简化信息,其学习也就相应是为了达到易于和便捷学习的目的。

微学习的本质特点、形成需要、学习目的和形式决定了其知识输入的过程中不论是时间还是内容都有碎片化的原型缺陷,如果微学习者不清楚这种特点,又或者学习方式和策略使用不当,容易造就学习结果中的大问题。具体来说,微学习要微(miniaturization),在微课、微视频等微资源的设计制作中往往采用知识分割的模式,由大变小,由难入易,由长变短,这就会出现“知识的模块化分割”问题。如哈格对于微学习的定义就是:“微学习将学习内容分割为较小的学习模块,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3]”  布鲁克对微学习的界定也基本相同,说明微学习更加关注新型的知识组织结构,“把复杂的信息和结构打破,按照线性顺序安排,分解为小的、相关的学习单元。” 科瓦契夫(Dejan Kovachev)把微学习定义为:“建立于小学习单元之上的短暂学习行为。” “知识模块化分割”是为了实现微学习资源设计的,也就是尽量把学习内容以一个个很小的“知识小模块”相对独立地设计出来,甚至割裂个体与体系之间的关联。 “微学习的资源来自网络资源中的碎片化知识。”  这种碎片化、模块化的知识点虽然易于学习者接受,符合人短暂注意力的要求,能够减少人的认知负担,但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性知识点或碎片化信息的简单集合,打断了其系统的知识关联,缺乏深入的逻辑输入。如果学习者不是在持续地进行有体系的微课程学习,又或者无法寻找出事实性知识片段背后的深层次逻辑联系,那么这种非正式学习的新形式有可能导致學习者知识输入的混沌问题。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微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用不得当,微学习的这种碎片化特质有可能导致学习者“知与思”的问题:一是知识弱化的问题:碎片化、模块化知识点因为缺少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真正吸收。二是思考能力弱化的问题: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模块,对学习者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会有提升。如果学习者习惯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浅层的、表层的思维,习惯了“点到即止”,就难以对事物进行多层的、深入的剖析。时间一长,将阻碍思考的深入和持久,将弱化学习者对于事物的复杂思考能力,也就会影响深入的分析力、理解力、判断力、评价力,严重者甚至出现“断章取义”“指鹿为马”“一叶遮目不见泰山”等问题。

針对微学习有可能引发的这些问题,研究微学习的碎片特质及其后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采用正面积极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和方法,根据联通主义观构建知识网络,完成学习目标极具研究意义。

尽管微学习具有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优势,但因其本身的“微”特点,不可避免带上了知识碎片化、知识模块分割化的缺陷。这一缺陷会逐步削弱学习者深入、系统学习的能力,影响学习者的深层分析力、判断力,进而损害学习者的思考能力。而微学习的目标不仅应该完成知识的累积和自主构建,更应该是学习者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微学习可以是有体系的自成一派,对于已经结构化的微课程学习,学习者自然会省力很多,可以根据课程本身的逻辑联系发展自身的知识树结构。但对于由微视频、微课等附带的不成体系的碎片化、模块化知识,对于这种大量的非结构化的微资源,学习者一定要首先了解其概念和本质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和完整学习。在此基础上,从联通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知识体系的构建、教育认知心理学、认知负担以及元认知等理论,论证元认知策略有助于个性化、网络化、联通化的微学习。如果使用得当,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增加相关认知负荷,进行个性化思考和学习,从而完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构建和个人学习目标。元认知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节和元认知体验都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监控,对自主学习者的积极作用明显,微学习者经过元认知调节中的计划-监控-评价等主要学习步骤,可以有效减少微学习之“微”、之“碎片”所带来的节点化知识输入,易于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联通已有知识点和新知识点,帮助学习者自主思考和独立思维的形成,缓解思维弱化的问题,并最终完成有效的、系统的微学习自主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张振虹,等.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2.

[2]Hug,T.Microlearning: A new pedagogical challenge (Introductory Note)[C]. Learning & Working in New Media,2005:7.

[3]Hug,T.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 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 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and didactical micro-learning arrangements[C]. Fourth Media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2005:1.

猜你喜欢

微学习元认知模块化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微学习研究综述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