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

2020-12-19刘镜棠卢想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针对性精神分裂症病情

刘镜棠,卢想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慢性精神分类症是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主要对患者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1]。目前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此病多高发与青壮年,多为缓慢发病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也因各个患者情况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淡漠、涣散、社会职能减退等症状,此疾病发病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仅靠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治疗效果不佳,还会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2]。因此,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是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就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内收治的8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所有收治患者均为男性,将所有患者以护理差异分为参照组平均(42.32±5.01)岁和研究组平均(43.18±5.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监护人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卧床患者;排除无法配合研究的监护人。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遵循医嘱用药,给予患者与其家属适当的心理疏导。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的心理评估,再由专业的心理主治医师建立医疗护理小组,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小组成员需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利用医疗环境,使其各项医疗活动均能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帮助;②根据患者想入院心理评估,走近患者的内心世界,倾听患者的真实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要;③在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重视自身行为规范,尤其是在面对患者时应保持温柔,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④指导患者科学用药,进行相关社会锻炼,根据患者定期心理评估数据、爱好和病情发展,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通过日常沟通,潜移默化的鼓励患者进行角色转换;⑤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相关培训,传授沟通技巧,叮嘱患者家属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多给予患者包容,积极与患者经温暖的沟通,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评分(评分越高,负面情绪越高);生活质量(SF-36)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标准(PSQI)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态自评表分析

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心理评分均明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分析

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失眠、抑制消沉、敏感多思甚至伴有幻想等,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庭均带来严重身心负担[3]。其发病机制以神经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学三个方面组成,但主要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4]。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的焦虑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s,分)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的焦虑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s,分)

组别 例数 SAS 自评表 SDS 自评表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40 62.27±12.97 57.36±8.99 65.82±4.65 72.38±5.12研究组 40 61.79±12.77 45.69±7.64 63.78±5.24 84.36±3.97 t-0.167 6.256 1.842 11.695 P-0.868 0.000 0.069 0.000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机能 健康状态 社会职能 精神状态参照组 40 35.51±5.17 51.02±4.13 38.49±5.13 32.04±5.58研究组 40 64.21±5.47 84.51±5.01 64.03±5.18 69.13±5.47 χ2 - 24.116 32.622 22.157 30.021 P-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s)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入睡时间(min) 睡眠时间(h) 睡眠效率(%) 入睡时间(min) 睡眠时间(h) 睡眠效率(%)参照组 40 51.36±9.41 3.35±0.75 0.34±0.12 45.21±6.75 5.48±0.54 0.40±0.45研究组 40 50.78±9.67 3.52±0.42 0.36±0.13 28.85±5.42 7.15±0.65 0.58±0.36 t 0.272 1.251 0.715 11.953 12.499 72.104 P 0.786 0.215 0.477 0.000 0.000 0.000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善与人交流,而大部分患者家属由于缺乏慢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医学知识,难以在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发展,最终导致精神分类。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导致精神类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高发于青壮年,这对社会来说也是严重的打击[5]。

慢性精神分裂症目前只能使用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但其治疗周期长,且大部分患者均在家治疗,在院治疗时间短。常规的临床护中,多以疾病治疗为重点,多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对患者情感问题和心理状态关注不足,忽视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这对患者治疗十分不利[6]。而针对性护理,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站在患者的角度,在院治疗期间可为患者打造舒适安心的治疗环境,通过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改善程度灵活调整护理方案,并对患者亲属进行相关培训,使患者出院后在家中也能感受到专业的心理护理,以全面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引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7]。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精神分裂症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