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津沽珍本《正骨秘法》挖掘整理对后世津沽伤科推拿的贡献*

2020-12-20李华南骆雄飞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正骨筋骨肋骨

马 菲 ,李华南 ,张 玮 ,骆雄飞 ,董 桦 ,王金贵 ,赵 毅

(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300193;4.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201203)

天津又名津沽,是最早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同时,辛亥革命后天津作为直隶省(河北省)政府驻地,亦是中西名医汇聚之地。这种医学文化汇聚效应,吸引了大批的伤科名医。在20世纪中叶以李氏(以李墨林为代表)、苏氏(以苏宝恒、苏宝铭为代表)和叶氏(以叶希贤为代表)为代表的天津伤科推拿[1],在全国骨伤推拿界享有盛名。

与此同时,来自民间传统的伤科正骨也在积淀中发展。《正骨秘法》作为清末民初直隶南乐农民刘闻一口述祖传捏筋骨之术,1921年由当地蒋云瑞先生整理编辑成书,1922年河南商务印刷所铅印出版。该书确认藏于天津图书馆,为海内外珍本。《正骨秘法》作者刘闻一,字次颜,生卒未详。原书记载刘闻一为清末民初直隶南乐佛善村农民,承父亲捏筋骨绝技为人治疗筋骨之病,到访患者络绎不绝,为广济众生遂著书立说,广为传播。

从古至今记述方药、针灸的著作不胜枚举,而捏筋正骨之术记载甚少。因此,《正骨秘法》作为为数不多的专著,它的出现对于近现代津沽伤科推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该书在中国伤科及正骨学界的学术影响亦可见于多部近现代伤科著作,如:丁继华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医骨伤科荟萃》[3];陆拯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近代中医珍本集·伤科分册》[4];丁继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伤科集成》[5];韦以宗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6]等均在前言重要部分介绍了这本书。因此,研究该书的学术特色,挖掘整理其学术理论思想,对津沽伤科推拿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对《正骨秘法》的挖掘整理

1.1《正骨秘法》内容概述 《正骨秘法》作为伤科专著,在近现代伤科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该书序言记述了该书编写的原因及蒋云瑞协助刘闻一整理书稿的经过。正文共分两卷。上卷论述捏筋骨法,有“捏头项法”“捏脊骨法”“捏肩臂法”“捏膝盖法”“捏产妇交骨法”等,下卷记载伤科药方,包含治疗筋骨折断方、因伤气闭方、因伤血瘀方、因伤腹胀便秘方、因伤中风方、伤口溃烂敛收方、治骨碎做脓方、至产妇骨错方等。

该书记述内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特别是对于手法操作的描述注重细节、步骤清晰。如书中记述捏肋骨法言:“凡肋骨塌陷及挤断者,多在中间,平时不甚疼痛,到睡时难以入睡,起时难以起身。治法:用手按住肋骨两头,两手用意,是欲肋骨中间皆向外撑胀,盖肋骨个个相连,肋骨向外撑胀,则塌陷及挤断之肋骨自随着向外撑胀,与他肋骨平矣,再用宽带捆身之周围,以防伤骨内,过数日即愈。”从手法作用的部位、操作要点、目的、预后等都有描述。而且该书从编写内容上更是兼顾了中医内外治法,特别是下卷详述的接骨伤科秘方。如:骨折断方一篇中,记述有接骨膏,主治筋骨折断疼痛难忍,组方:乳香、没药、当归、红花、地骨皮、五加皮、骨碎补、桂枝、麝香、胡椒,共为细末香油榆皮面和为膏摊布贴患处,或香油融化黄蜡和之亦可。从治疗疾病的症状、用药组成、制剂特色均有详细描述,弥补了传统手法治疗的不足,体现中医内外兼治的本质特色,更深化了津沽伤科推拿治疗手段的多样性。

1.2《正骨秘法》的主治病症 《正骨秘法》全书共记录有各类伤科疾病11类,其中包括:头项、脊骨(椎)、胁骨(胸骨)、手骨、胳膊、肩臂、足骨、膝盖(膝关节)、胯骨(髋部)口(腰骶)、妇科(耻骨)。而涵盖病种包含:脖项错捩(跌伤)(颈椎后关节紊乱、挥鞭症)、落枕脖(落枕)、嘴巴骨落、落下颏(颞颌关节脱位)、脊骨疼(脊柱后关节紊乱)、尻骨坐歪(尾骨骨折)、胁骨塌陷及挤断(肋骨骨折)、手指骨节侧歪不能伸正(手指侧副韧带撕裂)、手指骨节不能屈伸(手指骨折或肌腱断裂)、手脖骨节错凹不能扬起(腕关节脱位)、手脖向外或向内歪(腕骨骨折)、胳膊肘错凹(肘关节扭伤)、胳膊内边之骨向下劄去(前臂骨折)、肩臂错凹(肩关节脱位)、足指凹错(趾骨错缝)、脚面疼(跖骨错缝)、闪着脚脖(踝关节扭伤)、脚后跟疼(足跟痛)、脚踝骨坏(踝骨骨折)、膝盖坏、膝盖骨开(髌骨骨折)、膝盖活(膝关节扭伤)、胯落(髋关节脱位)口筋转(股内收肌扭伤)、产妇交骨错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众多疾病。该书疾病设置全面,条目清晰,是为后世伤科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借鉴与指导,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津沽伤科推拿的适用性与广度。

