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北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探讨

2020-12-20罗敬林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避雷线绝缘子杆塔

罗敬林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湖北 襄阳 441000)

1 基本概况

本文研究的鄂西北襄阳地区电网,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占总面积分别为20%、40%、40%。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 250 m,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 m。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西部为山区,海拔多在400 m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 000 m。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 mm。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 987 h,年均气温15.1~16.9 ℃。

鄂西北襄阳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致使输电线路频发雷击跳闸。最高时占总跳闸(八级事件)1/5,近5年来,这里的110 kV线路共发生跳闸22次,其中雷击12次。雷害一时成为电网的安全运行的重要威胁。“三集五大”以来,该区域输电线路运检,主要由襄阳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运检室负责。维护的输电线路共计171条 3 300 km,其中220 kV线路44条1 700 km[1]。

2 输电线路雷害现状

据统计,近年来,鄂西北襄阳地区输电线路共发生故障跳闸计215次,其中雷害计37次,占所有故障跳闸的17%。

2.1 故障情况

第一,某年5月24日12时23分,110 kV富杨线(富07-杨05)线路富07、杨05光差保护动作跳闸,富07开关场合成功,杨05开关重合不成功。B相故障,富07保护测距:2.87 km,对应#012~#013;杨110 kV 分段备自投未动作。查询雷电系统1、3、7杆有雷,最大电流:27.1 kA。带电查线全线无异常。(疑似雷击)

第二,某年7月8日16时17分,运检三班维护的110 kV汾紫线汾18开关接地距离接地距离Ⅰ段、零序Ⅰ段保护动作跳闸,重合成功。经带电查线查明:110 kV汾紫线#73杆左相(A相)小号侧内串均压环及绝缘子上均有明显击穿痕迹,确认该处为故障点。

第三,某年7月17日17时16分,运检二班维护的110 kV顺漳线顺24开关零序Ⅰ段动作跳闸,重合成功。经带电查线查明:110 kV顺漳线#147杆左前拉线下把上有明显灼伤痕迹,B相(双横担上相)合成绝缘子均压环上及横担U型挂环与球头连接处有灼伤痕迹,确认该处为故障点[2]。

2.2 雷电特点

第一,季节性。根据运行经验,输电线路雷击一般集中发生在7-8月份雷雨季节。在发生的12次雷击统计时间段内,其中有11次发生于7月8日至8月11日内。

第二,雷电流超标。近年来,恶劣天气频发,雷电流幅值一般较大,容易造成设备跳闸。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显示,今年造成雷击跳闸的雷电流幅值为一般在-40.8~99.1 kA,超过了11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耐雷水平(40~75 kA)。

2.3 山区线路易发生雷害

12次雷击跳闸中有9次跳闸杆段地处山区,占110 kV雷击跳闸总次数的75%。由于输电线路位于山区的杆塔数实际上远小于位于平原的杆塔数,因此山区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要大大超过平原地区线路。

2.4 单避雷线杆塔易发生雷害

这12条跳闸线路有11条为单避雷线,保护角均在16°~22°。目前,110 kV早期线路设计时一般采用单避雷线防雷,保护角在16°~25°。大于规定的15°,边相导线超出了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很容易发生绕击,造成线路跳闸。

2.5 原农网线路雷击故障率高

三集五大以来,输电设备运维权限移交后,某区段共发生12次雷击跳闸。除富杨线、潘襄铁线外,其余10次均为原农网线路,地点集中在谷城、南漳、保康境内。谷城境内雷击故障最多(6次),汾紫线已连续发生跳闸3次。

因此,山区线路、单避雷线杆塔及新上收线路雷击故障率高,应重点加强防雷保护。

3 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3.1 设施不满足防雷要求

110 kV输电线路目前单避雷线线路杆塔保护角大多在16°~25°,不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不大于15°要求。且110 kV线路由于技术改造投资缺乏,未安装避雷针、线路避雷器等辅助防雷设施。

110 kV汾紫线某年七月份发生3次雷击跳闸事故,其中#61~111为1975年投运,故障杆塔#073、(#102、#103、#108)、#103均发生在该区段,为单避雷线,三次跳闸事故均为绕击。

