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12-20陈海鹏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掖市中药材药材

陈海鹏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近年来围绕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目标和张掖市民乐县被列入甘肃省10个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及10个产地市场的发展机遇,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增长,空间布局显著优化,中药材产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发展体系不断健全

张掖市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抓好甘肃省陇药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张掖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张掖市“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张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张掖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落实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保障等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计划到2020年,张掖市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4万hm2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hm2,建立比较完整的陇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品牌产品,把陇药产业培育成张掖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空间布局显著优化、产业集中度较大提升的总体目标,建成在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区域。

1.2 中药材产品研发不断推进

着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加工能力。张掖市陇药加工企业达到33户,其中药品及生物制品制造企业8户,中药材加工企业25户,中药材及饮片加工品种485种,年加工能力4.6万t。以板蓝根、黄芪、当归、党参等品种为重点,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初加工。 河西制药、银杏林药业、广泰药材、宏泰药业等8户企业获得药品GMP认证,祁民药业取得GSP认证,诚泰药业266.7hm2板蓝根取得扬子江药业集团GAP认证。着力促进中药材科研创新能力。张掖市建立中药材科技试验示范点31个,引进大黄、当归、党参、板蓝根新品种11个,编制板蓝根、黄芪、甘草等县级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22项;河西制药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发“独一味滴丸”、“肾石通颗粒”等新产品21项,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2项(白陇胃萎泰胶囊和康尔肾片)处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前列泰片”、“五味沙棘颗粒”取得新药证书。着力加强中药材品牌营销能力。创建体现陇药特色的品牌标识,提升陇药整体形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药膳、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如中药饮片、药酒、饮料、中药茶、中药枕等)50多种,打造形成了民乐中药材“甘肃四珍”、“西北四宝”、山丹地产四珍、肃南鹿产品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中药材品牌。同时,河西制药公司开发和培育出“安尔眠胶囊”、“妇女养血丸”2个全国独家药品品种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雷丸片”、“地榆升白胶囊”等药品,提升了张掖市陇药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1.3 中药材推广渠道不断拓展

充分利用节会、展览、电视、广播、网络等载体和传媒,宣传张掖市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药材道地等优势,积极举办和组织企业参与各类产品推介会、展览会和展销会,开拓市场销售渠道,扩大推广范围。进一步健全营销体系。民乐县投资1.26亿元新建集孵化、咨询、电商、投融资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入驻种植、加工及营销企业68家。成立了民乐县中药材行业协会,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在陇西、安徽亳州等地设立直销窗口13个,发展药材购销经纪人110名。广泰药材公司核准生产的中药饮片达475种,在河西地区各大医院的覆盖率达到80%。进一步推进中药材市场流通。张掖市建成中药材营销专业合作组织285个、交易市场7处。鼓励中医药企业、中小微中药材经营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网络体系,支持有中药材销售资质的省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在市内中药材主产区设立运营中心,扩大覆盖范围;组织市域内中药材企业参加“陇商回家乡·再聚金张掖”特色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活动,成果显著。甘肃宏泰药业网店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平台评为“中药材天地网电子商务示范户”,并授予“中国诚信网商”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药博会筹办质量。在成功举办2018年中国(甘肃·张掖)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基础上,精心筹办了第二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设置中药材品种(产品)和种植、加工机械设备、医疗器械展示等展位198个,设置特色产品展厅、旅游产品展厅、科技创新展厅等个性化展区6个,参展商达91家。邀请中科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鞠躬、赵民强、吕仁和等3名国医大师以及王庆国等32名中医专家为特邀嘉宾。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邀请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对会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2 发展优势及潜力

2.1 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张掖市药材主产区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终年气候冷凉湿润,海拔1589~5027m,平均海拔2600m,平均日照时数为2592~2997h,年均降水量155~501mm,无霜期78~188d,光照充足,土地广阔,有机黑土壤肥沃,加上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质无污染,土地病虫害较少,是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不仅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更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具备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传统种植的各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商品性好。

