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少儿绘画意境美探究

2020-12-18王建学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意境美印象派

王建学

摘要:笔者长期在青少年儿童教学研究中发现,儿童阶段的学生受表达形式方法的限制,无法满足自己的情感体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于儿童将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加精确复杂,要做的只有向儿童提供更多仔细观察机会、用于标识和改善鉴别力的必要词汇,并能用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针对这一現象,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引入印象派画家修拉的艺术视角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为导向”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创作研究,目的是使儿童多一种能表达自己生活“意境” 的艺术手段。

关键词:印象派 少儿绘画 意境美 问题为导向

一、研究缘起

少儿绘画表达多以线条为主,而大自然的表现形式却是变幻莫测的,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也会映照出各种画面,单靠线条是无法充分表达的。意境美是综合化的审美表达,表达方式多样、灵活,符合少年儿童学生多元性情感的需求。由于中西方绘画对意境的表达各有不同,鉴于少年儿童处于造型起步阶段,所以本研究是通过“问题为导向”将美术界公认造型大师、印象派画家——修拉作为研究点,探索少儿绘画在意境美的教学研究。

二、核心概念

(一)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它是艺术美的基本要素。

(二)修拉绘画“象罔之境”

象罔是作为有无的统一,在修拉创作巅峰时期的素描作品中,光线浸润并渗入空间的每一部分,空气感可视化为笔触颗粒,画面之物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表现为呼吸般律动的光影、平面化的黑白世界、不确定的形象边缘等图式特征,以“非有非无”之象罔实现了形而上的观照。对修拉素描的重新审视,实质上是构筑其作品图式表象与精神内核的考察基础,有助于我们后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具体的形式分析和理论比较研究。

(三)问题为导向

问题为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少做与问题关联不大、不做与问题无关的无用功。

三、实践方法

意境作为“美术本体”升华,在修拉的绘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修拉绘画的表达手法独特、情感丰富,是20世纪形式绘画的先驱者,对绘画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将修拉的艺术引入课堂,“以问题为导向”让少年儿童更宽泛地理解艺术,拓展思维。作为美术课程资源,有着非常独特的教育意义。

(一)赏印象派修拉艺术——“以问题为导向”诱发少儿对意境美的观察

少年儿童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要认识、要观察,首先是凭借自己的眼睛。儿童有其自己的观察角度,正是这种角度,常常使得儿童的观察得到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结果。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原画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对一些写实习作也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画。

1.“以问题为导向”诱发学生探讨什么是意境美。需要培养少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从观察事物中抓住精彩之处。在观察中教师应结合最佳情境,并和少儿进行交流和沟通。要引导少儿逐步认识线条,启发他们在图形的分解和组合中的潜质。例如,先让少儿用玩积木的方法来摆拼修拉作品画面中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立体造型的组合趣味,游戏结束后再根据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探究积木造型与画家修拉作品的区别。通过这种引导达到少儿想象创造表现整体意境的目的,同时培养少儿在观察、感受世界时表达自己感官世界的能力。

2.作品意境美赏析的问题引导。教师展示修拉的色彩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人物创作,教师问这幅画画了怎样的场景?学生答:画面上的地点是巴黎附近的一个岛上公园,画面上的人物是休闲的人们。教师补充:画家把画面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是亮部和暗部,有着鲜明的对比,画面表达的主题概括起来是“悠闲自在”。教师问: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答:宁静、平和。教师接着问:画家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学生答:用柔和的色调,点画、笔触、描绘,布满了精密、细致排列的小圆点。教师再问:这种色调的关系是怎样做到的?学生回答:画面中充满着无数的点状笔触,每一个笔触是一个颜色,颜色与颜色并置在一起形成了色调。教师在色调知识的基础上引导提问:修拉是怎样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学生思考并回答:画家的色彩通过点状的笔触呈现出来,色彩饱和度并不是很高,形象朦胧不清晰,但是体块的组织性很强,达到了画面的笔触和色彩与几何形体有效的统一。画面中的色彩多为黄色和橙色,呈现暖色色调,和绿色、蓝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赏心悦目。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修拉的作品找到补色关系的搭配方法,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学习资料,也可上网查找,15分钟时间。小组反馈汇报,教师点评给出参考建议。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二)悟印象派修拉艺术——“以问题为导向”触发对意境美图像分析

