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探讨

2020-12-20黄新闻徐加利尹承华

中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域性基地种子

黄新闻 徐加利 尹承华

(1 山东省泰安市种子管理站,泰安 271000;2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种子管理站,东平 271500)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是保障良种有效供应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资源形势日趋紧迫,如何发挥县级区域优势,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将成为保障良种有效供应,弥补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强化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县级良种基地建设的基础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1]。各县级政府应抓住此次黄金契机,科学分析本地良种发展优势和主要问题,突出当地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良种基地建设之路,力促良种繁育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实现农业增收增效。

1 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情况

自2016 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以来,农业农村部已进行2 批部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证,其中:第1 批认定49 个,第2批认定65 个;各省农业农村厅也陆续开展了1~2 批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诸多具有传统优势的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获得部、省级认证。同时,农业农村部每年还对部分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了项目资金配套扶持,这对于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进一步构建基地优质品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经济和特色作物产业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今后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遍地开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总体规划发展形势良好,增产与增收效果明显,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深度发展。一是对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宣传不到位,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配套扶持政策不健全或不到位,配套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真正形成长效增长机制。二是缺乏相配套且规模化发展的县级种业龙头企业;缺乏质量监控配套设施,监控体系不完善,监控能力跟不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发展需求;缺乏对品牌建设的长期规划和投入,品牌带动效应能力有限。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对于解决以上突出问题,为切实把县级区域性良种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建立健全符合县级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3.1 深化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的认识开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经济和特色作物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贯彻《种子法》推进优势种子繁育基地永久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基地认定,有利于构建基地优质品牌,有利于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基地集聚,有利于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对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县级政府务必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深化认识,积极举办各种研讨、展示和座谈会议,强化报刊、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重大意义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升当地相关人员对区域性良种繁育工作的认知,促进良种繁育基地工作的深入开展。

3.2 提高基地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已经认定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级政府应当积极按照相关规划组织实施,落实好相关配套和管理措施,做好基地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充分发挥种子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当地种子繁育产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促进产业增产增效。对于在认定品种范围内,生产自然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产条件好,基地种子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和稳定,监管能力强的种子生产基地,县级各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引导和整合力度,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应积极争取省或部级认定。对于现阶段未达到申报标准的,要积极学习周边地市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种子繁育基础,突出优势品种和特色品种的规模种植,周密布局,合理规划,力争尽快达到申报标准,促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3 加强组织领导,合理统筹规划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关于切实抓好政策项目落实落地加快推进国家种子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县级政府应把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由部门职责上升为政府行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整合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资源,制定相应的扶持种子繁育基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严格落实相关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奖励、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保险等项目资金,配套稳定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和管理设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维护良种繁育基地的稳定。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产学研企结合、上下联动、农户受益”的思路,坚持“时间与进度同步、质量与效益结合、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的原则[2],成立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联合领导小组,明责确权,层层落实相关责任,确保每项组织工作落实到位。

3.4 扶植种子龙头企业,突出企业带动县级政府应加大种子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鼓励种子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落实减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建立种业发展基金支持,推进种子生产保险、种子储备、良种繁育补贴,进一步培植壮大当地种子龙头企业,加强内引外联,积极引进信誉可靠的制种企业,为制种基地和制种单位及企业牵线搭桥,增强本地制种能力[3]。积极发挥种子龙头企业在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一批本辖区内大的制种企业、单位和种植大户的迅速集中崛起,促进当地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规模化发展。

3.5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强化生产备案县级政府要结合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种子备案制度,做好辖区内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工作全程监管,加大市场检查和日常监管力度,建立良种生产可追溯制度,健全种子生产和销售档案;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定期做好良种繁育生产备案,制定严格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配套相应的生产质量技术管理措施,统一做好良种繁育基地抽检,确保本辖区内种子生产质量,提升区域性良种繁育形象。

3.6 重视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水准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国家或省级种业发展规划和要求,积极组织好辖区内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及时调整种子产业发展结构,结合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主推品种意见,加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内主推品种的生产、繁育和推广力度。及时组织考察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积极提升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生产繁育水平,确保繁育品种的质量和效益。及时组织召开制种基地现场观摩会,加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宣传和优势品种的推广力度,提升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在新品种繁育和推广中的积极带动作用。

3.7 加大公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资本是船、品种是帆”,以品牌为引导和抓手,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合理打造和推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公用品牌。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应抓好推进品牌强农,建立健全支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品牌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品牌评价标准,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强化品牌监管,重点抓好质量安全、诚信建设等关键环节。

应充分挖掘当地良种繁育基地育种优势,合力推进,形成规模效应,紧紧依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良种的选育,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种类、全覆盖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公用品牌,推动良种繁育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种子产业增产增效。要统一规划,群策群力,建立统一标识,合理规划注册区域性品牌系列商标,积极通过网络、报刊、大型推介会等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本地区良种繁育基地公用品牌的宣传,合力打造本地区良种繁育优势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政企合力、协会主导、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思路,将当地区域性良种繁育公用品牌有效地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公用品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县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是当前现代种业建设工作的重点,是优质良种生产的源头,关乎农业生产安全全局,各县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突重点、寻短板、求突破,积极研讨和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健康发展之路,切实把县级区域性良种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区域性基地种子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桃种子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可怜的种子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