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T 模型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构建

2020-12-19董润歌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运动员体系大学生

董润歌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各大高校所重视的问题。以往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训,深受我国体育领域“举国体制”的影响,仅注重运动员体能素质、运动技能及运动成绩,而忽视了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之后,是否还具备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对运动员来说,在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能够使他们在年轻时获取远高于同龄人的收入,这也造成了部分运动员理财观念的缺失,当其在未来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来源时,日常生活的落差形成“棘轮效应”,较高的消费水平无法转换为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运动员的终身发展。对此,实现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发展性辅导”(Developmental Counseling),帮助其建立发展性的学业理念,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运动员的要求,这也说明新时代的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不仅要关注运动员在体育上所取得的成就,还要增强运动员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在发展性辅导理念的推动下,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中常用的PEST 模型并加以拓展,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维度分析可能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造成影响的潜在因素,侧重探索高校大学生运动培养体系中的不足,为构造更加全面的培养体系提供借鉴。

1 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及问题

大学生运动员在高校的学习过程,是运动员向社会流动的最后一步阶梯,也是实现运动员从训练制度向社会体制转移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阶段,塑造大学生运动员适应社会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改变学生的运动员思维,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体育技能之外拓展一定的社会技能,实现大学生运动员的长期自我发展。而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培养体系,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发展性辅导仍然缺乏系统性安排,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训矛盾的普遍存在

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日常高强度的专业运动技能训练外,还必须适应大量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大部分大学生运动员,由于过早的开展专业化训练,挤占了本该用于文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在进入高校之后,高等教育的先天门槛造成了运动员学习的难度,而高校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成绩要求依然没有放松,大学生运动员必须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训练与学习的矛盾也进一步被激化,形成了研究者们普遍认同的“学训矛盾”。同时,各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注重在各类赛事上争夺体育名次和奖牌,导致在招收大学生运动员的过程中,往往以运动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运动员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运动员这一群体的培养体系中,也存在大量的“唯成绩论”,将运动成绩与学业成绩直接挂钩,导致大学生运动员忽视日常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只能让位于体育训练,造成大学生运动员理论知识培养水平较低,社会性技能发展不足。

1.2 社会关系的协调不畅

我国的大学生运动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专业体校,或是各省市青训系统,在进入普通高校之前,长期维持着大体育环境下的小众社会关系,日常生活中主要与教练、训练师及队友进行交往,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只需要维持家庭和训练场所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这也使得运动员对于家人、朋友及队友等群体的社会关系无需多做管理。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也被认为是保证运动员体育训练集中度的一个关键点。但在进入高校之后,单纯的人际关系被快速打破,在运动馆内,运动员是“主流群体”,而在高校之中,大学生运动员仅仅是“小众群体”,群体的差异性导致部分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很难建立社交联系,在大群体内部格格不入,以往单纯的思维定势,成为了制约大学生运动员社交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教练负责制度”中,教练员为运动员安排好训练和生活中的一切,但在高校中,高校仅仅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持续训练的场所,生活上需要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安排,这也使得部分运动员放松警惕,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

1.3 心理预期的预设偏差

心理预期是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一种估计或猜想,它体现了人们对自我在社会上的定位规划。在我国的运动体制规划中,具备突出运动成绩和巨大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将有机会从专业体校进入国家集训队,因此大量大学生运动员实际上来自各省、市纵队的普通运动员,运动成绩上的不足,造成了运动员发展路径的差异,也使得这一部分运动员存在极大的心理落差。同时,我国高校还会接收大量取得过国际大赛突出名次的退役运动员,这类运动员在体育场上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但在进入高校学习时,其身份仅仅是普通学生,名人效应导致其他学生会以更高的要求看待这一部分运动员,也会导致运动员的压力增加,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预期差异,会形成运动员的发展落差。心理压力是诱发社会压力的温床,也是造成大学生运动员发展不畅的主要动因,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对心理问题的缺位,进一步影响了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2 基于PEST 模型的大学生运动员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PEST 作为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模型,实现了对企业外在影响因素的有效分析,主要包含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维度。上述四个维度较为全面的说明了个体发展的四类环境因素,随着该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也逐渐被迁移至其他学科。为了研究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找寻影响大学生运动员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本文引入了该模型。

2.1 政治因素

21 世纪以来,全球政治环境急剧变化,不仅对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各国运动员培养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顾拜旦曾说:“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体育赛场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国家实力的政治表达,因此实现体育成绩的突破,是各国都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也引发了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的一个问题:究竟是以个人的发展为重点,还是以运动成绩为指导?我国在21世纪初期为了实现奥运会的突破,实施了以运动成绩为指导的核心战略。在2008 年奥运会之后,我国不再“唯奖牌”论,对体育成绩的理解逐步趋于理性,这也使得高等体育教育逐步回归理性。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多样化、全能型的人才,是践行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诉求。总的来说,当前国内政治环境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更加注重个人的长期发展,努力将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成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人才。

2.2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指一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及经济制度的变化,我国在近四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般而言,可以采用基尼系数表现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进而表现国家的经济环境,基尼系数一般处于0~1 之间,越高则代表贫富差距越大。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03 年至2018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增加,且始终高于国际警戒线(0.4),这也说明我国虽然实现了GDP 的快速增长,但贫富差距也同时增大,这也导致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而言,这一群体内部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为专业的技术辅导;而大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又由于长期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在进入高校后呈现出敏感、要强、自卑的心理特点,在学业发展中由于家庭经济的差异,会造成目标的分野,进而影响培养结果。

