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020-12-20

新农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黄曲霉

田 颖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霉菌毒素是由某些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自然界中霉菌分布极广,种类繁多,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饲料中霉菌毒素不仅严重影响动物生长及生产性能、损害动物健康、使畜禽免疫机能下降引起动物各种疾病,并最终通过畜产品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各类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产品中,不同地区和季节普遍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在66%~100%,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

1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污染来源

目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呕吐毒素等。从对我省养殖业的调查中发现,我省主要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及T—2 毒素污染较为严重。由于霉菌在各种环境中普遍存在,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皆可产生霉菌毒素。因霉菌的生长特性是在温度为24℃~32℃下繁殖速度最快,在0℃以下或30℃以上霉菌几乎不能产毒或产毒能力很弱。在我们北方地区温度和湿度较南方地区相对较低,对于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 毒素、烟曲霉毒素这些属于田间霉菌毒素比较多见,而赭曲霉毒素以及黄曲霉毒素这类仓储性霉菌毒素在我省比较少见。

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

饲料霉菌毒素主要是降低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动物机体的吸收和代谢;引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并干扰动物免疫系统;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动物对传染病病原的易感性增加,甚至一些对健康动物不具感染力的病原也会因霉菌毒素中毒而使动物发病,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2.1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鸡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都比较敏感。特别是蛋鸡因其生命周期较长,持续低剂量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往往会发生慢性、蓄积性中毒。造成蛋鸡生长缓慢、料肉比高、产蛋下降、蛋重减轻、软壳、薄壳和破壳率增加,对种鸡还会造成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化中出现胚胎死亡情况,不但使鸡蛋品质显著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鸡的各种疾病甚至死亡。给蛋鸡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猪对黄曲霉毒素、T—2 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敏感。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猪会拒食或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迟滞,体重下降,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下降。有研究报道,母猪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会导致胚胎坏死,胎儿畸形、贫血;哺乳母猪泌乳量下降,并对哺乳小猪产生不良影响。采食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小母猪性成熟提前,后备母猪频现发情,却多次配种不孕。妊娠母猪会引起流产或胚胎的死亡。公猪表现为精子产量及性欲降低,受精率降低。有的甚至引起猪急性死亡。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

奶牛主要对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 毒素、烟曲霉毒素比较敏感。霉菌毒素对奶牛的损害主要是肝脏、肾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可导致奶牛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体重下降、产奶量下降、繁殖失败。还可造成奶牛的免疫抑制而导致免疫失败,导致奶牛对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甚至导致奶牛死亡。更为严重的危害是,毒素通过分泌的牛乳污染奶源,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3 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

3.1 对饲料原料的控制

3.1.1 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饲料生产企业在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的基础上,对厂商提供的易被霉菌污染的进厂原料化验单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证。同时,对进厂原料进行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在第一时间控制污染源。

3.1.2 严格控制饲料水分在安全线以下。水分是引起饲料霉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超过15% 时可导致霉菌的大量生长繁殖,饲料水分含量达17% ~18% 时为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因此,严格控制饲料水分在安全线以下并保证饲料干燥均匀一致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3.1.3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要控制仓库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保持干燥、阴凉,定期消毒、清理环境,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理工作,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尽量缩短饲料储存时间,加快周转,防止饲料在储存中发霉变质。同时,在储存过程中使用饲料防霉剂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其用法简单方便、造价低,且效果好。

3.2 养殖环节的控制

3.2.1 环境的控制。加强畜禽舍内通风换气,舍内消毒。同时定期对舍内空气、饮用水的水源、水线中的水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效果确定消毒和清洗间隔。一旦发现霉菌超标,立即查找原因,消除引起霉菌滋生的因素。及时更换垫料、清除粪便,以免造成环境的霉菌污染。

3.2.2 使用复合益生菌。有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可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有效分解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取霉毒素、麦角毒素、呕吐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益生菌可使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被机体吸收,迅速排出体外;能显著降低动物血液中及靶器官中霉菌毒素浓度,减低霉菌毒素的毒性;解除霉菌毒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保护肝、肾等重要代谢器官免受霉菌毒素的侵害。

3.2.3 饲料霉菌毒素脱毒。饲料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有物理脱毒、化学脱毒、吸附脱毒等,其中吸附脱毒对饲料工业及养殖业来说是一种简单易行、且为有效的脱毒方法。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起到分解和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但在使用吸附剂时也应注意各种吸附剂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吸附的有限性。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仅会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危害,给饲料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对霉菌毒素危害的认识,加强对霉菌毒素风险监测,制定相关强制性控制标准,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黄曲霉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水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