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概述

2020-12-23梁越蒲雪连赵攀枚梁静妮黄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梁越,蒲雪连,赵攀枚,梁静妮,黄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揿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的针具,亦称皮内针,是由传统针刺方法中的浅刺或浮刺所发展而来。揿针结合了皮部与腧穴两大理论,通过使用揿针对相应腧穴的贴压,刺激皮部,由表及里,内传经络,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相对于传统毫针,揿针具有作用持久、痛苦小以及操作便捷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科、骨科以及五官科等各科的病症且疗效显著。针灸在皮肤疾病如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普通针刺存在操作繁琐、地点局限、留针时间较短等缺点,故而近年揿针凭借其优势在部分疾病上逐渐替代普通针刺,虽然揿针在皮肤病的应用较少,但随着其相较毫针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认识,应用揿针防治皮肤病逐渐增多。现将近年来运用揿针防治皮肤疾病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外治皮肤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 临床应用

1.1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多由湿热火毒之邪蕴于肌肤而发,带状疱疹皮损治愈后遗留的疼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认为,疼痛多因“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湿热火毒之邪阻滞经络气机,造成气滞血瘀、经脉闭阻,而揿针通过刺激皮部-络脉-经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共同治疗,增强疗效,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火针在带状疱疹的各阶段均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温热作用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止痛的效果,配合揿针给予的持续刺激,以增强舒经活络止痛之功。岳蓉、周建龙[1]使用揿针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共80例,治疗方法:先以标准操作流程使用揿针刺破水疱,外敷自制外用药物,再用揿针围刺皮损,2天1次,每次8-20穴,结果治愈67例,好转13例,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疗效显著。

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症状与后遗症,揿针对减轻其急性期疼痛及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效果,能显著改善疼痛患者的VAS评分。豆小妮[2]等将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单纯揿针皮损围刺,1天1次,连续14天)与营养神经组(腺苷钴胺肌内注射,1.5mg/次,1天1次,连续14天),每组各15例,结果揿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痊愈8例,显效4例),高于营养神经组的总有效率73.33%(痊愈4例,显效5例)(P<0.05),且揿针组VAS评分小于营养神经组(P<0.01)。朱璇璇[3]等将74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伐昔洛韦0.3g/片,每次1片,bid+甲钴胺口服0.5g/片,每次1片,tid)与观察组(伐昔洛韦+甲钴胺口服:服法同对照组+揿针围刺:距皮损外缘1cm处围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4h,每周6次,连续2周),每组各3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优于对照组64.86%(P<0.05),对于疼痛的缓解、睡眠质量的改善观察组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沈瑾[4]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围刺配合揿针埋针治疗:取疱疹周围阿是穴与相应夹脊穴围刺,留针30min qd,取针后配合相同穴位揿针埋针,10次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弥可保0.5mg po tid,辣椒碱膏外用 bid,疗程及观察时间同前),每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治愈26例,好转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46.7%(治愈14例,好转11例),且经第1天治疗后止痛起效人数治疗组(16人)远高于对照组(3人),说明围刺配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对单纯西药治疗有着更明显的镇痛效果与更快的起效时间等优点。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是一种可以客观评价阵痛效果的技术。赖永贤[5]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加巴喷丁口服:规格300mg/粒,1次600-900mg,tid+揿针埋针:阿是穴及疱疹累及肋间神经区域,留针3d)与对照组(加巴喷丁口服:方法同前+氦氖激光:每日1次,每次15min),结果为观察组总有效率88.5%,优于对照组70.8%,且两组间VAS评分、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均有明显差异,均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无论是组间比较还是同组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均差异明显(P<0.05),更加客观的论证了揿针埋针的镇痛效果优于氦氖激光。

灸法可温经通络、活络止痛,而雷火灸相较于普通艾灸药力更峻、渗透力更强,配合揿针迫使邪毒外出,从而达到经络通、气血和的作用。戚素梅[6]等运用揿针联合雷火灸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将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揿针联合雷火灸:选取皮损相应的夹脊穴与皮损周围施针,留针24h,6天1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雷火灸施灸施灸10-15min,皮肤潮红为度,疗程同揿针)与对照组(单纯普通毫针针刺:针灸针斜刺,留针40min,选穴与疗程同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VAS评分及HAMA评分上,两组均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1.2 痤疮

