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0-12-20闫庚戌高运茹申彦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菜青虫小菜蛾夜蛾

闫庚戌高运茹申彦平

(1.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衡水 053000;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前言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机械)、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进行有机协调和集成,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治病虫害。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蓄了技术力量[1-3]。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号召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并发布行业标准将绿色产品分为A级绿色产品和AA级绿色产品。其中,A级绿色产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产品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产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4,5]。

2015年,农业部有关“十三五”期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中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几年来,在衡水市桃城区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中,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安全生产,大规模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解决了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很多实用技术和宝贵经验已经被广大蔬菜生产者所接受和认可。

1 农业(生态)措施

1.1 环境安全措施

蔬菜生长所处的环境,是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起源和诱因,重视蔬菜生产的环境安全,实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6]。

1.1.1 田间及周边环境管理

蔬菜种植区周边防寒、排涝设施要健全,无厂矿污染,设置好隔离区、隔离带。蔬菜棚室密闭性、保温、防风、防雨性能良好,种植前做好高温或药物熏蒸消毒。蔬菜生长期间,严格进行温湿度管理,操作行、种植行间整洁干净,无杂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地,将病残体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

1.1.2 土壤及水肥管理

做好土壤消毒,利用深翻土壤将越冬害虫或虫卵翻至土表面,利用高温闷棚、日光直射或低温将其杀死或冻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视农家肥、秸秆发酵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饼肥、沼渣肥、黄腐酸肥、腐殖酸肥等有机肥的使用。保证菜田用水无污染,不确定水源要及时送于有关部门检测。

1.2 种苗准备和茬口安排

1.2.1 种子、种苗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蔬菜品种。播种前温汤浸种消毒,在恒温下催芽,促苗齐、苗壮。培育适龄壮苗,使用符合叶色浓绿、有光泽、无病斑,茎部粗壮、高度适中,根系发达、无腐烂的优质种苗。合理使用嫁接苗,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1.2.2 合理轮作

合理安排轮作,严禁同科属蔬菜连作,预防一些严重病害的发生。确保不同种属蔬菜间作安排,如普通蔬菜和韭菜、洋葱、芹菜、胡萝卜等间作,可防止和驱避蚜虫的发生;葱蒜类与白菜间作,能减轻白菜软腐病的发生;番茄与甘蓝搭配,有利于减轻蚜虫的发生。

2 物理(机械)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光、热、电、温度、湿度、放射能、声波等,或简单机械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干扰,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7]。

2.1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有色黏板的诱杀。其中,黄色粘板可以诱杀白粉虱、斑潜蝇、蚜虫和黄曲条跳甲等;蓝板诱杀蓟马等。

蔬菜生产中,一般将色板悬挂在植株上端20~25cm,并随作物生长调高高度;每667m2棚室使用20cm×30cm规格粘板30~45块。持续使用2个月后更换新的粘板。当棚室内使用虫媒,如蜜蜂、熊蜂授粉时,需撤除粘板。

2.2 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集并消灭。灯光诱虫专门诱杀害虫的成虫,降低害虫基数,减轻和避免害虫或传播病害。目前生产的各种杀虫灯一般都以汞灯作诱虫光源。

蔬菜生产中,利用灯光诱杀的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地老虎、金龟甲、蟋蟀、蝗虫、蝼蛄、烟青虫等,其中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约占总数量的85%~90%。

2.3 食物、气味诱杀

利用昆虫对敏感食物、气味的趋性进行诱杀。

2.3.1 糖醋诱蛾

利用昆虫对甜、酸和发酵物的趋性制成糖醋液诱杀害虫。蔬菜生产中一般用糖3份、醋4份、酒1份和水2份,配成糖醋液,并按5%加入90%晶体敌百虫。然后把盛有毒液的器皿放在菜地的高处,每667m2放糖醋液体3~6处,白天盖好,晚上揭开。

2.3.2 性诱杀和性引诱剂

性诱杀是利用雌虫分泌物做诱饵直接猎杀雄虫,减少害虫交配产卵。性引诱剂则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同源性信息素制剂干扰害虫正常交配,通过降低虫口基数。

