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0-12-18李娜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代圣人和各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强调东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中国传统文化中杰出的思想和观念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现今,传统文化已经纳入学校教育,并将美和德紧密结合,逐渐成为创新教育理念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美学和人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技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深厚的思想内涵。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继承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引入音乐教育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音乐教学;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127-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娜.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20):127-129.

中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审美教育课程,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和必然的使命。本文将详细讨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传承路径。

一、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的历史底蕴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礼”一词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关于“礼”的文化有很多史料。“礼乐”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阶级统治、社会秩序、宗教传统、道德水平、世界生活方式、个人自我完善等方面,充满智慧。“礼”体现了自我完善的意识,对世界万物的尊重,对自我反省,对秩序的遵守和对欲望的克制。礼节和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政治体系,为人类行为和人类目的建立了制度体系,使社会环境和政治治理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音乐的基础是强调尊重和秩序,周朝的“礼乐”并非仅限于礼仪和音乐,而是独立产生,延续了夏和商两代人的礼仪规范和音乐传统。“礼乐”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升华,使其不仅限于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而且赋予了其深厚的人性意识形态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孔子强调,“礼乐”的基本思想是自我克制和尊重,表达对秩序的克制,对人、祖先和天地的尊重。孔子曾提醒学者注意“礼乐”制度背后的精神内涵,他认为,礼乐不仅表达了礼仪、秩序和外部制度限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传达了礼仪道德自我反思和主观意识所包含的精神主题。在仪式音乐中,音乐是仪式的载体,而仪式是音乐的升华。音乐是表达“礼”的一种直观而具体的方式,由于“礼”的思想行为,音乐的演奏更加集中、优雅、礼貌、投入,使得音律变得更加和谐和优美。

在中国历史上,“礼”与“乐”两个字的结合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形式也非常多样复杂,周朝就有“礼乐制度”。在现代,“礼”与“乐”的结合也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讲授音乐知识、中国传统音乐系统、音乐文化习俗、音乐创作技巧和音乐作品可以感受到古代学者对“礼”的理解和“礼”与“乐”的丰富含义。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研究思想家的音乐思想,评价传统音乐作品,可以感受到“礼”与“乐”相结合的积极意义。

在封建政治制度中,“礼”也成为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秩序、麻痹和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礼”和“乐”意义重大,不应该单纯地成为政治统治手段,这违背了欣赏和体验音乐的初衷。遵循自然,坚信真理,辩证地看待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

二、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其他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我国民族音乐涉及面广,无论是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是在遥远的国家,都有着我国民族音乐的痕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因为它源人类文明活动和人民生活,反映了各个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真实感受,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投影。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四五千年前,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原始的音乐和舞蹈,这些原始音乐和当时文化相互融合,使古代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国各个时代蓬勃发展。

艺术和文化关系密不可分,民族音乐是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民间歌曲的表现更加明显,对民间艺术文化背景的诠释是基于人类文明史、政治史和艺术发展史的视角,基于艺术规律对民间艺术的内在逻辑进行的分析。

民族音乐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娱乐,是劳动人民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真实体现,也是几十年来、数百年来几代人的思想传承。民族音乐源自世界变化的文化经典,在历史的河流中,民族音乐经历过时间的多种考验,最终变得愈加完美,成为人们思想、情感和精神的结晶。

民族音乐是一个人音乐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民间智慧的重要体现。民歌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包括哲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化、社会学等。这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面对民族音乐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了使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基于文化人类学和时空概念的共同观点将民族音乐视为动态的。

民族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内容和形式一直都在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不断散发出艺术活力。在我国文化的影响下,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风格,所有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地音乐色彩,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