在评判作品时,首先要注重对少儿学生“想象创造”的肯定,然后再进行引导和纠正,少儿“乱涂”现象背后不仅是缺乏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年龄阶段观察方法和思维上的差异。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始终激发少儿“涂画”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1.通过问题引导触发学生对图像分析的兴趣。当学生看到画家修拉作品的时候都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涉及面广,既有对画家时代的探讨愿望,也有对表达内容和画家生存环境了解的渴望。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形成持久研究的兴趣,以“图像分析”为根本,通过视觉特色来引导学生研究。例如,在问题引导中教师提问:是怎样的“灵感”让修拉画风从讽刺画转向阿拉伯式装饰的朦胧意境?修拉的作品是如何描绘从三度空间转向平面描绘的柔和效果?通过与图像分析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图像深度解读,提高审美素养。

2.通过问题任务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展示修拉的素描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人物创作,教师根据学情分析提前拟定了学习问题任务单,如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怎样用低暗的色调表达朦胧的效果?你们用怎样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放学习资料,也可上网查找,第二节课时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知识基本问题,小组代表反馈汇报,教师点评给出参考建议。

(三)融印象派修拉艺术——“以问题为导向”生发对意境美的理解

1.通过问题引导生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深度理解。在欣赏画家修拉作品时,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保持对印象主义风格认识,并指出画家修拉与早期印象主义风格的区别和差异。根据目标分析,梳理出问题的导向:(1)印象画派严谨的科学的光色观察世界方法;(2)印象派利用色彩的纯度、明度、色相差异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3)印象派化情节为主题,描写当代的生活,喜爱风景,注重明暗效果。

2.通过问题引导生发学生对光、色的深度表达的理解。当少儿进行光色表达时,以往的写实方法很难满足需要。因此,就需要通過引导他们更多地采用点画法,如怎样点彩笔触更能呈现光色的效果?光色在画面中的效果与点的大小、方向、多少有没有关系?通过问题促使他们运用游动笔触在画面中让意境的表现更为突出。

3.通过问题引导生发学生对形式表达的深度理解。由于印象画派的表达需要瞬间捕捉光色,这时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如点彩画中的形象如何才能适度概括?怎样让点彩画整个作画过程变得生动富有意境?具体的问题使得学生在紧迫的环境下能更加有效地进行主观取舍和表达。

(四)绘印象派修拉艺术——“以问题为导向”抒发对意境美的表达

罗恩菲德在儿童美术表现理论中,提出了“视觉型”与“触觉型”的概念,强调儿童的创造力很大成分来自感知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以问题引导,让学生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身体触摸的感受,迁移出对形象的表现能力。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既怀有一种神秘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以上感觉训练的同时,进行创造力的训练。

1.以问题引导学生表达绘画的形式语言。根据学生对形象化的事物容易接受的心理特点,教师对照画家修拉的素描作品,从明暗、笔触、空间等形式要素启发学生先进行实践,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以更自由的方式去表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如修拉塑造形象时是如何塑造轮廓的?修拉如何从一切偶然与意外之中提取形象,从而获得可以给人以诗歌般享受的表现方法呢?这些和谐的曲线如何从制约到平衡?我们是否可以用铅笔画的密集线条去模仿实践呢?

2.以问题引导学生表达意境美的效果。在少儿表达时,教师引导他们从明暗入手探究光影与大自然的关系,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如素描是否可以表达意境?与色彩表达的手法有什么区别?表达方法是怎样的?教师先通过素描的作品实践让学生理解修拉,为色彩表达奠定基础。

四、结语

当今,教育正处于核心素养全面改革阶段,“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教育品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被提到了全新高度,少年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模式也必然要做出调整,跟上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夏武.象罔之境——对修拉素描的再认识[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猜你喜欢

意境美印象派
名家/[法国]毕沙罗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传入、批判、正名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拍卖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