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地区“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难点与建议

2020-12-23杨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普

文/杨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新疆科技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引领性力量。农业科技与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农民增收创富的强大引擎,在脱贫攻坚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喀什地区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制约喀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喀什地区“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出个人建议。

“十三五”期间喀什地区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喀什地区积极推进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的基础工作模式,并完善就此发展的与省区内、外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形成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畅通了科研院所合作渠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援疆省市、自治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及人才专家优势,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先后在果粮间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低产田改造方面合作攻关,共同承担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取得了较大成效。紧紧围绕喀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筛选引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通过立项建立技术成果研发、推广环境等有效途径,农业科技项目推广辐射面、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自治区及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编制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特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

在全地区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十三五”期间,喀什地区制定出《喀什地区化肥减量增效三年工作实施方案》及《喀什地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办法》。预期目标为:2018年,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增幅降到1.7%以下;2019年,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增幅降到1%以下;到2020年,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据统计,2018年,化肥施用量为43.38万吨,较上年减幅2.7%;2019年,化肥使用量为42.17万吨(纯量),较上年减少2.8%。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实现了预期目标。

除了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成就外,喀什地区在特色林草业也取得了系列科技成果。喀什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和自治区林科院合作选育的开心果优良品种巴达米、疆宝、克尔曼和皮特斯,2016年12月通过了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开心果国际良种标准;参加实施由新疆林科院主持的《干旱区绿洲枣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加实施由新疆林科院主持的《新疆早实核桃规模化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喀什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及喀什地区林管站承担实施的喀什地区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喀什地区色买提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岳普湖县有机红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3个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通过了自治区验收;由喀什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自治区林业科技专项《喀什地区新梅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了自治区验收。

“十三五”期间制约喀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

科技人才引进难,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完善,待遇政策难落实。通过对喀什地区11个县、1个市的科技管理人员与企业代表的座谈和实地走访,笔者了解到,喀什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创新创业载体有限,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困难,农业科技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队伍基本靠“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与小部分新疆农科院、畜牧科学院的驻村人员构成。

同时,县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县、乡级技术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应用深度广度不够;技术人才培养和当地就业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当地企业缺乏基本的检验检疫人才或初级技术员;缺乏电商领域科技人才,农产品上行难度大。喀什地区各县电商产业起步较晚,机构体系还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仍习惯于传统经营方式,对网络管理、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分析等营销手段缺乏系统认识,农产品上行难度大;面向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培训匮乏,导致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无法为当地企业提供好的建议与服务。

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发挥受限,无法起到很好的服务地方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新疆作为以农业产业为主要发展的省份,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很多职能与涉农管理部门有交叉,协调沟通难度大,科技部门开展工作往往需要利用农林畜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开展,其工作的权威性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乡镇大部分科技人员到村任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基本停滞。

自治区级农业园区多重复建设、布局散乱、定位不清、功能单一、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有些县级农业园区作用发挥不大,甚至停滞。各个县都在申报农业科技园区,但对农业科技园区应该有的功能缺乏认识,缺乏理性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园区定位不准确、优势产业不突出、空间结构不清晰。导致农业科技园区在建成后缺乏持续性的影响力,仅仅是为入驻企业争取政策、资金相关支持,无法形成一个有机运作的园区,并未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科普工作方式单一,“形式”超过“质量”。调研中发现,科普活动仍以资源任务导向型的科普方式为主,需求服务导向型的科普方式尚未真正建立基层在农村开展。农村科普工作还停留在课堂讲授教学为主的形式上,培训对象学习意愿不强、培训课程与培训对象需求不匹配,多数培训基本是任务式的被动科普,并没有真正从科普对象的实际专业技术诉求出发。缺乏有针对性和系统化的培训。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着维稳任务重、知识固化等现象,科普工作有心无力,仅靠“科技之春”等科普项目邀请疆内农科院、农业大学的人员来科普,缺乏持续性,且未能实现“精准科普”的效果。

“十四五”喀什地区农业科技发展建议

针对喀什地区在“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喀什地区“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出了个人建议。

必须解决农业科技人才匮乏、流失的问题,坚持“技术人才当地化”。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创性地建立了“科技特派员”等相关制度,以人才为牵引,带动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集成下乡,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然而,调研中发现,仅靠科技特派员无法满足各县对科技人才的渴望,当地科技型企业缺乏基础技术员,农民缺乏持续性的培训,农村缺乏电商人才,农民生产效率不高,规范化、商品化意识差。建议以县、乡产业特定需求为科技培训出发点,授课人才不拘泥于科技特派员,可以聘请“土专家”、当地龙头企业科技人才,达到“受培训自由、培训过程有监督”的效果;对于缺乏基础技术人员的企业,可以联合当地人社、科技部门,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培养出的基础技术人才能够毕业即在当地就业,实现“技术人才当地化”;由援疆企业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由实现创收的职业农民再带动普通农民。

深化科技管理部门改革,建立县一级科技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促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县。一项科技政策,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后续保障体系方能有效执行。为解决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弱势、推动科技工作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县级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与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扶贫办、发改委、人社局、农技推广中心等相关单位召开科技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各有关单位在推进本县科技工作的职责,对科技创新工作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协调支持,同时加强与乡镇、县直部门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在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方面的作用,加速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县。鼓励建设以产业、援疆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

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上,把握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的方针。突出体现规模种植、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内涵,以及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核心打造、创业平台、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打造真正有效运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在打造农业科技园区上,引进有实力、有规划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地方政府配合其做好规划,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区域农业发展。

做好农村科普工作,需先扶志,再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容易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缺乏知识、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管理部门多重“扶智”,工作重心仅仅在搞集中式、填鸭式培训,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通过有效科普工作,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基层科技管理部门需充分联合社科院、心理所、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双扶”科普教育工作,以消除老百姓中存在的消极应付态度,引导大家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到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懒惰依赖等落后思想是不能带领大家发展致富的,只有努力使其尽快克服意识上“输血式”依赖思想,充分发挥老百姓自己的主观能动致富作用,让老百姓自觉、自愿、积极地接受科普教育,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