痤疮,古有“粉刺”之称,其基本病机以肺经风热、脾胃湿热为主,湿热之邪雍阻颜面,发为痤疮,或皮疹日久不愈,发为痰瘀结聚之证,现代称为聚合性痤疮,而选用揿针可疏通经络、活血行气,疏散颜面雍滞之热邪、痰瘀之邪等,结合一些泄热之法,达到治疗效果。郝燕[7]等将60例痰瘀凝结型难治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双侧曲池、天枢、血海、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膈俞和气海进行揿针埋针(留针2d,1周2次),同时阿是穴、大椎穴刺络放血(1周1次)以除瘀热之邪,对照组采用1寸毫针针刺(1周2次),针刺穴位与刺络放血方法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P>0.05),性激素改善方面,两组对激素水平T(睾酮)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HT(二氢睾酮)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揿针结合刺络放血对于难治性痤疮的疗效与普通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结果相近,但前者不仅对DHT的改善效果更佳,且因其作用时间长、痛感低更易在临床上推广。

1.3 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称“黧黑斑”,与脏腑经络气血失和相关,临床多见肝郁气滞兼血瘀之证,故内服中药与耳穴选穴均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治则,自拟方面膜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所载的七白散所化裁,具有明显的美白效果。中药汤剂、中药面膜与揿针结合治疗,内外同治、针药结合,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显,值得临床推广。刘美雁[8]将70例黄褐斑(肝郁气滞证)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外敷内服)和治疗组(中药外敷内服+揿针耳穴贴压)各35例。具体治疗方案:揿针耳穴选穴:内分泌、肺、肝、脾、肾、神门、耳尖,每次3-4穴,交替选穴,1周2次,共6周;中药内服:得生丹(《医学入门》)随证加减,1日2次,共6周;中药自拟方面膜(组成:白芨、白芷、白蔹、白茯苓、白附子、白术、天冬、石决明、藁本各20g)外敷,隔日1次,每次30min,共6周。经治疗后,患者皮损面积、颜色以及皮损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P<0.05)。

1.4 斑秃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若因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造成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或气机逆乱所致的气滞血瘀等,毛发失于濡养而脱落,针刺皮损,可促进局部的气血经脉通畅,使气血充足,毛发生长。丝宇[9]等运用局部围刺配合揿针埋针的方法治疗38例斑秃患者,先以毫针由皮损边缘向中心斜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取针后以无菌揿针沿皮损边缘埋针,埋针时间1天,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参照Weiss疗效判定标准,痊愈23例(60.52%),显效14例(36.84%),无效1例(2.63%),总有效率97.36%,效果满意。

2 揿针治疗的初步机制

揿针是借十二皮部理论与针刺方法中的“浮刺、浅刺”所发展而来的,主要通过浅刺和久留针以达到行卫气、通孙络,养卫阳、活血通络的作用[10]。《皮部论》载“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体表投影,位于人体的最外层,也是最先受邪之地,《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故揿针针刺皮部,不仅可行卫气、养卫阳,增强皮肤抵御外邪的作用,也可通过络脉、经脉调节脏腑,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病病因不外乎内外因,或外感六淫邪气、特殊之毒,或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伤及脏腑,造成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脏腑失和而发病,而揿针刺之,可通过刺激皮损局部,在外达到固藩篱防御六淫邪气外袭的作用,在内可以解除皮损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助脏腑和气血,通经络的作用。且皮肤病病位在皮部,更有“以皮治皮”之意。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揿针可以通过微弱、持续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从相应的传导通路传送至中枢神经,从而抑制病理兴奋,达到治疗的目的[10]。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揿针在治疗一些皮肤科疾病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存在所运用病种少,适宜证型不明等局限性。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揿针在皮肤病的应用上少于内科、五官科等,这与揿针缺乏深层次的机制研究密不可分,且多为单纯的临床疗效观察,样本量小,故可以考虑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选用不同的疾病、证型以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明确揿针的作用范围及机制。故希望以此文章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思路来丰富揿针在皮肤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希冀有更科学的研究来阐明揿针在皮肤疾病防治中的机制。

3 总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揿针简便快捷、痛苦小的优势得以凸显,相对于传统毫针中可能出现的滞针、断针及弯针等,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揿针基本上可以在所有皮肤屏障完整的腧穴施针,可以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节约医疗资源等,作为一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针法,揿针在防治疾病特别是皮肤科疾病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