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酱香型白酒“腰线”的成因及处理对策

2020-12-19涂昌华王宗强钱书杨陈良强汪地强

酿酒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板结腰线青霉

涂昌华,袁 颉,王宗强,钱书杨,陈良强,汪地强

(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仁怀 564500;2.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习水 564622)

与其他香型白酒不同,酱香型白酒需经过高温堆积发酵工艺,网罗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代谢产生多种酒体香味物质及前体物质,为入窖发酵创造条件[1-3]。但在冬季生产过程中,部分堆子内部或表层酒醅表面会呈白色或微黄色,在湿度大、温度高的环境条件下易成团状甚至板结,酒醅干燥,或带“霉味”,这种现象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被称为“腰线”,这种酒醅被称为“腰线”酒醅[4-5]。

1 “腰线”的类型

根据发生位置,可将“腰线”分为接堆“腰线”和表层“腰线”,结合外观颜色可将“腰线”细分为如下3大类。

1.1 外侧黄色“腰线”

一般位于堆子表层10 cm 左右,呈黄灰色,较硬,干燥。由于大量霉菌菌落富集在酒醅表层,因此呈黄色,有“霉味”[6]。同时堆子表层的疏松度较高,且霉菌的大量繁殖对酵母菌会产生一定的抑制[7-8],造成在3 类“腰线”酒醅中,外侧黄色“腰线”酒醅的风味物质种类与含量最低。

1.2 外侧白色“腰线”

一般位于堆子表层10 cm 左右,呈白色,较柔软,较干燥。此“腰线”分为两类,一类含有丰富的酵母菌,使得酒醅表面呈白色,这类“腰线”酒醅一般花香味较明显[9];另一类还含有适量白色的霉菌,这类“腰线”酒醅常伴有轻微“霉味”。

1.3 内部白色“腰线”

位于堆子20~50 cm,呈白色,柔软,较疏松,较干燥。此类酒醅表面富集大量酵母菌,因此呈白色。发酵前期(5 d 左右),酒醅水分较大,柔软,堆子较紧密;发酵中后期(8 d 左右),堆子较疏松、干燥,风味物质较单薄。

2 “腰线”形成的原因

“腰线”主要是由于排与排之间酒醅温差过大、过度糊化以及水分作用共同造成的发酵现象[4]。“腰线”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溶氧、堆积时长、初始供糖量等),使得酒醅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差异而形成的。根据可培养微生物检测结果可知,“腰线”酒醅含有多种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拟青霉和库氏毕赤酵母,这两类微生物在40 ℃下均能生长,其中拟青霉可代谢多种酶,并能直接分解淀粉为糖进行利用[10-11],只要在适宜的氧气和水分下就能生长。同时,霉菌与酵母菌的生长速率也不同,发酵前期酵母菌生长速率明显优于霉菌,发酵后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霉菌生长逐渐优于酵母菌。

2.1 外侧黄色“腰线”

霉菌数量较高,尤其拟青霉,堆积发酵11 d 每克酒醅中拟青霉数量可达百万级,呈黄灰色,推测形成这类“腰线”的主要原因:(1)酒醅糖含量低,适宜可自身代谢产糖的霉菌生长;(2)接堆温差大,适宜相对耐高温的拟青霉生长;(3)接堆处产生的冷凝水多,为拟青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4)由于位于堆子外侧,氧含量较高,为拟青霉的生长提供较充足的氧气。上述四个方面共同促进了拟青霉的生长繁殖,造成了外侧黄色“腰线”。

2.2 外侧白色“腰线”

外侧白色“腰线”分为两种:一种含有较多的酵母菌,尤其是以库氏毕赤酵母为主的非产酒酵母,堆积发酵11 d 每克酒醅中酵母菌数量可达千万级,由于酵母菌菌落呈白色,因此酒醅表面呈白色,推测形成这类“腰线”的主要原因:(1)酒醅糖含量充足,适宜生长速率较快的酵母菌生长;(2)接堆温差大,适宜相对耐高温的库氏毕赤酵母生长;(3)接堆处产生的冷凝水较多,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4)由于位于堆子外侧,氧气含量较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含量。上述4 个方面共同促进了库氏毕赤酵母的初始接种量,使得外侧白色“腰线”的出现。另一种含有一定数量的拟青霉或拟青霉与酵母菌的混合,由于拟青霉处于生长代谢前期,菌落呈白色,所以酒醅表面呈白色。