民族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歌剧和器乐。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流派、形式、风格和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民族音乐的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习俗多种多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通常是口头创作的,是为满足口语文化的需要而进行的口头教学,这让音乐的形式和发展方向更加不确定。民族音乐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主要是下层人民,来自生活和各种人类活动,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民族音乐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受到每个人的喜爱,进而展现出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一些中国民族音乐并没有完全偏离原始的艺术形式,例如各种圆号、乐派旋律等,它们仍然具有实用性和表达性。尽管这些原始的艺术形式相对简单和贫乏,但它们直接反映了当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从某种角度看,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一种具有丰富背景和特殊精神内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民族音乐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更具音乐性、精神性和内涵性。因此,我们不能将音乐视为一种普通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从认可的角度准确地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总之,只有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我们才能理解中国艺术的精神;只有正确把握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

在各种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正在逐渐减弱,所以有必要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让中小学生在对音乐和风俗的纯粹认识中感受到优秀的民族音乐的文化积淀。大众和学生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更多是由于缺乏感知和实践意识。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民族音乐和民间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发掘和感受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教学与剪纸、皮影戏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音乐扩展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含义的理解。所以,要增加在中小学引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教授音乐的力度,中小学音乐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而是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

随着全球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再享受多种丰富的文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当前的中小学生还不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很多伟大的作品,它们是经典音乐的传承,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位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中小学人生价值观尚未定型,所以,在中小学阶段把传统音乐引入音乐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中小学学习音乐不仅是学习音乐知识,更是基于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过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并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技能。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到中小学音乐课中,可以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并使中小学生通过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音乐课程是继承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四、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传承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针对目前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传承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结构。为了促进高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必要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建立高质量的人文教育课程结构,并提高学生利用传统文化理解音乐的能力。高质量的教育宗旨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并从总体上改善学生的人文科学观。教育质量一直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在的要求,是高质量教育的突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结构是不同常规学科课程结构的,如果太过重视知识学习而忽略其文化内涵,那么就与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概念背道而驰。

第二,改进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结合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总体教学思想模式,是对教育学科的理性理解和主观要求,具有反思、规范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民族音乐教育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需要将文化与音乐结合起来。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遵守所有民族音乐文化平等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民族音乐文化。

第三,开拓创新思维,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课融合。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音乐氛围和情境,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提出问题以激发课堂气氛,并且将传统文化学习整合到教师职业培训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是指通过创新意识和思维活动来发展创新思维和培养调查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发展。

第四,培养教师学识,提高民族音乐教师传统文化素质。民族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中小学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素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倡导一种完美的传统文化,并从识别符号转变为对文化的理解。教师还需要提高民族音乐专业技能,并创造性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最后,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音乐教学水平,挖掘和利用各种媒体中的音乐教学资源,提高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才能能够在课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基础进行教学。

第五,优化教学材料,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合。音乐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教科书的建设要树立质量意识,强调民族特色,精心选择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文化内涵丰富的歌曲,以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材还需要强调实用性和学术价值,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品味和文化情调。除了教科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用各种多媒体展示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视频、教学用的电脑、学校广播等。

第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民族文化在中小学音乐中的传承方式。作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并利用信息技术使中小学生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和民族文化与世界融为一体,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并享受民族音乐,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民族音乐和文化实践。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协作的有效手段,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悠久,需要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的表达引入创新,并为学生提供了获取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和应对传统文化的新机会和方式。利用学校廣播播放民族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让中小学生无形中处于民族音乐文化氛围之中。

五、结语

中国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为中国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世界音乐中的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做出了贡献。有人说,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文化传统,则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显示了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支持“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努力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从传统文化中重新继承音乐文化,同时使音乐教育获得新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和大众通过学习音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为此,将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体验中国文化的深度,并意识到中小学生的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1]曹越.传统文化进校园视角下初中音乐课程开展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29):27-28.

[2]李桂梅.对中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区域音乐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探索[J].农家参谋,2019(1):180.

[3]李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孟冬琪.音乐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4.

[5]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民问音乐概述(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娜(1984—),女,山东省,本科,研究方向: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少年力斗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