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出版产业优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0-12-19张方锋浙江教育出版社

品牌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印制出版社规范

文/张方锋 (浙江教育出版社)

图书出版产业是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它被寄予了培养民族脊梁的重任,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否有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有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作为出版事业的一份子,本着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因为受制于个人对产业的理解程度,知识面等因素,很多方面还未考虑到或者提出的建议有待商榷,还请业内人士多多指正。

一、鼓励创新、加大原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提出“创新”的战略时日已久,如何在出版行业落实“创新”,路还很长。出版社的创新,需要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

(1)体制创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图书出版产业强势整合,成立专业出版集团。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笔者认为可以给予出版社更多的企业运作自主权,允许强强联合,强者兼并弱者,打破地方保护,实现出版资源更有效利用,出现更多更加专业性的出版集团,增强出版力量。从出版社角度来看,应做好自身图书出版战略规划,确定自身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图书出版产业。

(2)组织创新。出版社可以成立专门的图书出版部门或者子公司,从事专业图书出版的开发和制作。以市场为导向,配置相应人员,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如何调配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组织创新的核心之处。

(3)制度创新。专业出版社以各领域专业图书出版为立社之本,应鼓励编辑、营销人员积极全程参与图书出版的研发、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做到全流程跟踪和营销。制度创新落地之处在于利益的分配,让能干的人上,让做出贡献的人获得该有的利益,让利益成为调动积极性和创新的动力。当前很多出版社的利益分配都是由领导决定,而不是由制度决定,这是很典型的人治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很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扼杀创新,让原本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缺乏创新动力,甚至离开出版行业,另谋他业。其实业内已经有不少出版社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了,如“小中信”就是这样的例子。“小中信”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在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只要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都与项目成员分享,往往一个项目的成功,带来的是项目负责人所获得的经济收益颇为丰厚,这样的一种制度,起到了鼓励创新的作用。

(4)内容创新。面对图书出版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内容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内容创新势在必行。内容创新的落实之处在于图书出版思维的创新,我国图书出版的出版更多专注于功用性题材,对于人文、自然、生命等写实内容的关注却相对较少,作者认为出版思维的创新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各种需求,从塑造更好的人性角度去思考图书出版。

二、规范经营、打击盗版

规范经营本应是经营单位应尽的义务,但当前市场买卖书号盛行,低劣内容图书大行其道,这无不与出版社不规范经营有关。规范经营要从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督和自律以及做好不规范经营的惩罚机制入手。

(1)制度建设。出版业的管理制度是“出版管理条例”,在现行制度下,买卖书号等现象屡禁不止,作为出版主管部门需要对出版社规范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修订。这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出版业书号进行了管控,严格限制出版社申领书号的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买卖书号的现象,很多强社、大社基于自身社发展需求,对书号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对外合作书号现象大幅减少,但很多中小出版社基于经济利益考虑,买卖书号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主管机构可以从制度入手,对出版社书号、内容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并配套相应政策。譬如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出版大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出版社的整体评价机制,对某些未达到标准的出版社给予书号限制,禁止某些领域的出版等惩戒措施,以此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性。

(2)行业监督。出版行业的协会是由出版和发行两大协会组成,简称版协和发协。出版和发行协会应该发挥其行业协会优势,建立起为广大协会成员认可的行业标准或规范,对于优秀的或者违反行业规范的成员,进行必要的奖惩,弘扬正气,规范经营,惩恶扬善,奖惩分明,为行业树立起规范经营的标杆。

(3)行业自律。出版行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严格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以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相结合。出版社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加强自身编辑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向市场要效益而不是凭借特有的书号资源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凭不堪入目的图书内容质量在市场鱼目混珠,获取收益,更不是一窝蜂的去做重复出版,盲目引进。

打击盗版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斗争,是全行业的战争,这关乎出版业的发展和未来。打击盗版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前各出版社各自为政,对本社被盗版图书进行打击力度有限而且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出版社人员有限,投入的资金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盗版隐蔽性强,很难发现源头。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出版社举报盗版需要做很多事,包括取证,寻找盗版场所等等,而且盗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换印刷场所,往往今天盗版在山东出现,明天就在广西。盗版如此猖獗,不止损害出版社利益,也损害了作者利益,极大的挫伤作者的创造动力和积极性。如何打击盗版,行业联动和法律完善两个方面是很好的切入点。

1.行业联动。全国500 多家出版社,很多出版社的图书都有曾经被盗版或现在仍然在被盗版的情况。出版社打击盗版,依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对盗版进行有效打击。打击盗版需要行业联动,需要版协和发协积极协调,整合全国出版社的力量,联合打击盗版,举全行业之力与盗版做斗争。

2.法律完善。针对取证难,打击效率低等问题,法律层面可以考虑更加出台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为行业取证、打击盗版等提供更加积极的保障。建议建立起更加严厉的盗版惩罚机制,打破利益保护,坚决追究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经济惩罚金额上予以更加严厉的规定,大幅增加违法成本,坚决遏止盗版违法行为。

三、控制成本、“国”“民”融合

成本的控制一直是出版社的软肋所在,当前市场很多高定价低折扣现象的出现,也与出版社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关系。出版社为了更好的发展,势必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一直以来,出版社的印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与民营书商相比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很多出版社把印制凭单交给出版集团内部的印刷厂,由其完成印刷任务,而这样的印刷厂往往在纸张采购价格、印刷价格等方面比市场其他印刷厂的价格偏高,有些甚至能达到定价的10%。我们知道一本书的成本主要由纸张和印刷、编校等直接成本和管理费等间接成本组成,一旦印制成本上涨定价的10%,毛利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状态。控制成本成为当务之急,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情况下,可以从控制印制成本入手。

控制印制成本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印刷厂进行印制合作,出版社可以选择一些业内资质较好的,信誉不错的印刷厂进行考察和合作,做好印制规范经营管理工作,节省印制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出版市场,10 个点毛利关乎一本书的成败,甚至生死,出版社应该有能力也有必要去做这方面实践。

国民融合是指出版社与民营书商合作融合,出版作为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宣传工作,出版社是国家承认的唯一具有出版资质的单位。无论民营书商如何发展,要想取得与出版社一样的资源,自由获得书号还是不可能的。民营书商要获得更大的发展,需与出版社合作,而出版社需要借助民营书商灵活的机制进行市场的拓展,双方合则两利。双方如何合作,成为制约双方合作的障碍,很多出版社与民营的合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值得我们深思。国民融合需要开拓一条符合国民双方利益的合适道路,建立一整套合作机制,实现双方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方为长久。

图书出版市场的参与者,应该有所担当,不仅仅着眼经济效益,更要有前瞻眼光,从整个行业的发展出发,去思考,去拼搏。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上,作为参与者,应该做好书,出好书,卖好书。我们的图书出版市场会继续发展,虽然这个市场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必将走下去,走向文化强国,走出一片属于我们的汉文化世界。

猜你喜欢

印制出版社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我等待……
嫁衣的裙摆——重庆印制一厂山鬼精品酒店改造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