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区域探索

2020-12-19杭永宝

江苏教育 2020年72期
关键词:常州市心理健康机制

杭永宝

心理健康是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省内首创以“12345”为架构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了学校、家庭、医院和政府部门整体联动,教育、培训、咨询、发现、干预和转介各环节“一体化”运转的制度机制。

一、“1”个联盟引领,实现全方位资源支持

2020 年7 月,常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联盟。该联盟由常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建立,实行“一个中心三家医院”的运作模式。联盟整合资源优势,提高了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发现、干预和转介一体化工作机制。

联盟建立以来,依托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强化社会联动力量,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了绿色通道,形成了从宣传教育到咨询服务再到干预治疗的“闭环”。市文明办指导、支持、推进、督促联盟开展各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出台保障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市教育局对联盟的各项工作实施组织指导与监管,为联盟成员提供培训,负责联盟相关活动的推广与宣传,对联盟工作成果进行转化和辐射,提升社会效益;市卫健委与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立转介服务工作机制,开辟转介绿色通道,发挥卫生系统的资源优势,保障人员配置,为联盟成员提供心理督导。

二、“2”级中心联动,实现全覆盖育人网络

2019 年,由市文明办牵头、教育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立。2020 年,市政府预算投入560万,对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进行改造提升,配置并建设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果学生心理学院、青果父母学院(家庭教育课程研发与培训中心),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

与此同时,“常州市心理合格学校”建设计划提档升级,形成了以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为“智慧”枢纽,全市各中小学、社区、乡镇为“行动”支架的一体化育人网络,有效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优质师资、课程和项目共享共建,在全市95%以上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三、“3”个平台互补,实现全过程有效服务

1.开通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心理热线。

2020 年6 月,常州市向社会公布“96111”“86617789”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心理热线,每晚6点至10点,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及学校提供免费公益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公布以来,平均每小时电话呼叫6.75次,平均一次咨询时长为26.7 分钟。从来访对象看,家长或教师来电占83%,学生来电占17%;涉及初中生的咨询来电最多,占比61%,涉及幼儿园及小学生、高中生咨询的来电分别占24%、15%。从咨询内容来看,反映问题最多的是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其次是情绪不良和学习问题。

2.推进心理健康云平台建设。

全市400 所中小学校100%接入“青果·常开心”心理健康云平台,可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小程序实现在线咨询、心理普测、课程学习、云端放松等服务。云平台同时试点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心理健康建档,为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倾向的学生科学建档、准确记录、动态关注;二是心理档案学段转接,在青少年升学时实行档案随人流转,贯通学段和心理健康教师间的工作衔接;三是心理档案信息专线共享,着力构建家庭、学校、医院等多方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信息共享“专线”,对重点学生保持密切关注并及时介入干预。

3.升档“空中少年宫”微信公众号。

2020 年疫情期间,升档后的“空中少年宫”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生防疫问卷,参与人数超过24万人次。同时,市教育局成立“抗疫护心”中小学心理微课研发组,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问题和心理需要,设计制作并推出150节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系列微课,陆续在“空中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发布,丰富了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系列微课总浏览人数6万余人次,累计关注人数近18万人,分享次数3万余次。

四、“4”项机制保障,实现全员化工作格局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常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拟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检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17个单位和部门。

2.建立测评考核机制。

常州市将各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辖市区党委政府文明城市季度测评点评,纳入辖市区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和局属单位综合考核,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考评机制,健全调查调研、自主发展、定期督导等制度,形成刚性保障。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实行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工作机制。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问题,应及时识别、及时通知、及时转介,同时应在12 小时内将相关信息以书面形式报告校长室。精神专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形成转介服务工作机制。

4.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建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班级—学校—社会”三级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家长、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和转介有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

一级预警机制以学校教学班为单位,对患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重点预警,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二级预警机制以学校为单位,对班级上报的患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进行鉴别,将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三级预警机制通过学校辐射至校外,由家庭、校间协作体、社区街道组成,经常进行信息通报和反馈,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5”支队伍合力,实现全流程专业衔接

1.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

2014 年,市教育局印发《常州市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意见》,要求全市中小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校一般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核心成立心理调适导师团,对学生开展发展性指导和矫治性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为确保学生发展中心有序运行,市教育局规定,各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要根据1∶500 的师生比配备专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1 名以上专职教师或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要固定开放时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 小时;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

2.打造名班主任队伍。

2018 年起,常州市在全省首推中小学“名班主任”培育工程,制定了“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科研示范、协同育人、普遍认可”六大维度的评选标准,明确了骨干班主任、高级班主任、特级班主任成长路径,定标—评选—培育—辐射—奖励的管理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内驱力。同时,以名班主任为领衔人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为班主任培育搭建平台,较好地发挥了名班主任的传帮带效能。每年评选“龙城十佳班主任”,给予一次性专项奖励2 万元/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0 位名班主任、30 位“龙城十佳班主任”,覆盖各辖市区、各学段。班主任队伍及其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3.发挥医疗专家资源优势。

为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资源优势,联合“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德安医院”“常州市904 医院”,组建了一支由高校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相关医院心理科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专家团队”,其中包括首席督导师、4 名特聘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和20 名特聘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面向常州市未成年人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对一心理咨询和电话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与治疗、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等服务。

4.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

依托龙城志愿服务平台,招募有专长的医生、大学生、企业职工等,参与到大型宣讲、热线接听、特殊群体帮扶等公益性服务中,累计已注册1 万余人。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辅,成立了从事公益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病预防、心理治疗的一站式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以“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儿童心理素质成长营”“艺术心灵成长营”“中学生生涯规划”“考试,你好”等百场心理沙龙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未成年人指引人生目标,寻找价值定位,开发生命潜能。

5.推动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百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组建常州市家庭教育培训导师(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师)研修班。逐步制定相关专业标准及认证制度,打造以常州为基地的全省家庭教育导师培训基地,切实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成立了10 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并制定了建设标准,形成近300人的家庭教育公益名师库;成立了以6位心理专家领衔的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成长工作室”,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度。

培养“完整的人”,实现人与自我、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艰巨使命。常州的地方实践或试水或探路,其经验和成效值得关注,也期冀能在未来的改革创新中形成更多成熟的、有意义的做法。

猜你喜欢

常州市心理健康机制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