2.3.3 毒饵诱杀

把农药加到具有诱食作用的物料中,做成毒饵来诱杀害虫的方法。例如,在地老虎幼虫发生期间,采集新鲜嫩草,把90%晶体敌百虫50g溶解在1kg温水中,然后均匀喷拌到嫩草上,于傍晚放置在被害株旁和撒于蔬菜行间。

2.3.4 杨柳枝诱蛾

将长约60cm的杨树枝、柳树权、榆树枝按每10枝捆成1束,基部一端绑1根小木棍,每667m2插5~10束枝条,并蘸95%的晶体敌百虫300倍液,可诱杀烟青虫、棉铃虫、粘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成虫。

2.4 防虫网

设施蔬菜生产,加设防虫网既能遮阳,又有防虫的功能,可有效防止菜青虫、小菜蛾、斑潜蝇、蚜虫以及夜蛾等害虫的危害。

2.4.1 规格

目前适宜目数为20~32目,丝径0.18mm,幅宽1.2~3.6m,白色。如须加强遮光效果,可选用银灰色、灰色、黑色防虫网。银灰色的蔬菜大棚防虫网避蚜效果更好。

2.4.2 覆盖模式

有全网覆盖法和网膜覆盖法2种。全网覆盖法,即在棚架上全棚覆盖防虫网,盖网前先按常规方法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同时进行人工除草和土壤消毒,再覆盖上防虫网,四周用土压实。网膜覆盖法,即防虫网和农膜结合覆盖,棚架顶盖农膜,四周覆盖防虫网,此办法应用较为普遍。

2.4.3 应用要点

覆盖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杀死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切断传播途径。防虫网的四周要压严压实,防止害虫潜入产卵。

2.5 银灰反光膜

棚室内后墙铺设银灰色反光膜,或在田间挂设银灰膜条,即将宽4~5cm 的膜带纵横挂于作物上部,高出植株生长点20cm以上,可以起到增加光照趋避蚜虫的作用。

3 生物(制剂)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实施绿色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8]。

3.1 以虫治虫

利用蔬菜害虫的天敌昆虫除治害虫。

3.1.1 丽蚜小蜂

是当前防治温室白粉虱最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将蜂卡悬挂在作物中上部的枝杈上,丽蚜小蜂羽化后即可自动寻找粉虱并寄生粉虱的若虫。蔬菜生产中一般每667m2使用1500~2000头,隔7~10d释放1次,连续释放5~6次。

3.1.2 捕食螨

是一种以柑桔红蜘蛛、锈壁虱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益螨。目前蔬菜上应用较多的有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等,对螨类、红蜘蛛、粉虱有很高的防治作用。1只捕食螨1d能取食6只红蜘蛛,一生能捕食300~500只红蜘蛛。

3.1.3 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食量很大,对蚜虫、粉虱、叶螨、介壳虫等鳞翅目重要害虫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3~4龄幼虫和成虫每天能捕食100多头蚜虫,就连刚孵化的1龄幼虫每天也可捕食8~10头蚜虫。在蔬菜生产中应用异色瓢虫除治害虫,释放成虫一般要掌握蚜瓢比低于200,如果在200以上,则应补充瓢虫,释放数目一般应达到200~300头/667m2。如果释放卵、蛹或幼虫,则需要释放更多的数量。

3.1.4 赤眼峰

为卵寄生蜂,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寄生。赤眼蜂的防治对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棉铃虫、黏虫、黄地老虎、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667m2放蜂10000头,每隔5~7d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寄生率达到80%。

3.2 以菌治虫

利用一些能使害虫致病或抑制其危害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制剂或载体来抑制虫害的发生。

3.2.1 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

该菌对害虫有很强的毒杀能力,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该菌可产生2大类毒素,即内毒素和外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细胞壁破裂、血液败坏和神经中毒而死亡。蔬菜上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甘薯天蛾、烟青虫、棉铃虫、灯蛾等,每667m2常用可湿性粉剂100~150g,兑水50kg喷雾。