2.2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宽松

张掖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和甘肃省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的重大发展机遇,适时出台《“十三五”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立足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和产业基础,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整的陇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品牌产品,把陇药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乐县设立2000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从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工销售、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科技推广等方面扶持,积极承办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申报西部药都为国家级服务商标,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2.3 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张掖市中药材资源覆盖区域广,道地药材品种多,全市分布的党参、秦艽、柴胡、板蓝根、甘草等中药材种植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以上,建成板蓝根标准化示范基地7560hm2,甘草标准化基地687hm2,板蓝根、蒲公英、当归、党参等大宗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80hm2。同时充分利用戈壁荒地资源,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带动和壮大中医药产业。通过药博会的成功举办,吸纳新疆、青海、宁夏、安徽、四川及甘肃武威、酒泉、定西等省内外多家企业和药商入驻“西部药都”,为张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4 制药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

中药工业企业快速增长,年总产值和增速连创新高。张掖市金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年产5000t中药饮片项目和甘肃天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t孕马血清项目已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6400万元,已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实现利税3232万元;河西制药厂中药材深加工建设项目,甘肃和顺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年产3000t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加工项目,山丹县绿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0t红花籽油、500t红花醋、3500t以红花为主的中药材、100t亚油酸、500t维生素E等7项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期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此外,河西制药厂研发的一批以张掖道地药材为主原料的特色产品,如“安尔眠胶囊”、“妇女养血丸”等,得到迅速开发,占领新兴市场,也将带动原料中药材需求量持续增加。

3 存在问题

3.1 中药材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种子种苗繁育滞后

药材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种植加工为主,所需种子种苗,大部分都是农民自繁自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比例较低,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普及受限,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品牌和产品的覆盖范围有限,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驯化栽培和试验示范相对滞后。

3.2 产地加工储藏技术参差不齐,生产过程监管滞后

药材无包装、简包装、大包装上市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产品销售,包装规格、产地标志、品牌标识、储运设施等缺乏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在产地土壤环境测评、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管理、产后加工处理技术等关键环节缺少从种到收全程监管,与市场和消费者有效对接的质量追溯体系还没有全面覆盖。

3.3 中药材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仓储物流发展滞后

张掖市专门从事中药材产品加工、分级包装、贮藏的企业数量少,且多数企业从事处于产业链上游、科技含量较低的中药饮片初级加工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中药材贮藏量少且期限短,基本上以统货出售,电商产业经营手段比较简单,经营主体“低、小、散”现象比较突出。

3.4 中药材生产加工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滞后

引领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弱,特别是从事中药材研发的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开发面临巨大技术和人才压力。

4 建议

4.1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建设优质种苗繁供体系,大力扶持集中制种、育苗,增强种子集中繁育和种苗集约化生产能力,提升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水平。在民乐县建设稳定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依托中药材龙头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协会等,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快新优品种技术推广,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强化科研投入,加大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工作。

4.2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中药材集约化经营

稳定大宗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规范化种植比例,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扩大保险覆盖的范围和品种,增加药农种植收益。大力发展市场紧俏和资源稀缺品种,保障市场供给,平抑药价,保护野生资源。分区域分品种集中连片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改善药材品质。立足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相关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中药材饮片、颗粒、中药精油加工提取及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4.3 加强全程质量监管,提升中药材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中药材产业链监管执法,限制化学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用量和频度,禁止高毒农药和各类激素,引导生产源头的规范化种植。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组织落实标准化操作管理规程(SOP),建立健全生产全程档案登记,推进大宗药材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规范各种药材包装及品牌标识,建立企业诚信与药材质量查询信息平台,逐步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4 扩大企业集聚规模,增强中药材市场增值力

加大招商力度,支持通过GMP认证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形成加工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加工向现代化加工的转变;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创新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增强标准化加工能力,提升加工增值水平。依托已建成的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西部药都,加快建设集中医药初级加工、仓储、运输、交易、配送、会展和信息服务功能的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加工交易集散市场、中医药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切实满足中药材加工制造及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张掖市中药材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张掖市举办特色林果技术骨干培训班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张掖市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