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郊野公园游客中心设计探究

2020-12-21王晓琦

现代园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郊野设施景区

王晓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82)

快速城市化拉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渴望与日俱增,建设以乡野为特征的郊野公园成为上海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批具有创新游憩体验、创意游憩活动、浓郁地域特色、科学生态保护的城市郊野公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郊野公园是可供开展户外活动,轻松身心,享受生态自然环境的场地,同时还兼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1]。自美国国家公园设置游客中心以来,游客中心的设置一直是景区、公园的客观需要,郊野公园中的游客中心的布局模式、建筑风格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研究郊野公园特性入手,选取与郊野公园相近的风景区、旅游景区中的游客中心案例,研究郊野公园游客中心的选址、规模、功能、布局及建筑形式等问题。

1 上海郊野公园的特点

1929年英国为了乡村保护与发展开启“country park”的建设,可作为郊野公园建设追溯的起源。国内郊野公园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划定了占地415km2的7个特别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深圳规划了21个郊野公园,以限制城市蔓延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游憩需求[2]。如今,在郊野单元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开启加快郊野公园建设的新纪元。

1.1 功能特点

上海郊野公园位于城市集建区外的农村地区,大部分位于《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确定的重要生态节点上,在其用地构成中存在大量的基本农田。上海郊野公园作为一种特定的郊野单元,不仅承载着城市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的功能,也承担着乡村发展、创新城镇化的重要功能,具有城市健康、精神、文化、生态多方面的复合价值。

1.2 资源特点

上海郊野公园的资源与国内外其他郊野公园相比具有其独特性。上海以平原地貌特征为主,且在城市建成区周边进行了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形成了大片的农田与村落。

上海郊野公园中农业景观占比高,包括农田、果林、鱼塘、村落等。如新落成的上海嘉北郊野公园,保留了大片的农田,农作的秋收情景也构成独特的景观资源。郊野自然风貌和乡村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形成独特景观风貌。其景观资源特色可从元素、肌理、氛围3方面把握,元素上田、林、渔、村,肌理上江南水乡、农田水网,氛围上乡野游憩、历史文化。

2 一般性游客中心内容构成

郊野公园在区域位置上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区域,景观资源上以自然资源为主,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与郊野公园有相似之处,构成游客中心案例选择的主要内容。

2.1 游客中心功能构成

位于景区的游客中心也是景区的接待集散中心。应具备如下功能:(1)引导功能:起“窗口”的作用,引导行程的选择。(2)解说功能:对景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价值的解说。(3)服务功能:提供咨询、休息、交通集散等基本服务。(4)管理功能:对各种设施、工作人员以及游客进行必要的管理,保证正常运营。(5)集散功能:是游览区内外交通连接点,对游客集散。(6)游憩功能:本身也有特殊的自然风光,或景观建筑,或民俗风情,或为景区的一部分[3~5]。

2.2 游客中心设施构成

设施系统为游客中心另一大组成系统,主要可划分为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4大类。具体包括门厅,休息厅或咖啡茶座,售票厅,贵宾接待处,信息咨询处,解说厅,展示厅,会议室,农产品销售,餐厅,医务室,卫生间,管理及后勤,库房设备用房等。

2.3 游客中心选址布局

位于风景区、景区的游客中心,在公园或景区可布局类型有:(1)单独设置(一般为公园或景区主入口);(2)分级设置:在主入口或重要节点设置主要和次级游客中心[6]。空间布局形式有:(1)集中型布局,设施集中布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集中,需妥善管理。(2)分散型布局,将游客中心的各个功能空间分散布置,分散自然环境的影响、局部减弱。

3 上海郊野公园游客中心内容构成

3.1 功能要求

结合上海郊野公园的独特性,位于其中的游客中心,应具备前文总结的6大功能,并对其中的一些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3.1.1 解说功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起郊野公园的官方网站,为前往参观的游客提供多样的信息选择。在游客中心内应设有完善的信息解说系统与互联网进行同步更新,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材料:(1)历史、成因。(2)特色活动。(3)农产品介绍及体验。(4)游览线路推荐。(5)文化活动、展览开放时间等。

