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0-12-19林植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肺叶单孔胸腔镜

林植楷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0 引言

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占比11.6%左右,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明朗,但是医学界公认该病的产生与环境、吸烟、遗传等相关[1]。早期患者会有胸闷、胸痛、咳嗽等表现症状,近些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让早期肺癌确诊率明显上升,也为患者的有效治疗争取了更多时间。针对早期肺癌可以通过肺叶切除术去除病灶,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缩小切口,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2]。不过在胸腔镜手术经验不断积累中,以及器械不断更新中,从传统的三孔操作,逐渐发展成两孔操作、单孔操作,但医学界缺少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3]。基于此,我院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60 例早期肺癌患者为对象,围绕单孔和两孔胸腔镜手术展开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本院行胸腔镜手术的60 例早期肺癌患者,入院时间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3 月,分组时以手术方法的不同为基准,两组各30 例。A 组患者年龄36-81岁(57.81±5.23)岁,其中女患11 例、男患19 例,疾病类型:8例鳞癌、13 例腺癌、9 例腺鳞癌,病灶部位:8 例左下叶、4 例左上叶、9 例右下叶、4 例右中叶、5 例右上叶。B 组患者年龄32-82 岁(57.97±5.41)岁,其中女患12 例、男患18 例,疾病类型:9 例鳞癌、11 例腺癌、10 例腺鳞癌,病灶部位:7 例左下叶、5 例左上叶、9 例右下叶、3 例右中叶、6 例右上叶。两组早期肺癌患者的研究资料经过分析,差异甚微不会影响研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4]

经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等确诊;分期为Ⅰ-Ⅱ期;符合胸腔镜手术指征;术前未用其它方法治疗;知晓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同时签订之情协议书。

1.1.2 排除标准[5]

癌细胞转移者;有肺部手术史者;近期应用过激素类、免疫抑制类药物者;合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及呼吸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A 组)

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患者保持健侧卧姿势,分别在肩部、腰部下方垫上软垫,以便扩大肋间隙。选择腋中线第4-5 肋间为手术入路,做长度为3-5cm 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由此置入胸腔镜,全面探查胸腔及病灶情况,了解病灶位置、尺寸、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从操作孔把手术器械置入胸腔,首先分离粘连组织,再游离支气管及下肺静脉,清扫支气管、隆突下、肺门附近的淋巴结,切开肺支气管根部,游离并切断肺动脉,按照从上至下、从前至后的顺序将肺叶切除,从操作孔将放在标本袋中的切除组织取出;把上纵膈胸膜切开,分离淋巴结,淋巴结基底部的效血管、淋巴结做电凝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没有活动性出血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6]。

1.2.2 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 组)

手术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和A 组相同,选择肋中线第7-8肋间为手术入路,做长度为1cm 的切口,作为观察孔,由此置入胸腔镜,全面探查胸腔及病灶情况,并在胸腔镜辅助下,在肋中线第3-5 肋间做2-4cm 切口,作为操作孔,由此置入手术器械;其余手术操作和A 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②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肺不张、急性左心衰竭[7]。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和定数资料分别用(±s)和(%)表示,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 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相对比,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早期肺癌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

A 组1 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3%;B 组共6 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调查发现,肺癌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的出现,降低了整个患病群体的年龄,也说明该病对全年龄层均有着较大威胁。患病早期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此时癌细胞未转移,经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较,胸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更低,恢复速度更快,而且切口愈合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8]。

表1 比较两组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情况(±s)

分组 例数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淋巴结清扫数量(个)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 术后拔管时间(d) 住院时间(d)A 组 30 98.74±39.46 116.85±41.57 23.41±7.24 4.79±0.85 3.57±0.69 7.95±1.34 B 组 30 99.15±37.38 113.46±40.76 24.05±7.16 5.02±0.41 3.51±0.43 8.21±1.96 t 0.041 0.319 0.344 1.335 0.404 0.599 P 0.967 0.751 0.732 0.187 0.688 0.551

表2 比较两组早期肺癌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n,%)

胸腔镜手术也就是在手术中将微型摄像头与电视显示屏链接,能更加清晰的反映胸腔结构,还能放大局部组织,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8]。最早胸腔镜手术采用三孔法,即观察孔、主操作孔、副操作孔,其中处于肋间隙的操作孔,由于位置狭小,术中易损伤肋骨、周围神经、血管等,加之周围肌肉组织厚,所以术后疼痛程度大,往往患者术后不敢咳嗽、咳痰,也限制了患侧上肢活动,提高了肺不张、肺部感染几率。而两孔操作法的出现,去掉了副操作孔,手术操作在一个孔完成,相对减轻了对胸壁的损伤,不过手术视野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提高了手术难度。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单孔法的出现,更深刻的体现了手术的微创性,在手术操作中,只保留主操作孔,并将其向下移动1-2 个肋间,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保证手术器械和术野处于同一投射面,纵深视野更清晰度,更方便控制操作距离,降低手术操作难度[9]。

在本次研究组中,60 例早期肺癌患者分成两组,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A 组,和行两孔胸腔镜手术的B 组患者,在手术效果方面,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极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A 组发生率为3.33%、低于B 组的2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单孔和两孔胸腔镜手术能达到同等的手术效果,不过单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是因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仅一个手术切口,能进一步减轻创伤,而且胸腔镜杆、手术器械在手术操作中始终处于垂直状态,能减轻对胸壁、肋间神经等挤压和损伤,所以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低,能尽早进行患侧肩关节活动,也就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10]。

总而言之,早期肺癌在临床治疗中单孔胸腔镜手术和两孔胸腔镜手术均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较单孔手术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单孔胸腔镜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