3.2.2 白僵菌

是广谱性的昆虫病原真菌,可以以活孢子侵入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死亡后的虫体白色僵硬,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又可以借助风或昆虫继续散播,再次侵染害虫。白僵菌杀虫剂用于蔬菜上防治磷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等。常用喷菌法,将菌粉用水溶液稀释配成菌液,每毫升菌液含孢子1亿以上,用菌液在蔬菜上喷雾。还可以将病死的僵尸虫收集研磨,每100个虫尸加工后,兑水80~100kg即可在蔬菜上喷雾。

3.2.3 绿僵菌

代表种类有金龟子绿僵菌、罗伯茨绿僵菌和蝗绿僵菌等。通过体表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可以不断繁殖,并能够在害虫种群中不断传播,使害虫致死。绿僵菌寄主范围广,可寄生8目30科200余种害虫。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金龟子、象甲、金针虫、甘蓝小菜蛾、菜青虫、番茄棉铃虫和蚜虫等害虫。常用的剂型有粉剂(每克含孢量23亿~28亿个或50亿以上)、10%颗粒剂和20%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等。

3.2.4 阿维菌素

在蔬菜害虫防治体系中占有较重要地位,可用于杀虫、杀螨、杀线虫。目前阿维菌素系列农药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蔬菜上常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红蜘蛛、瘿螨、介壳虫、蓟马等害虫。每667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40mL,兑水2500~30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

3.2.5 多杀菌素

是由土壤放线菌多刺甘蔗多孢菌在培养介质下经有氧发酵后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杀虫活性远远超过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环戊二烯等杀虫剂,对昆虫存在快速触杀和摄食毒性,能有效控制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蔬菜上防治小菜蛾,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或每667m2用2.5%悬浮剂33~50mL兑水20~50kg喷雾; 防治甜菜夜蛾,于低龄幼虫期,每667m2用2.5%悬浮剂50~100mL兑水喷雾;防治蓟马,于发生期每667m2用2.5%悬浮剂33~50mL兑水喷雾,或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

3.3 以菌治菌

依靠有益微生物制剂防治或抑制有害微生物,来防治蔬菜病害的发生。

3.3.1 枯草芽孢杆菌

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抑菌、溶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对常见的蔬菜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根腐病、软腐病、溃疡病等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蔬菜幼苗时期,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原菌粉(>200亿/g)跟有机肥、农家肥、液肥等均匀混合施用,或者以1∶500~800倍比例稀释后放置0.5h然后灌根冲施或者叶面喷施。在蔬菜生长期,以1∶500~800倍比例稀释后放置0.5h然后灌根冲施,15~20d左右使用1次。在病害发病初期,兑水300倍,对叶面和根茎部进行喷施,每5~7d喷施1次。

3.3.2 农用链霉素

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特别是对多种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对人、畜和环境安全。蔬菜上使用农用链霉素的防治对象为大白菜软腐病、瓜类霜霉病等。主要用于喷雾,也可作灌根和浸种消毒等。用药量为72%可溶性粉剂3500~6000倍液。

3.3.3 木霉菌

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从植物根、叶片及种子、球茎表面经常可以分离到。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尤其是对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以及灰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炭疽菌、镰刀菌、菌核病等病害。

蔬菜上防治黄瓜、大白菜霜霉病时,于发病初开始施药,每667m2用1.5亿个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200~300g,兑水60kg喷雾,7d喷1次,连喷3次。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667m2用2亿个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125~250g,兑水60kg喷雾,7d喷1次。

3.4 植物源杀虫剂

又称植物性农药,是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3.4.1 苦参碱

是由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防治各种松毛虫、茶毛虫、菜青虫等害虫。在蔬菜生产中防治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常用制剂有0.3% 苦参碱水剂、1% 苦参碱醇溶液、0.2% 苦参碱水剂、1.1% 苦参碱粉剂等。

3.4.2 印楝素

是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等特点,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都具有驱杀效果。在蔬菜生产中,用于芹菜防治美洲斑潜蝇、白粉虱等虫害,可用0.3%印楝素1000倍液喷施;用于甘蓝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幼虫1~2龄期用0.3%印楝素1000倍液,3~4龄期用800~1000倍液,5~6龄期500倍液加上1.8%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雾;用于番茄、茄子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螨类、蚜虫等虫害,在虫害初现期用0.3%印楝素1000~1200倍液喷雾,害虫盛发期用500~800倍液,间隔5d再喷1次;用于瓜类防治瓜蚜、黄守瓜、金龟子类等虫害,幼龄期用0.3%印楝素800倍液加上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间隔7~10d喷1次。

