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用于小细胞肺癌维持化疗的疗效分析

2020-12-21全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全脑预防性口服

全颖

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15%~20%,主要包括三种亚型,且三种亚型在预后方面无显着差异[1,2]。研究显示,相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多数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恶化更快且恶性的程度更高,且容易出现广泛转移。多数的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吸烟、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表现有胸闷、咳痰、咳嗽、咯血和哮喘等[3,4]。本研究分析了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用于小细胞肺癌维持化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和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每组50 例。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患者男34 例,女16 例;年龄34~76 岁,平均年龄(47.21±9.60)岁;体重41~74 kg,平均体重(58.81±5.94)kg;患者合并糖尿病11 例,有冠心病的患者2 例,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11 例,有高血压13 例;淋巴细胞(燕麦细胞)型有25 例,中间细胞型(梭型,多角型及其他)有23 例,混合型有2 例;文化程度:小学11 例、初中12 例、高中15 例、高中以上12 例;有吸烟史的患者有45 例。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男33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34~78 岁,平均年龄(47.71±10.10)岁;体重41~73 kg,平均体重(58.85±5.96)kg;患者合并糖尿病12 例,有冠心病的患者2 例,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11 例,有高血压12 例。淋巴细胞(燕麦细胞)型有24 例,中间细胞型(梭型,多角型及其他)有23 例,混合型有3 例;文化程度:小学11 例、初中12 例、高中16 例、高中以上11 例。有吸烟史的患者有4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咳嗽、胸痛、胸闷、咯血、气喘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放化疗。放化疗1 个月之后实施以下的护理。在放化疗之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选择预防性全脑照射,设置全脑水平对穿野,用6 MV-X 线照射,照射的剂量是DT 30 Gy,每次的照射剂量是2 Gy,1 次/d,照射5 d/周。连续治疗5 d,以28 d为1 个周期,治疗6 个周期。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选择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治疗:放化疗1 个月后开始给予替莫唑胺口服,剂量是150 mg/m2·d,连续治疗5 d,以28 d 为1 个周期,在2~6 个周期中治疗剂量200 mg/(m2·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KPS、FACT-L 评分以及平均生存时间、脑转移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肺癌患者FACT-L 评分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前面四项每一项有7 个条目,分值0~4 分,每项总分是0~28 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最后一项有9 个条目,分值0~4 分,该项总分是0~36 分,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KP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KP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患者VAS、KPS 评分均优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ACT-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评分均低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KPS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KP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L 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T-L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平均生存时间(31.77±2.51)个月长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24.21±2.0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脑转移阳性率比较 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脑转移阳性率6.00%(3/50)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中发生恶心头晕1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而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发生胃肠道反应5 例、血液学反应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全身放化疗,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经同期放化疗之后,肿瘤可完全缓解,但是虽然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的放化疗治疗效果好,但容易出现复发以及转移,导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死亡率提高[5,6]。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完全缓解后,容易出现脑转移而导致病情复发,这往往是因血脑屏障导致脑组织中抗癌药物的浓度显著比脑外组织低,而导致脑成为癌细胞化疗药物规避的部位,从而出现脑转移和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因此,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化疗之后之后,需要采取措施积极预防脑转移的发生[7,8]。

替莫唑胺属于新型口服类抗肿瘤药物,其可通过血脑屏障。替莫唑胺对于细胞毒性作用表现在促使肿瘤细胞DNA 分子上鸟嘌呤的第七位氮原子以及第六位氧原子烷基化,通过甲基化加成物进行错配和修复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替莫唑胺可对肿瘤细胞各个分裂的阶段进行作用,其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有广谱抗肿瘤活性[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患者VAS、KPS 评分分别为(2.56±0.21)、(85.19±5.50)分,均优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3.88±0.89)、(75.19±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评分分别为(10.56±1.21)、(10.21±1.67)、(10.01±1.45)、(10.12±1.88)、(21.19±2.50)分,均低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15.21±2.56)、(15.89±2.51)、(15.77±2.56)、(15.56±2.56)、(24.56±2.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平均生存时间(31.77±2.51)个月长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24.21±2.0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组脑转移阳性率6.00%(3/50)与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组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其应用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全脑预防性口服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全脑开发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