1.3《正骨秘法》的手法分类 《正骨秘法》的出版囿于特定年代,虽手法介绍甚少,但手法操作种类涉及现代的脊柱手法、理筋手法等。具体手法包含有:按(疼处、脊骨、异常高起之骨、脚面疼、闪着脚脖)、拽(肩臂错凹、胯落等)、搬(身前、尻骨、胯骨口筋转)、撑(肋骨两头)、捏(手指骨)、捻(手腕筋出槽、手腕扭伤)、推(脚踝骨)、捺(落下颏)等。这些手法并非传统伤科手法,多为复式手法,与传统伤科正骨八法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7]可能略有出入。但多数为牵引、搬按、复位等手法,是为民间本源手法,丰富了津沽伤科推拿的手法治疗体系。

1.4 书名勘误 在本篇文章之前,多数专著记载本书都将书名写为《捏骨秘法》。笔者在查找该本专著时,确认天津图书馆所藏《正骨秘法》民国铅印本即现代伤科界流传的秘本《捏骨秘法》。《正骨秘法》为手法正骨专著。《正骨秘法》的书口、目录和上卷均题“捏骨秘法”,笔者认为各种抄本的底本均是以1922年河南商务印刷所铅印本为蓝本。即抄本《捏骨秘法》抄自铅印本《正骨秘法》,以民国铅印本的封面《正骨秘法》为准,故《正骨秘法》又名《捏骨秘法》。

2 《正骨秘法》对津沽伤科推拿的学术贡献

2.1 丰富了津沽伤科推拿“杂合以治”理论方法体系 《正骨秘法》是近代极为珍稀的成人伤科推拿著作,该书认为“人身内有脏腑,外缚肌肉为之枢轴,见架者,筋骨也”。周身筋骨各有职司,部位一错,运动不灵。该书自头项肩臂,以至脊胁手足,凡属筋骨病症,或专用手捏,或兼用药疗,因症施术,随时斟酌。《正骨秘法》内记述有非常实用的骨伤推拿和脊柱推拿方法,丰富了津沽推拿之伤科推拿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文中记述了手法配合服药、贴药、抹药、热敷的运用,开现代津沽伤科推拿“杂合以治”之先河。如“凡胳膊内边之骨向下陷去,隐而不现,此是骨坏。肘之形象大约与错凹同”。具体治法:左手将内边之骨托出,顺着胳膊肘拔伸,与外边之骨比齐,右手搦住手脖,将肘扶正,使入凹内,内用膏药裹住,外用杨树皮半寸,宽六七寸,左右镶住,以带捆之即愈,方法简单,却蕴含深厚理论,向后人形象再现了当时治疗场景。

由于伤科的病症多数以局部或外在的损伤为主,所以外治法在津沽伤科推拿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外部损伤常常伴有内科病症,所以口服丹药、丸散、汤剂等内治法也配合应用。津沽伤科推拿认为筋骨损伤,势必连及气血脏腑,轻则局部肿痛,重则筋断骨折,气滞血瘀,或者脏腑功能失调,甚至内脏损伤,所以正骨强调医者应辨明伤病,内外兼顾,辨证施治,既治外形之伤,又治内伤之损;另一方面,既用药物辨证施治,又注重以手法接骨理筋。治疗上强调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推拿按摩,理筋治伤,同时内服药物调理气血,外敷药物消肿止痛。

2.2 奠定了津沽伤科推拿特色“小夹板”的形成基础 “小夹板”为民间广泛应用的骨科治疗技术之一,能对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维持对位及缓慢复位作用[8]。《正骨秘法》一书中重视复位后的固定、维持对位。其中论手指骨折脱位,曾言:“凡手指骨节或向左歪或向右歪不能伸正此是骨凹错,治法用左右(手)搦病人之指,以右手捏正对准骨凹,用高粱杆瓤,镶住左右,以线捆住之数日即愈。另有凡胳膊错凹,肘必向里去,手必向外歪,而肘两边之骨仍然外现。”治法:左手搦住胳膊,上截右手,搦住胳膊,下截将肘扶正,使入凹内即愈。若肿胀太甚,用药末之。可见夹板固定的雏形早有记载,这也为后世天津地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创独有特色的“小夹板疗法”提供了方法指导[9]。