2.3 社会因素

马克思提出:“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了人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其发展高度的重要标尺,大学生运动员不能独立于社会,高校的培养体系应该帮助大学生运动员主动适应社会、贴近社会。首先,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稳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普通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丰富阅历,改善个人经济情况。但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受限于高校运动技能训练内容,个人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大学生运动员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与其运动技能所对口的社会机构,这也造成了大学生运动员适应社会的困难;再次,高校在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助力,部分学校给大学生运动员所安排的社会实习机构,往往是为了符合运动员身份而联络的机构,例如健身机构、舞蹈机构、学校等等,这些机构的实际就业需求相对有限,大学生运动员实习所能获取的经验,无法帮助学生得到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方案。

2.4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在近十年表现的更加强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止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手机网民达到8.47 亿。通过数据可推知我国网民采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移动互联网也对大学生运动员衍生出极大的诱惑,许多运动员养成了在运动时间之外进行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大学生运动员疏于学习、训练,沉迷于虚拟的手机网络世界,部分游戏还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经济影响较大,由于部分运动员缺乏理财理念,将学校所发放的比赛奖金用于游戏充值,从而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提供了契机,以微信、钉钉为代表的社交软件,让学生有机会实现远程学习,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由于需要进行长期的跨省市比赛,可能会与课程学习产生冲突,利用远程学习软件,能够解决运动员的部分学习需求。网络上的大量数据,也能够帮助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自我学习和长期学习。

3 基于PEST 模型的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构建

为了让大学生运动员养成全面学习、长期学习的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运动员在进入社会后有充足的谋生能力,进而能够与社会建立正常的联系。这需要突破原有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诸多问题,以PEST模型为指导,通过以下面四个方面实现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政治角度-改变基础评价体系

从政治角度更新观念,建立更加科学的基础评价体系,是改变现有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制的重要措施。第一,要改变旧有的“唯成绩论”“唯奖牌论”的观点,让大学生运动员回归课堂,对于运动成绩较好,但疏于学业发展的学生,不能放纵这类学生在学习上的缺憾,要帮助学生加强学业规划,以更好的学习面貌对待学业;第二,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层次辅导,由于大学生运动员群体的特殊性,可以分别建立相对较低的合格线,将运动员课堂平时成绩的得分比例提升,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主要的评价方向;第三,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让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认识到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举办学业沙龙、进行学业交流会的方式,保证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联系。

3.2 经济角度-建立长效补偿措施

当前的大学生运动员群体中,家庭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运动员作为日常消耗相对较高的群体,需要较多的营养补充,运动器械的补充也是一大经济问题。建立长效经济补偿措施,是缓解大学生运动员经济压力的重要步骤。第一,可以借鉴国外院校的先进经验,安排器材管理专员,处理学校的体育器材事物,当大学生运动员确实需要器材补充时,可以直接沟通专员,不仅降低了学校审批的复杂度,而且解决了学生器材上的限制,帮助运动员稳定运动心理;第二,目前的大学生运动员的经济补偿体系与普通大学生一致,无法保证大学生运动员的长期发展,学校可以与社会上具备资质的体育机构建立联系,为运动员建立一定的经济补偿,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就是北京理工大学与竞嘉靖体育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运营,不仅为校内的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竞技环境,而且实现了大学生运动员的经济补充。

3.3 社会角度-促进学生社会实践

强化大学生运动员与社会的联系,需要从社会实践角度改善传统培养体系。大学生运动员具备长期的体能训练和运动技能训练经验,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有着更好的吃苦精神,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岗位。第一,改变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运动员的择业观念,建立与更多机构的联系。以往的社会实践中,高校为了照顾大学生运动员群体,往往引入一些与体育相关的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大学生运动员的择业方向多种多样,体育媒体、体育法律、计算机等行业都能够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就业机会,高校应该放宽视野,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更多机会;第二,建立大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化发展档案,在学生毕业后提供发展指导。由于大学生运动员群体在社会联系上可能存在问题,高校应该实现长期发展管理思想,为大学生远期发展提供帮助,从而保障大学生运动员向社会的平稳过度。

3.4 技术角度-利用技术辅导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网络化、技术化发展,利用技术优势辅导大学生运动员,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周期中实现持续学习。第一,要充分利用微信、钉钉、慕课等远程沟通软件,为不在校的大学生运动员提供学业帮助,更加合理安排其时间规划。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持续向学生推送信息,传播最新的体育、学习资讯,让大学生运动员实现合理规划;第二,可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大学生运动员专门数据库,分析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成绩趋势,及时帮助学业成绩下滑的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弥补。同时也可以分析体育成绩趋势,在运动员无法兼顾学业与比赛压力时,针对性的调整学生的学业压力,帮助大学生运动员保持运动成绩;第三,实施培养过程的全程监控,保障大学生运动员的个人安全和学习发展。通过定时的问卷调查监测,为大学生运动员解决心理问题,同步提升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

4 结语

总的来看,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关注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发展,不仅要权衡学业成绩与运动成绩,而且还要帮助大学生运动员舒缓心理压力,建立与社会联系的渠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通过先进的培养理论进行教师队伍培训,利用长效机制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采取更全面的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运动员接触社会、走进社会,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全过程的培养,实现大学生运动员的全方位培养。

猜你喜欢

运动员体系大学生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