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2020-12-21付军辉

甘肃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付军辉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肃 庆阳 745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而人才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之一,实现了乡村人才的振兴,就会为乡村振兴夯实发展的基石。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手段。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与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相结合

党中央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每个阶段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的强大支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因此,培育建设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并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建设新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还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快吸引广大社会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二、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与农民实际文化水平相结合

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农业从业者数量众多、文化水平跨度大的实际情况,需要实施分类精准培育。目前农业从业者大致可分为四类,拥有资本和专业学识、看好农业发展前景的下乡创业者,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资金、习得了一定技能的年轻的返乡创业者;扎根农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业经理人;数量众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受传统农业观念束缚较大的乡村留守者。对前三类的培训要通过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计划,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培训效率,最大程度将农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对乡村留守者的培训应该尊重他们的学习规律,结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日常话语习惯,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培训的效能。培训时不仅要讲授专业技术知识,更要进行政策解读与前景需求分析,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帮助农民树立问题意识和前瞻意识,积极培育符合当下与未来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着重进行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前景分析,培育法律思维,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坚持精准培育,逐渐形成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批分类教育,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

三、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与新型产业培育相结合

(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分层、分模块培训

省级开展综合型、复合型、领军型示范培育,建设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职业学院等多个机构依托各自优势协同共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市县级要依托中央下达该市的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管理和发展壮大,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围绕加快推进畜禽良种化、农业科技化和农机现代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抓好家畜繁育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手、农技员等专业服务型人才培训。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抓好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示范培训。

(二)分类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看好农业的有识之士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力量。要加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业经理人等的技术技能、知识理念培训,提升主体从业者生产经营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带头人队伍。深入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推动农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专项技术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水平,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与乡村长效发展相结合

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不但要解决当前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还要建立健全长期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不断地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一)要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优势,有效聚合多方资源力量,提高培训规范性。发挥涉农高校、职业院校资源优势,针对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拓展面向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服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服务优势,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与跟踪服务。各类专业协会和技术服务公司要走进课堂,为高素质农民培养提供专项技术培训服务。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要作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基地,承担起实习实训任务。

(二)要推行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

突出实训实践,依托市内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现场演示和参观考察,探索建立以“农民”为主角,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培训平台,让学员学有榜样、看有示范,在实战环境中提升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现学现用、随学随用。统筹优化线下和线上教学,突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同实习实训的结合,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三)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监管

强化培训管理、进一步规范培训行为。明确责任人,制定路线图、确定时间表,统筹协调、抓大抓主,确保各个培训环节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培训档案。适时跟踪回访,做好科学评价。动员和组织学员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独立评价,建立农民满意的评价体系。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监督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将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培育。严格培育时间与补助标准。

五、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要与政策保障措施相结合

(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对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中,农村党支部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积极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政策解读班,结合不同问题定向予以不同的政策、物质、技术帮扶,鼓励、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致富本领,大力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经费充足

1.持续增加财政投入。确保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资金要优先向人才培育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高素质农民培养。

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土地出让收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所得收益等资金也要优先用于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

(三)要加强宣传,发挥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深挖培训中的好经验、好典型,探索打造好模式,讲好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的好故事,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