3.1.2 管理功能。对各种设施、工作人员及游客进行必要的管理,保证接待的正常运营。必须增设对农业生产、乡村社区的相关管理。

3.1.3 游憩功能。位于郊野公园的游客中心,本身也有特殊的自然风光,或景观建筑,或民俗风情,或为郊野公园的一部分。

3.2 设施要求

设施系统在满足自身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更应体现上海郊野公园的特点,凸显乡村、乡野景观环境特色和生态环保要求。应具备前文总结的4大类设施,其中在每一类设施中,都有其需要额外注意的地方。

3.2.1 服务设施。应注意郊野公园整体信息解说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提供游客解说功能的相关设施。利用郊野公园的自然资源,适当建设文化类设施、特色体育类设施、休疗养及养老设施、宗教文化设施以及展览展示类设施等服务设施,在增强郊野公园发展的持续动力的同时,完善周边地区的功能构成和服务能级。

3.2.2 管理设施。应注意上海郊野公园多重管理特性,针对农业生产管理、乡村社区管理、休闲游憩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等多重管理内容,在游客中心内设置满足功能条件的设施类型。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注意多重管理空间的联动划分。

3.2.3 基础设施。不仅应满足一般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更要与郊野公园环境特征相适宜。设施配置强调保障服务、设施共享,注重设施与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安全保障、环境特性相匹配,同时可以利用周边城镇的设施,与周边互补联动[7]。

3.3 布局、设计方法

空间布局形式上宜采用分散型布局,将游客中心的各个功能空间分散布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散、局部减弱。布局类型上可采用分级设置:在主入口或重要节点设置主要和次级游客中心。并削弱各个等级中游客中心的建设强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具体布局位置上,在公园主入口出,公园内部重要节点均可设立,但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

整体风格上应采用“乡土”的风貌,游客中心的设计应与环境和地区主题相协调,一目了然具有吸引力但与周围环境协调,处于环境的从属地位。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上,注重合理的材料及植物造景,如粗糙的石板路、自然露出的石墙,建筑周围栽植植物,并善于运用植物及自然地形的遮挡[8]。如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Craig Thomas探索与游客中心的设计,其整体的设计,从色彩、材质、建筑风格上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显眼却不突兀。

建筑细节上,首先保持适宜的尺度,线条避免复杂装饰,立面以水平线条为主且建筑轮廓低矮时易融入周围环境,如美国的红石峡谷游客中心,在立面的线条上采取大量的水平线条,将建筑轮廓做的低矮狭长,融入周围环境;建筑的颜色应醒目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建筑材料方面,应用本土材料,注重材料“自然性”的运用,如注意石材的尺度、保留树节疤的原木等;建筑手法上,立面处理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处理方式,局部设计手法可从当地建筑风格中提取和抽象[9]。建筑体量规模上,应与郊野公园规模保持一致性;同时考虑游客量,提供相应的设施类型、数量,及满足集散要求面积适宜的广场。

4 结语

目前为止,游客中心的设计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规范和设计准则指导。特别是在郊野公园中,如何设置郊野公园中的游客中心仍没有定论。

总结提炼了上海郊野公园的特性,其景观资源特点与游客中心关系尤为密切,从景观元素、肌理、氛围可以总结为:元素上田、林、渔、村,肌理上江南水乡、农田水网,氛围上乡野游憩、历史文化。郊野公园应该从功能、设施、布局、建筑风格设计上把握和体现这3个方面。其次,梳理以风景区、景区为主的游客中心案例,尝试总结出一般性的游客中心设计内容,以指导上海郊野公园的具体设计。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最后总结上海郊野游客中心从功能、设施、布局、建筑风格设计4个方面予以设计要求,以期能对以后的游客中心这一类型的建筑设计能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郊野设施景区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摘牌』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牌”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某景区留念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