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志士在北京

2020-12-21金延龄

北京纪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志士亡国北平

金延龄

金在天和他的战友们

1933年8月18日北平《实报》上刊载了这么一个小新闻:韩国志士金在天先生在某地病逝,遗孤陷于颠沛流离之境云。

1933年是日本吞并朝鲜半岛的第23个年头。

自1910年开始朝鲜半岛上不甘做亡国奴的志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与占领者进行拼死的抵抗,“以1919年的‘三·一运动为标志,形成全国性的反日斗争高潮,产生了世界性的重要影响”。“三·一”运动后,日本占领者对抵抗者进行了灭绝性的镇压。为了躲避追杀志士们纷纷逃到境外,由于地理上陆路相连,其中逃到中国的人数最多。这些人在上海成立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复国运动。史学界称之为“韩国独立运动”。

本文介绍的金在天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参加救国运动的。近几年国内各地的《中共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里不断出现记录金在天在中国各地进行抗日演讲的文章。复旦大学多年专门从事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的石原华教授主编的《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记有1932年11月19日韩国志士金在天在北平演讲《韩国痛》。其中分析了导致韩国亡国的弊病。提醒中国不要被传染,“主张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应当从根本上做下去……加强宣传工作,组织民众武力,援助义勇军,努力求学”等等。

心潮澎湃的两次谋面

有较多资料显示自1931年至1933年金在天在华北地区活动颇多,北京、长辛店、固安、冀州都留下了他的踪迹。除文章开头引用的北平《实报》的报道外,1935年北平《存诚月刊》第一卷第6期上刊登了朱芳春先生哀悼韩国志士金在天的悼文。朱芳春先生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他在河北冀州读小学、中学时曾两次亲眼目睹金在天先生的抗日演讲,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在文章里详细记述了两次见面的情况。

“第一次我和金先生的相遇,是件太可以纪念的事情:他给予了我很深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那是我正在高级小学里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午饭后学校里出了一个牌示,说有个朝鲜人来我们学校里演讲;据说他是姓金子的金。我觉得很稀奇——朝鲜国人。

“一位短小身材的老人,领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很神气地走上了我们的讲台。看年纪这老头总在50岁以上,他的头顶已经秃得亮亮的了,从前边看去,一根头发都没有了。瘦瘦的面孔却显出异常的红润来;他的两只眼睛很圆很大,但是却深深地凹陷进去,特别充分地流露着强烈的光亮,满含着的是希望、热情和兴奋。”他讲述了朝鲜的历史以及朝鲜人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地。

“记得他告诉我们,从前朝鲜也是个很强的国家,但政治腐败,出了好多卖国贼,引来日本人把朝鲜国灭亡了。”“他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求学,多学些知识,想法去打日本,复兴我们的国家,强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强盛了,不再受小日本的气了。”

“自从那天以后,心里着实不安起来,几顿饭都没好好吃,睡觉也不安生。那些亡国的印象,受人欺辱的情况,总在脑子里萦绕着。担心着中国也要亡了,大家也都是奴隶,亡国奴了,真可怕极了!从此留下了个很深很深的印象——要爱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要做亡国奴…….他给予我的刺激的确太厉害了。”

“九·一八”爆发,令当时的社会恐慌,“那是多么紧张的事件啊!关系着民族的兴亡、世界的和平、社会的治安以及人类命运的重大事件啊!这时,他,我们的金先生,又来和我们会见了一次。他深深地给我们鞠了个躬,开始了他充满魅力的演讲。

“他所讲的都是关系中国、朝鲜和日本以及世界形势的剖解和诠释,他用了极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时势的因果关系,评论各关系方面的态度和应付的方针。尤其他是这种事件的先期经验者,亡国之愁早已充满了他的心肺,所以他的言论是异常的中肯而深刻。

“4个小时的演讲,那金先生真不疲劳,仍然抑扬顿挫婉转地解说、劝勉,勉励我们、鼓励我们。这全场四五百人都好像受到他的感化似的,静静凝神地听着他说。到最后他还大声高呼:中国万岁!韩国万岁!弱小民族胜利万岁!”

痛惜离世留芳名

之后,这位金先生又去了河北保定,在保定志存中学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亡国恨》。1933年12月1日天津《益世报》全文刊载了金先生在志存中学的演讲。这之后,各地纷纷转印此文,对宣传抗日,警示国民汲取韩国亡国之教训,团结抗战,不做亡国奴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同年北平炳林印书馆印发了演讲全文。该文由乐亭笔记,任锡藩编辑发行。现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善存本室存有金在天先生演讲稿的册子。

1933年8月,还在读书的朱教授从北平《实报》上看到金在天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感慨颇多,提笔写下悼文。

“金先生,你是勞苦死了吧?是恶魔吃了你吗?你的责任未尽,你的使命没完,你竟长别了这磨难的人间。”

朱教授在悼文后面还写道:“金先生,我不敢埋怨你,你的功绩是不可泯灭的,你的血永远是热的!你的精神是不死的!你会永生,你是光明!”

从北平到北京,这里一直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吸引着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来北京访问、学习。当年的韩国流亡者有许多人在北京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在北京留下了许多踪迹。

猜你喜欢

志士亡国北平
北平的秋
西江月·百年华诞颂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从“易水送别”看志士荆轲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陈后主亡国
志士达人凭奋勉 杰章巨制戒平庸
想北平
秦波涛:中国矿井火灾中的“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