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654”发展模式全链升级生猪产业

2020-12-23杨承将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2期
关键词:养殖场生猪农户

杨承将

旺苍县委农办,四川广元

旺苍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猪稳产保供决策部署,在管控好重大疫情的基础上,抢抓生猪生产政策“窗口期”,着力推动生猪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探索形成生猪产业“654”集成壮大模式,走出一条生猪产业“全链条增效、各环节升级”的现代发展路径,预计2020年旺苍县出栏生猪60.0万头,实现综合产值25.4亿元,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

1 创新“六养”模式,壮大生猪产业规模

1)多重化险“放心养”。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生猪生产领域关键短板,探索形成“基金奖补、保险兜底、企业包干、农户包养”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生猪养殖网格降险、梯次化险,农户“零风险”养殖增收效果。推行“基金+保险”降险养殖模式,县上设立以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资金为主的生猪发展基金,重点对生猪养殖经营主体新(改扩)建标准化圈舍实施奖补,并全覆盖纳入生猪新政策性保险,引导养殖业主、农户大胆养、放心养。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生猪奖补资金125.3万元,保险赔付到位资金108.5万元。推行“企业+农户”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柏林畜禽等省、市级生猪养殖企业与饲料生产、肉类加工等企业定向合作优势,与养殖农户实行“五包干”(饲料包干、技术包干、防疫包干、产品包干、收入包干)协议式养殖,确保农户养殖一头生猪稳定收入400元。截至目前,全县12家生猪养殖公司带动养殖农户3.50万户,户均养殖3.50头,户均实现净收入1 440元。

2)多元投入“有钱养”。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县财政按照新建标准化圈舍200元/m2、(改)扩建80元/m2的补助政策,对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实行一次性奖补。对养殖场建设自动饲喂、粪污处理、人工授精站点、车辆消杀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按照不超过总投入的35%进行一次性补助。截至目前,共对12家重点养殖企业、102家规模养殖场、2 966户养殖户实施圈舍建设奖补1 089万元。二是创新金融投入。与贵商银行合作,降低生猪活体质押贷款门槛,由原来养殖规模在1 000头以上降低到2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最高可发放200万元的抵押贷款。截至目前,现已对35家当地生猪养殖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发放养殖贷款890万元。同时,在东河、东凡等现代种养园区集中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圈舍、饲料加工等设施设备抵押融资改革试点,投放金融信贷260余万元。三是激励经营主体投入。重点对享受扶贫信贷、乡村振兴风险补偿贷款等扶持政策的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在经营状况、疫情防控、带农增收等方面实行年度绩效综合评估,对评定绩效好的,给予增加10%~20%的项目激励,对评定绩效差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引导养殖经营主体增加与农户实施代养、寄养、托养等环节资金投放。截至目前,32家生猪养殖经营主体累计投入发展资金1.06亿元。四是实施股权量化投入。积极引导养殖农户通过土地、低效林地、养殖圈舍等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到养殖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化合作或联合经营,增加养殖发展投入。截至目前,全县入股经营养殖农户达1.23万户,增加投入3 690万元。五是拓展农机补贴范围。对生猪养殖经营主体所需饲料加工、沼液运输等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适用生猪生产的农机购置补贴品种扩大到10个。截至目前,全县对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公司涉及的自动饲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良种良繁等设施设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123万元,生猪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机械化率达48%。六是“政保”集中定向贴息。县财政对年出栏生猪500头及以上的养殖场贷款进行年利率2%的一次性贴息,且单一养殖场最高贴息不超过5万元;平安保险旺苍分公司拿出专项资金102万元,对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养殖场贷款进行年利率2%的一次性贴息。截至目前,对33家养殖业主贴息103万元。

3)盘活资源“有地养”。因地制宜用活中央、省市生猪稳产保供用地政策,针对旺苍县“空心村、空心户”较多的情况,协同农业、林业、资源、环保等部门,出台了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十二条,对生猪养殖业主新、改、扩建养殖场及附属设施等建设用地,不占用农田、耕地、成林地,主动流转农村荒地、荒坡、集体建设用地、低效林地等林木空间发展生猪生态养殖、特种养殖和循环养殖的,优先享受金融信贷、贷款贴息、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引导养殖业主“流转+入股”使用土地68.00 hm2,改造经营低效林地7.67 hm2,有力实现了生猪产业供地需求和保护基本农田的“双赢”效果。

4)提高产能“规模养”。引进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的华西特驱、新希望六合两家集团公司,构建起集种猪、育肥、饲料、屠宰加工、有机肥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引导6家生猪发展重点龙头企业,盘活闲置猪场、废旧学校等场地,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圈舍2 000 m2,提高生猪产能2.0万头;扶持返乡农民工、下乡创业等优秀人员,领建创办生猪规模养殖场50家,新增现代养殖圈舍15 000 m2,提高生猪产能20.0万头。推行“公司+业主+农户、托管合作、入股经营”的养殖模式,贫困村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0家,带动贫困户户均养殖生猪2.0头以上。全县规模化养殖场达260个,其中,年出栏5 000头以上大型养殖场22家,规模化养殖率达59.91%。