3.4.3 鱼藤酮

存在于豆科鱼藤属植物根中,杀虫谱很广,它对800多种害虫均有毒杀力。蔬菜上常用剂量为2.5%、3.5%、7.5%鱼藤酮乳油。可防治蚜虫、黄守瓜、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黄条跳甲等,一般每667m2用2.5%乳油100mL,3.5%乳油35~50mL或7.5%乳油35mL,兑水喷雾。

3.4.4 烟碱

学名尼古丁,是烟草的重要成分,是低毒强力杀虫的原料。蔬菜上常用烟碱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蓟马等。使用10%的烟碱乳油1000倍液,对菜青虫防效达90%,对蚜虫防效达98%;500倍液对小菜蛾防效达到78%以上。

3.4.5 除虫菊素

采用人工种植的除虫菊的花经溶剂法提取的浸膏配制而成,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毒剂。蔬菜上常使用5%天然除虫菊素1500~2500倍液,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和大豆上的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3.4.6 苦皮藤素

苦皮藤素是从苦皮藤的根皮和茎皮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特效,不会产生抗药性。用于蔬菜作物驱杀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常用0.2%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施药效果可达到90%以上。

3.4.7 藜芦碱

是从喷嚏草的种子和白藜芦的根茎中提取的,藜芦碱制剂为草绿色或棕色透明液体,是多种生物碱的混合剂,主要剂型有0.5%藜芦碱醇溶液、0.5%可溶性液剂、1.8%水剂等。防治蔬菜的菜青虫、卷叶蛾、小菜蛾、蚜虫,白粉虱等,一般每667m2用0.5%溶液剂75~100mL或0.5%可湿性粉剂75~100g,兑水600~800倍液喷雾。

3.5 植物源杀菌剂

植物源杀菌剂是指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部位获得活性物质,按一定的方法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制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3.5.1 乙酸素

是大蒜提取物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一般制剂的含量是15%可湿性粉剂、20%乳油、30%乳油、80%乳油的乙蒜素,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瓜果蔬菜防治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一般使用80%乙蒜素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等,一般使用80%乙酸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

3.5.2 大黄素甲醚

是高活性植物源杀菌剂,以天然植物大黄为原料,精心提取活性成分加工研制而成。大黄素甲醚特别适合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对蔬菜白粉病特效,同时可兼防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常用剂量0.5%大黄素甲醚水剂,兑水稀释500~800倍液喷雾。

3.5.3 丁子香酚

是从丁香、百部等10多种中草药中提取出的杀菌成分,属低毒杀菌剂,对各种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及晚疫病具有特效治疗作用。在蔬菜生产上防治瓜类等作物的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叶霉病等。每667m2用0.3%液剂40~50g,兑水40~50kg,于作物发病初期喷施,3~5d用药1次,连用2~3次。

3.5.4 小檗碱

又名黄连素,是由中草药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和病斑部位,干扰病原菌的代谢,抑制其生长和繁殖。防治番茄灰霉病,每667m2用制剂60~70mL;防治番茄叶霉病,每667m2用制剂200~300mL;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每667m2用制剂150~250mL;防治辣椒疫霉病,每667m2用制剂200~300mL,兑水喷雾,间隔7d左右,连喷2~3次。

4 总结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是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预防为主,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生产。由于蔬菜病虫害发生具有很多复杂因素,每个生产周期开始之前,需要提前制定预案,在生产过程中灵活运用以上措施,消除病虫害发生的隐患。另外还需注意,个别生物制剂虽然达到绿色安全标准,但对人、畜仍具有低毒,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商品的安全间隔期和用量说明进行施药操作。

猜你喜欢

菜青虫小菜蛾夜蛾
我有菜青虫般的一生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小勺猫的睡前故事
黄山地区夜蛾科昆虫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