3.2 绝缘配置不满足要求

12次跳闸有10次发生在谷城、南漳、保康山区的多雷地段境,而且目前这些新收线路基本上采用普通瓷绝缘子直线杆7片、耐张杆8片,明显不满足“线路防雷治理技术措施”要求。有部分线路采用普通型复合绝缘子,耐雷水平不足。110 kV汾紫线已发生雷击3次,其中7月29日连续跳闸4次,造成3基杆塔自A、B、C三相分别闪络,体现了该线路防雷配置不足。

3.3 接地装置不满足要求

110 kV顺漳线等线路位于农田的杆塔接地引下线和接地网锈蚀严重,部分杆塔无接地线,遭受雷击后无法形成泄流通道,易引起反击跳闸或损伤架空地线。

4 防雷治理的主要作法及成效

4.1 雷击后安全隐患整改

第一,对遭受雷击的绝缘子安排带电更换:110 kV 汾紫线#073、紫白线#37、汾南线#011、汾黄线#118更换破损的绝缘子,汾紫线#102、#103、#108、潘襄铁线#015、顺漳线#147、峡口线#82、等6基更换闪络的复合绝缘子。

第二,加强巡视检查,重点检查11 0kV汾紫线、紫保线、顺漳线、黄保线(运行超过30年)导线、架空地线锈蚀情况、线夹出口位置有无断股,对大档距、重要跨越区段的架空地线加装预绞丝,更换严重锈蚀的架空地线,防止雷击断线事故。

第三,消除杆塔无接地线的缺陷,开展接地网整改,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4.2 以汾紫线为试点开展防雷改造

防绕击主要措施有:减小架空地线保护角(用于新建线路)、增加绝缘、横担上加装侧向避雷针、加装塔顶防雷拉线及安装线路避雷器等。

防反击的主要措施有:提高线路绝缘水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加装保护间隙及安装线路氧化锌避雷器等。

由于汾紫线发生的雷击跳闸主要为绕击,且集中于山区部分,因此应结合设备状态,重点针对线路的山区部分#61~111区段进行防绕击雷改造,同时采取必要的防反击雷措施。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汾紫线台账资料:杆型、档距等台账资料。

第二,汾紫线现场基础数据收集:杆塔照片(按安检要求)、绝缘配置统计、保护角、接地电阻、地形地貌等情况。

第三,汾紫线状态评价:根据设备状态开展状态评价,编写状态评价报告。

第四,线路防雷改造,具体包括如下3条。

(1)加强绝缘:更换#61~111区段杆塔绝缘子为8片玻璃绝缘子。

(2)横担上加装侧向避雷针:#61~71、#77~#79、#83-85、#86-105单横担侧、双横担上相各安装一支。

(3)安装线路避雷器:山顶杆塔#009、#010、#018、#026、#031、#038、#047、#055、#061、#063、#070、#076、#081、#087、#092、#100、#105、#112及#073、#102、#103、#108及前后一基杆塔的三相。

4.3 接地系统排查

对地区处于多雷区输电杆塔的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包括测试工频接地电阻、接地引下线出土锈蚀情况、接地网埋深深度、接地网敷设长度、接地网锈蚀情况等方面。工频接地电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测试,重点关注土壤电阻率在500~2 000 Ω·m的电阻值情况。对于电阻值超标的杆塔,安排复测,复测仍不过关,进行开挖检查,视情况纳入大修、成本项目中。

同时,开展防雷评估,调整雷区分布图。聘请状态评价中心专家对110 kV峡口线、汾紫线、紫保线等山区线路进行防雷评估,调整相应地区的雷区分布图,指导线路防雷设计和运维工作。

4.4 提高外绝缘水平

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绕击和反击耐雷水平成正比,按试验周期加强输电线路零(低)值绝缘子检测,确保输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同时,加强绝缘子入厂的产品质量检测,对在运线路上“山水生牌”具有家族性缺陷的瓷质绝缘子进行排查与更换。

4.5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对易发生雷击且位于山区难以巡视的220 kV远双线、110 kV汾紫线、峡口线安装“输电线路智能故障监测系统”,进行故障行波电流分析和精确定位,便于及时、有效发现故障点。

5 结 论

本文主要以鄂西北输电线路为例分析了输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雷治理的主要作法。

猜你喜欢

避雷线绝缘子杆塔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研究
基于Mask RCNN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方法探讨
调整接触网避雷线保护角降低雷电绕击概率的研究
降重20%以内10kV绝缘架空线路避雷线的保护角选择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浅析输电线路绝缘子防污闪技术
直流电场法和谐波电场法检测绝缘子内缺陷的分析研究
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采取“疏”还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