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消痞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疗效观察

2020-12-19李秀媚覃健张冰冯显安梁露燕邹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玉林市症候中医医院

李秀媚,覃健,张冰,冯显安,梁露燕,邹洁

(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玉林)

0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GERD) 为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据一项全球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胃食管反流病全球的患病率为14.8%,具有发病年龄广,病程长、易复发等诸多特点,不仅可出现反酸、烧心等食管内症状,亦可出现哮喘、慢性咳嗽、牙蚀症等食管外表现,症状明显。针对这一疾病,国内及欧美指南均推荐抑酸这一方法为主,部分患者疗效明显,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采用双倍剂量情况下症状仍易复发,迁延难愈。更有甚者,由于长期服药及自身心理因素等其他因素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这一人群在不断的上升。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中医中药,并以法律形式出现,临床运用亦表明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显[2-3]。在此背景下,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基于扶阳转枢理论针对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医院的病因病机制定了院内制剂健脾消痞颗粒,并用于临床,现将一定阶段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 至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 45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 20 例,女 25 例;年龄22~63 (46.57±11.84) 岁,病 程 2~25(10.52±4.28) 个 月。对照组男性 19 例,女26 例;年龄 22~65(48.26±11.94)岁,病程3~23(10.33±4.6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满足 GERD 西医诊断标准者[4];年龄大于 18 并且小于65 周岁;4 周内未服抑酸类药物(包括中药)及抗焦虑药物者;满足焦虑、抑郁评分诊断为焦虑、抑郁者[5];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能力,可完成调查问卷、自评量表填写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诊断合并有其他组织脏器疾患者;4 周内服用过制酸剂(包括中药)及精神类药物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真菌性食管炎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使用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健脾消痞颗粒(玉林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研制,制剂批号:桂药制备字Z20200002000)进行治疗。方药组成:党参 白术 木香 紫苏梗牛膝 麦芽 枳实 炙甘草,由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制药厂制成散剂并负责提供,规格为10g/包,12 包/袋,一次1 包,一日3次,分两次冲服。疗程4 周。

1.4.2 对照组

选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生产厂家:丹麦H.Lundbeck A/S,注册证号:H20080175,规格:氟哌噻吨0.5mg 和美利曲辛10mg/片)口服,由我院门诊药房提供,10.5mg/次,2 次/d,分早上及中午口服,疗程4 周。

1.5 观察项目指标

记录研究结束时临床疗效,对比心理状态、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三者前后变化。

1.6 疗效评估标准

1.6.1 治疗效果判定

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均下降90%以上;进步: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下降50% ~89%;无效:未达到以上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著改善+进步)/总例数×100%。

1.6.2 心理状态判定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进行判定、计算得分。SAS 得分>50 分表示存在焦虑,SDS 得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得分愈高说明焦虑抑郁状态愈严重。

1.6.3 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6]对患者主要症候按照无(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予以计算得分,其中最高分为30 分,得分愈高表明症状愈重。

1.6.4 RDQ 评分[7]

其涉及到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两个方面。两者均采用0~5 分法进行计算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反流症状越重。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观察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疗疗效对比[n(%)]

2.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得分对比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SAS 及SDS 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疗程结束后SAS 及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注:同治疗前比较,①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n 时间 SAS 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 45 治疗前 54.11±3.71 56.23±2.19治疗后 36.52±7.07①② 37.53±7.46①②对照组 45 治疗前 53.96±3.65 56.76±2.92治疗后 43.67±6.29① 45.12±6.38①

2.3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疗程后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疗程结束后中医症候积分、RD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RDQ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RDQ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n 时间 中医症候积分 RDQ 评分观察组 45 治疗前 26.31±5.24 8.78±1.22治疗后 11.42±5.04①② 2.78±0.54①②对照组 45 治疗前 26.27±5.33 8.69±1.15治疗后 15.69±7.53① 4.37±0.93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服药后症状加重、新发症状或同观察药物相关的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尤其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为目前医学所面临的难点之一。有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同食管的高敏感状态存在一定的重叠,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增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酸级机械性扩张的敏感性[8]。尽管指南推荐酸抑制剂是 GERD 的主要治疗药物,胃食管反流,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然而部分患者运用PPI 后无明显疗效,甚至部分GERD 患者运用双倍剂量的 PPI 临床症状亦不能得到完全缓解[9]。此外,在精神心理因素双重作用下,上述症状更为明显。因此探讨GERD 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新的管理模式同干预措施是必要的。中医中药是治疗GERD 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助于改善与之相关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针对其主要症状及病位、病因病机,本病归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等范畴。李春婷等[10]认为脾虚失运是本,肝胃气逆是标,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为本病病机关键。姜璇等[11]认为胃主降,脾主升。脾气虚,则胃气上逆,从而出现嗳气、反酸等不适症状,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为病机关键。总的来说,脾胃虚弱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玉林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遵从华佗“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的思想,重视扶持、补充人体之阳气、脾胃之阳气,同时强调脾胃为五脏六腑升降、旋转之轴,扶阳更用阳,补虚同时注重梳理、运用阳气,防止人体气机逆乱。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制定了健脾消痞颗粒,并多年运用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疗效显著,已成为我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特色院内制剂。健脾消痞颗粒主要由党参、茯苓、白术、木香、紫苏梗、牛膝、麦芽、枳实、炙甘草组成。方中党参补中,益气,生津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茯苓燥湿,两者共为臣药;木香芳香化浊;紫苏梗行气宽中,麦芽健脾开胃;牛膝活血通经;生枳实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共为佐药,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前期临床应用及研究表明,健脾消痞颗粒处方中诸药合用,扶阳转枢,补虚治逆,全方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之功。

本临床观察证实,本院特色制剂健脾消痞颗粒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并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仍不明确,下一步应进行相关药理学研究,提供可信服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玉林市症候中医医院
更正说明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