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策略

2020-12-19威海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徐栋

农业知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圈舍猪群母猪

文/ 威海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徐栋

炎热的夏季,猪群常发生以高热、厌食、皮肤发红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通称“猪高热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治疗困难,极大的影响了生猪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猪群健康,是提高夏季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一、病原情况

猪高热综合征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2 型、猪霍乱沙门氏菌、猪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持续高热,体温达到40 ~43℃,同时伴有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等呼吸道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共济失调,消瘦,贫血;皮肤发红,腹部和四肢末梢多出现紫红色斑块,背部皮肤有出血点;结膜潮红、充血,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母猪妊娠晚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母猪发情延长,假怀孕的增多,流产率升高等。感染仔猪出现咳嗽、发烧、肺炎等症状。

三、流行病学特点

猪高热综合征多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病程长、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不同日龄的猪均易感,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既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因饲养管理不当、摄入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等原因导致的营养缺乏和免疫力下降,是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之一。该病多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

四、应对措施

1.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水平。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受热应激的影响,猪群多出现采食量下降等情况。因此,需要调整饲料配方,保证猪群的生长营养需求,特别是要保证母猪在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摄入量。可在食物中适当添加维生素、蛋白粉或者氨基酸,减少糠麸等高纤维难消化的粗饲料,来缓解因热应激造成的能量摄入不足问题。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内每次采食量一般应达到2.5 ~3.2 公斤,泌乳母猪每次采食量应达到6 公斤以上。

2.做好猪舍养殖环境清洁工作。

养殖环境恶化,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在猪群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诱发疫病。因此,在养殖环境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猪舍的卫生清洁和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清洁圈舍环境卫生并保持适度干燥;圈舍外的污水沟、水洼处、草丛中可喷洒杀虫药物,圈舍内可采用蚊香、蚊蝇诱捕器等对猪影响较小的方式驱杀蚊蝇等传播媒介生物,有效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及时清洁饮水器械、料槽等直接与猪密切接触的物品,保证饮用水、饲料等清洁安全无腐败。

3.做好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

考虑光照、通风、温湿度控制、不同品种猪的生活习性等因素,合理规划设计圈舍空间和布置圈舍布局。中午日照强时做好遮阳降温措施,保证圈舍通风良好,可以用水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增设水帘等降温装置,控制圈舍温度在21 ~24℃。保证清洁饮用水的供给,饮水中可以适量添加维生素C 和维生素E,每日2 次饮用0.3%~0.4%的淡盐水以减少热应激。

4.严格引种管理。充分做好引种前准备工作,提前对相关引进猪的疫病状况、免疫情况进行监测,必要时对猪群抽样进行相关疫病的病原检测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杜绝将病原通过引种带入猪场。猪场内设置隔离区,严格做好混群前的隔离观察,在确保引入猪健康无疫病后,再进行混群饲养。隔离观察期间,如发现猪发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严重的进行淘汰。引进猪入场后尽量减少转群和混群次数以减少应激。

5. 做好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是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养猪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积极开展疫苗免疫工作。坚持做好猪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免疫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或开展紧急免疫。严格把关疫苗质量、来源渠道,做好疫苗采购质量控制,选择正规疫苗生产企业的合格产品;运输、储存等环节采用低温冷链,确保注射的疫苗安全有效;注射过程中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因器械交叉污染或消毒不到位等问题产生疫病的传播。

6.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好猪场内部功能分区制度,做好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的物理隔离;根据存栏量的大小,可在生产区设置多个相对封闭的生产单元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生活需要,对猪群进行分区管理;保持动物及生产资料在场区内单向流动,避免交叉污染,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疫病快速传播的风险。落实好场区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外部人员进入;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生产废弃物、病死动物、污染物等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7.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一旦确诊该病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如患猪体温不超过40℃,可以注射青霉素以及卡那霉素来控制继发感染,同时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如病猪的体温高于40℃,除使用抗生素外,还需要配合使用降温药物进行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配合使用干扰素、维生素、电解质等相关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持代谢平衡的药物。如果病程较长,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清咽利喉、凉血功能的中药辅助治疗。

猜你喜欢

圈舍猪群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