2.3 提供了津沽伤科推拿“心手眼结合”的查体诊断方法依据 《正骨秘法》在结论曾述:“按捏法虽云小道,实关至理。必心手眼三者俱到,始能奏效。盖筋非一致,或大或小或横或直或斜,而此筋与彼筋何以联络?骨亦非一致,或巨或细或扁或圆或曲,而此骨与彼骨何以衔扣?虽未能一一剖视,而心知其意,宛如目睹。所以患者来前,观其举动,即知其患在何处,而著手始能成春也。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业斯术者,尚各自领会,精益求精欤!”可见古人治病绝非粗浅,同样强调查体的重要性。如论及手指骨质,记述:“凡手指中间骨折断者,必细审断处,且细审上下左右,上面若是凹,下面必是凸;下面若是凹,上面必是凸。至于左右,亦是如此。治法:无论齐槎、斜槎,必将手指略略分开,使骨对准,然后四面捏,捏令贴皮贴骨,内用膏药裹住,外用杨树皮四条,周围穰住,以带捆之,数日即愈,膏药方见后。”足见检查之仔细。津沽伤科推拿大家叶希贤老先生,在临证中也尤为重视伤科疾病的诊断[10]。他认为伤科疾患治病易,认病难,治病重在诊断,才能对症施术。因此,他在临床上以望、问、摸、比四诊合参,提倡声色、形态和摸、问结合之诊查方法。

2.4 形成了津沽伤科推拿外用热敷疗法的方法雏形 《正骨秘法》一书在治疗落枕病时,记述:“凡落枕脖者,多系枕砖木等物,寒气伤筋所致,左右无定。治法:将沙土炒热,用布包好,向扭捩处热敷之即愈。”这种方法与现代热敷几近相似,实乃古人就地取材,活学活用。

3 讨论

《正骨秘法》一书在津沽伤科推拿传承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津沽伤科推拿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以王金贵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津沽推拿团队系统挖掘和整理了津沽伤科推拿特色名家李墨林、叶希贤等先贤的学术理论与方法体系,凝练成津沽伤科推拿手法“松筋”“易骨”两大特色[11]。并提出针对手法两大特色理念的辨证分期应用理论,如筋骨的错位,其强调“正骨柔筋”;慢性软组织劳损则强调“筋柔骨正”。同时,津沽伤科推拿还特别强调手法治疗后的整体调养。后人法《医宗金鉴》,借鉴其中的外治方法,采用熏蒸、热熨、敷贴、牵引、针灸、导引及饮服汤药等方法综合治疗,以疏经活血,调养筋气,使缓急之筋得以复原。另外,津沽伤科推拿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以推拿手法为核心配合多种中医外治方法配伍式应用的理论方法体系[12]。

《正骨秘法》的挖掘与整理对于津沽伤科推拿是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它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津沽伤科推拿的治疗病种和理论体系。特别是书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外治用药等均值得后世去挖掘与传袭。如脊柱手法、理筋手法中的:按、拽、搬、撑、捏、捻、推、捺等,需要后人进一步去探求它的动作要领与操作细节。这对于丰富津沽伤科推拿的手法体系不无裨益。目前,津沽伤科推拿中比较有名的特色操作有叶希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步手法、肩凝症九步手法[13]以及李墨林捏穴疗法[14]。这些手法的挖掘与分析,将进一步扩充手法的种类与施术范围。其内还记载有大量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方剂,对于津沽伤科推拿内治理论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特别是治疗跌打闪错所致的疼痛、伤口不愈、损伤后小便不通、破伤风、骨断筋伤立止疼痛等,将弥补津沽伤科推拿在治疗骨折伤筋病方面手段与方药治疗的不足。由于历史原因,该书也客观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手法描述欠详细。《正骨秘法》作为伤科专著,关键在于施术手法的操作。但是本书在描述具体手法时,相对比较简略。而且多数手法均采用习语定义,这给后人整理带来一定不便。如:拽肩臂错凹、搬尻骨、撑肋骨两头、推脚踝骨、捺落下颏,其自身含义远较字面意思丰富。唯有后学者通过临床实践逐渐加以摸索,进一步理解与复原具体手法。

猜你喜欢

正骨筋骨肋骨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筋骨 道德 温度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迷人肋骨
文贵有“筋骨”
纯 朴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