2.3 内部白色“腰线”

该类“腰线”酒醅含有丰富的酵母菌,这些肉眼可见的菌落富集在酒醅表面,呈白色,推测形成这类“腰线”的原因主要有:(1)酒醅糖含量充足,适宜生长速率较快的酵母菌生长;(2)由于位于堆积内部,溶氧相对较低,适合兼性好氧酵母菌的生长;(3)接堆温差大产生的冷凝水多,为酵母菌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前期此类“腰线”酒醅中产酒酵母数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冷凝水多且处于堆子内部易形成微氧状态,更适合酿酒酵母的生长。随着酿酒酵母的快速繁殖,产生的热量逐步带走酒醅水分,使酒醅变疏松,溶氧量变高,生长环境逐渐适宜非产酒酵母的生长,因此后期非产酒酵母特别是耐高温的库氏毕赤酵母数量较高。同时发现:堆积5 d内部白色“腰线”酒醅未检出霉菌,堆积8 d 检出霉菌,由于霉菌属于好氧菌,进一步验证了堆积后期酒醅内部存在微氧的环境。

3 “腰线”的影响

表层“腰线”,主要由于最后一甑或最后一排的接堆温差造成,处在堆子表层往内10 cm 左右,同时因为即将入池发酵,存在时间相对较短,对堆积发酵的影响较小。

接堆“腰线”,即内部“腰线”或多层“腰线”,主要与覆盖酒醅的温差有一定联系,较深“腰线”与前1 d酒醅的温度和表层水分存在有一定联系[12-13],由于温度较高,若不及时处理,微生物繁殖迅速,消耗酒醅的大量营养物质,生产上俗称易“烧坏酒醅”,同时由于易板结甚至呈“锅盖”状,阻挡了“腰线”内外的热量传递或气体流动,若不及时处理,易造成其他部位酒醅微生物生长代谢缓慢、温度不上升,最终影响整个堆积酒醅的发酵进程。所以一、二轮次应采取接堆操作,减少温差。

4 “腰线”的处理措施

由于“腰线”与堆积发酵酒醅的风味形成和微生物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腰线”,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表层“腰线”,只需将堆脚酒醅覆盖在堆子中部往上的位置即可,同时注意检查堆顶的发酵情况;对于内部“腰线”,需根据“腰线”发生位置和板结程度而采取不同方式以破坏“腰线”层,主要分如下3种。

4.1 “脱衣穿衣”

堆积8 d 后,针对发生在40 cm 左右,硬度明显、板结较厚的“腰线”,且出现“腰线”由内至堆心处温度明显、往外温度不明显的情况,采取“脱衣穿衣”的方式处理:即使用抱斗或耙梳将堆脚1 m 左右的酒醅推开,将“腰线”酒醅破坏,再覆盖回原来的形状。

4.2 撬堆

堆积9 d 后,针对发生在30 cm 左右,较硬、板结厚度3~4 cm 的“腰线”,可采取撬堆处理:将堆脚50 cm 左右酒醅推开,使用木棒或其他工具,将堆子撬松处理。

4.3 松堆

堆积10 d 左右,针对发生在20 cm 左右,硬度高、板结的“腰线”,采取松堆处理:将堆脚50 cm 的酒醅推开,使用耙梳将堆子挖松(酒醅自然落下),将推开的酒醅覆盖于堆子上即可。

5 总结与展望

根据“腰线”发生位置,结合外观颜色,将“腰线”分为3 类,即:外侧黄色“腰线”、外侧白色“腰线”以及内部白色“腰线”。从微生物生长代谢角度分析“腰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酒醅温度、湿度、溶氧、初始供糖量等生长条件的不同,造成酒醅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差异。表层“腰线”对堆积发酵的影响较小,接堆“腰线”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整个堆积发酵进程。因此,针对不同类型“腰线”,总结提出了“脱衣穿衣”、撬堆、松堆等处理措施,为保障酱香型白酒顺利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但是怎样从根本上减少酱香型白酒“腰线”的产生,还有待从形成机理和过程控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板结腰线青霉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的影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钝角区腰线折角为零的月牙肋岔管研究
穿马甲的稻草人
V型砂滤池滤料清洗方法的探讨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防止飞灰储存罐板结的探索及实践
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