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92 例婴幼儿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20-12-19刘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耳道婴幼儿筛查

刘玲

(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 引言

听力正常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前提,正常婴幼儿在5 到6个月即可发出baba,mama 的声音。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在11 个月前进入咿咿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 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干预治疗,可促进语言发育,干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2]。现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中心保健科婴幼儿听力筛查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进行听力筛查的 6~36 月龄的婴幼儿1592 例。

1.2 方法

1.2.1 筛查仪器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婴幼儿双耳进行听力筛查,仪器选用Otoread 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

1.2.2 筛查方法

在筛查检查前,对家属讲明检查的重要性、检查方式以及漏检的危害性,以此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而后进行听力筛查[3]。筛查环境噪音小于 45dB(A),由1 位经过听力筛查专业训练的专业医务人员操作,轻轻向后下牵拉耳廓,选择合适的耳塞密闭外耳道。探头方向正对鼓膜,当仪器自动显示“PASS”字样时则表示该婴幼儿单耳听觉正常[4]。双耳通过视为筛查通过,任何一耳未通过视为筛查未通过。

1.2.3 相应措施

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对筛查未通过者转诊,追踪转入时已经发现听力可疑的婴幼儿结果并记录。

2 结果

2.1 筛查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不配合率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儿童不配合比率

2.2 影响听力筛查质量因素分析

经过后期随访跟踪发现,影响听力筛查质量因素包括耳盯聆、哭闹、疾病状态,婴幼儿哭闹不配合等,见表2。

表2 影响听力筛查质量因素分析

3 现状分析

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2019 年听力筛查不配合率最低的分别是8 月龄,2 岁半以及3 岁,1 岁及1 岁半不配合率最高。主要是因为8 月龄婴儿大部分正在母乳喂养,可以通过妈妈给孩子喂奶的方式安抚婴儿,使其安静配合听力筛查。2 岁半和3 岁的儿童认知变强,可以听懂大人的意思,因而可以主动配合医生的检查,1 岁及1 岁半的儿童大部分已经断奶,无法通过哺乳的方式安抚婴儿,同时不能较好的理解大人意思,对医生有恐惧心理,哭闹不配合筛查。各个年龄组初筛未通过后,医生用瞳孔笔检查耳道是否存在盯聆,若是发现耳道有较多的盯聆会嘱咐家长去医院耳鼻喉科掏耳。99%的儿童掏完盯聆后复筛均通过。因为感冒未通过的儿童在感冒康复后复查均通过。本次总结发现一名男婴单耳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无法进行听力筛查。母亲在产检时候并没有发现畸形,因而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可以减少听力障碍缺陷儿的出生率。这些说明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培训,医疗机构要加强孕前孕期遗传咨询指导、产前超声检查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的检出率,减少包括听力障碍在内的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耳道干净,孩子配合较好但仍未通过的19名儿童转诊301 医院,一名儿童部分听力频损失,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观察随诊。一名家长在301 医院多次复筛未通过,北医三院筛查耳聋基因杂合突变,因为不影响日常听力,建议观察随诊,5 名家长拒绝转诊。复筛接受率、阳性转诊率有限,与家长认知、宣教、筛查结果召回不及时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工作经验,影响0~36 月龄儿童听力筛查质量的因素分为耳盯聆、感冒、哭闹、耳塞选择以及听力筛查仪是否电量充足等。

3.1 存在问题

由于初筛阳性率高,导致后期复筛难度大,拒绝转诊数量多,引起失访。复筛率、确诊率较低。这是由于患儿出现失访,而且一直未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有些家长通过平时观察认为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认为没有必要做听力筛查,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出生时在产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通过,对婴幼儿定期筛查听力的认知不足,并认为在今后不会再出现听力障碍。1 岁及1 岁半儿童因为大部分停止哺乳,又不能通过玩具使其安静下来,不配合率较高。家长对听力筛查不够重视,使得复筛率较低。长辛店镇地区流动人口较多,居住地和电话号码频繁更换导致筛查和后期追访困难。社区门诊量较大,门诊日时医生在做听力筛查的同时还会做着别的工作,因而,提高听力筛查效率很有必要,避免儿童筛查时因为时间过长而不耐烦哭闹。

针对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听力筛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如下:(1)加强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家长宣传婴幼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和作用,筛查听力的医护人员也要重视这项工作,提高筛查重要性的意识。(2)规范化培训工作人员。听力筛查医生要加强信息登记、筛查操作技能、转诊培训,以此使各项筛查工作及时、完整和规范,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使筛查质量与筛查数量得到保证[6]。(3)加强追访,对于拒绝转诊的家长要反复打电话,强调复筛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复筛和确诊率。

4 讨论

社区常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为听力评估仪,本社区采用耳声发射仪器对儿童进行筛查,能提高筛查的阳性率。黄丽辉等[7]指出在检查过程中婴幼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听力筛查的质量。

针对长辛店镇儿童听力筛查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耳盯聆、感冒、哭闹、耳塞选择以及听力筛查仪是否电量充足等都会影响了听力筛查的质量。医生在初筛未通过时采用瞳孔笔检查耳道可发现耳道存在较多的耳盯聆,99%的儿童在耳鼻喉科掏完耳盯聆后复筛通过了。由于感冒等因素临床会有流涕、鼻塞、中耳炎等症状,经过听力筛查时不能顺利通过检查,甚至检查后引起假阳性。所以医生要等待儿童感冒康复后再进行复筛。儿童在1 岁以及1 岁半因为哭闹不配合率最高,因为这个时期儿童大部分母亲都不哺乳了,无法通过哺乳安抚,同时因为认知不够,对筛查产生恐惧,也不能较好的听懂家长的语言导致哭闹不配合,这部分儿童可以在下次体检随访时进行复筛,大部分在2 岁及2 岁半再进行听力筛查时就能通过。

听力筛查工作需要家长支持和配合才能完成,平时家长观察认为听力没有问题并不代表儿童听力真的没有问题,在诊断筛查时可以出现听力频部分障碍,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应该观察随诊,有一名儿童多次听力未过,基因筛查耳聋基因筛查杂合突变,建议观察随诊。文献报道,定期听力筛查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尤为重要,在婴幼儿的听力发育过程中,会受一些高危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滥用药物和酒精;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疾病及显、隐性遗传基因的携带;头颅外伤;反复发作或持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 3 个月以上;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等,都会在后天发育中影响婴幼儿的听力发育走向,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加查听力,或做客观性听力诊断[8]。

分析听力筛查现状及存在问题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例如,初筛未通过时可用瞳孔笔检查耳道是否有耳盯聆,如果发现有可以歪头揉一揉外耳道,将耳盯聆揉散掉出来。用以棉签将儿童外耳道清理后,保证耳道的通畅再检测,将耳廓适当向后拉扯,避免过度用力损伤耳廓。对于1~2 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筛查可以将筛查年龄定在2 岁以减少不配合率,即把4 次筛查年龄分别定在8 月龄,2 岁,2 岁半,3 岁。另外可在听力筛查室安装无声电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少哭闹。

综上所述,根据长辛店镇辖区儿童听力筛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可有效提高筛查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道婴幼儿筛查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蚊虫入耳怎么办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异物进入耳朵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