5)循环发展“绿色养”。坚持“以养定种、以种定养、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生猪养殖“农户微循环、业主(场)小循环、小区(企业)中循环、全县种养大循环”绿色发展产业链,采取科学选址、标准化建圈、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办法,重点对分散养殖户配套667 m2以上户办微庭园,对适度规模养殖业主(场)配套20.00~33.33 hm2“一村一品”村级产业园,对规模养殖企业(小区)配套33.33~133.33 hm2连片种植基地,利用整县推进、农村沼气改造等涉农项目资金4 500万元,整合畜禽粪污资源,引导业主建成“猪沼茶”“猪沼药”等种养循环发展黄茶、道地药材等产业基地7 600.00 hm2,新改扩建中大型沼气池3 520口,配套沼液运输、厌氧大型处理等设施20台(套),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全覆盖,建成沤肥、绿肥等有机肥厂5家,年替代化肥超过520 t。

6)调整结构“调优养”。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南猪北牛全域禽”空间布局,严格控制禁养区、重点规范限养区、充分利用适养区,进一步优化南部片区集中发展生猪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以龙凤、九龙、张华等乡镇为核心的生猪产业带。截至目前,产业带生猪产量已占全县生猪总量的62.50%。二是优化全链条发展布局。坚持全链条发展生猪产业,突出补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等关键短板,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截至目前,按45个猪单元/公顷标准配套种养循环利用、“种养循环服务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种业园区”示范基地10个,建成“全封闭式规模化、标准化非洲猪瘟无疫小区”4个、生猪品种改良中心1个、智能化监测体系6处、生猪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利用示范基地1处、中大型冷链物流及电商营销平台10家。三是调优生猪品种。县财政对引进生态藏猪等优良品种母猪的业主一次性给予300元/头的补助,提高能繁母猪保险达1 500元/头。截至目前,生猪品改率达95.00%,能繁母猪存栏3.0万头,补栏仔猪22.50万头,优质仔猪供给能力川东北领先。

2 配套五大服务,延链增效发展生猪产业

1)配套“政担银企户”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优惠政策的吸附作用,统筹整合保险、金融、企业等扶持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切实形成政府基金奖补、农机购置补贴,保险兜底、定向贴息,金融信贷、创新产品,企业增投、带农入股等一体化投入服务机制,有力保障了生猪产业每年滚动投入1.20亿元的发展需求。

2)配套农村制度供给服务。坚持以生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三资”1.50亿元,引导“三变”要素、吸引城乡资源在生猪产业充分集聚,转化实现生猪产业连续三年综合效益增长5.00%以上。

3)配套科技全程服务。以产学研“智囊团”为龙头,以县生猪技术服务中心为重点,以乡镇生猪产业发展办为支撑,以驻村技术特派员为延伸,充分利用科技在线服务、手机APP掌上咨询、疫情监测智能化等数字技术,建成县、乡、村到户科技服务一体化、全程服务精细化示范基地12个,科技贡献率达54.20%。

4)配套社会化服务。突出生猪产业全链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方式,组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商营销、饲料加工、设施设备维修等中介服务实力组织20余家,社会服务实现延链增效。

5)配套壮大经营主体服务。坚持“招大培强、抓大活小”的原则,实施“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递进培育,持续壮大经营主体,切实提高生猪专业化、合作化、适度规模化经营能力。截至目前,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 025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105家,联农带农覆盖率达95.40%。

3 健全四大机制,确保生猪产业整体实效

1)健全规划引领机制。充分用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成果,整合生猪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紧扣全省“10+3”、全市“7+3”、全县“1+3”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坚持以“实施意见”为统揽,以“三年规划”为引领,以“年度任务清单”为目标,强化规划严格落地,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一张图、组织保障一张网、资源统筹一盘棋,一届接着一届干。

2)健全责任推进机制。全面落实旺苍县县级领导挂联年出栏5 000头及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各乡镇党政负责人挂包年出栏5 000头以下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清单”制,行业主管部门全程指导、跟踪督导,其他部门按职履责,主动服务。

3)健全绿色发展机制。健全生猪疫情防控包片、兽药使用登记备案、饲料添加“负面清单”、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入出县“批批解、全覆盖”、严管入市等制度,县财政重点对认定为市级以上生态养殖小区(场)的经营主体一次性给予5万~20万元的项目奖补,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2个,有力确保了群众“舌尖安全”。

4)健全激励导向机制。出台《旺苍县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绩效评价办法》,强化绩效管理考评结果运用,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和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切实形成了齐心协力、创先争优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养殖场生猪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粪污第三方治理意愿研究
——基于江西省调查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宁波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停搬迁养殖场4625家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