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曲集《天鹅之歌》演唱与教学(二)

2020-12-18王雷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摘要】笔者在声乐学习及研究过程中演唱了众多德奥艺术歌曲,特别对舒伯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德国学习过程中,通过导师给予的练习和自身不断的摸索,结合语言方向的研究及相关练习,解决掉歌唱中遇到的诸多障碍。笔者从歌者、教师等不同视角深入研究,以舒伯特《天鹅之歌》“Schwanengesang”曲集的部分内容作为载体,分析在演唱德奥艺术歌曲中遇到歌唱与语言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天鹅之歌》;德奥艺术歌曲;歌唱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087-04

【本文著录格式】王雷.声乐曲集《天鹅之歌》演唱与教学(二)——语言与演唱技术应用探究篇[J].北方音乐,2020,10(20):87-90.

引言

德奥艺术歌曲创作多选自爱情故事或赞美自然等类型的诗歌作为创作素材,但对于歌者语言方面的研究则需要对德语进行深入学习,了解这个庞大的体系。但早期德奥艺术歌曲作品大都结构相对简单,且演唱中都朗朗上口,特别适用于声乐初学者作为日常训练曲目,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声作为艺术歌曲表演中重要的音乐传播载体,声乐演唱技术不容忽视。声乐演唱技术的不断完善是每位歌者毕生追求的方向和目标。过硬的歌唱技术对于嗓音保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中语言对于声乐技术和作品整体完整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德奥艺术歌曲语言教学现状

在我国众多关于德奥艺术歌曲中涉及到舒伯特的文章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数是以作品分析和音乐史学类内容的理论性文章居多,但对于青年歌者真正具有演唱指导性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笔者始终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积累的原则,查阅德语文献,观摩、参与众多艺术歌曲业内公开教学课。通过多年不断的积累,从歌者和声乐教师的不同视角,以舒伯特《天鹅之歌》中部分歌曲作为载体,对艺术歌曲语言及相关部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在德奥艺术歌曲学习、教学中遇到的语言类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经过几代声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的声乐演唱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歌唱语言方面,中国传统的歌唱及戏曲咬字非常讲究,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性,我们在演唱诸如德语艺术歌曲等西文曲目过程中,仍存在语言方面的深度问题。

二、德奥艺术歌曲与语言间的关系

笔者赴德系统学习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来,得到了Prof.K?hler Markus、Prof.Wild Waldemar等专家的悉心系统、针对性指导训练。Prof.K?hler是德奥艺术歌曲大师Fischer-Dieskau的高足。Prof.K?hler认为:首先过硬的演唱技术是完成艺术歌曲演唱的前提必要性条件,他始终强调对于外国歌者演唱德奥艺术歌曲要特别重视并解决语言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从歌声中更加深层次地展现德奥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诗歌间的深层次融合。(而不是类似于歌唱发声练习一样的读谱或模仿他人歌唱)笔者选取舒伯特《天鹅之歌》套集中具有一定语言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第一首《爱的信使》“Liebesbotschaft”和最后一首《信鸽》“Die Taubenpost”作为载体,从歌曲创作及演唱语言角度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声乐教学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研究。[1]

歌唱中的语言优势是其他音乐表演门类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语言和音乐在人声的支持下,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他人。即:表达的情感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都是在歌词完成后进行谱曲二度创作的。德奥艺术歌曲也不例外,特别是舒伯特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词曲作者的文学乐谱共同体转换成为语言与音乐结合的共同体至关重要。

《爱的信使》是托比亚公司整理舒伯特作品出版《天鹅之歌》这部作品集的第一首,歌词作者是德国詩人雷斯塔(Ludwig Rellstab)。《信鸽》是这部作品集的最后一首,歌词作者是奥地利诗人赛德尔(Johann Serdl)。舒伯特谱曲创作的这两首作品虽然都是表达对爱的思念和憧憬的内容,但从音乐描写和诗歌体不难看出,主人公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从作品对比分析的角度来讲,他的这些音乐作品更像是自传体音乐小说。不管是从音乐对诗歌文学的再次渲染,还是歌者与钢琴间的完美配合,给表演者和观众更多的二次创作空间。所以,艺术歌曲表演者(歌者和钢琴伴奏)不可忽视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语言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所在。

三、德奥艺术歌曲歌唱语言应用

(一)艺术歌曲中语音的重要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但在《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两部声乐套曲创作过程中使用年轻诗人缪勒的诗歌进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艺术歌曲经典之作。

笔者通过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现制约我国青年歌者演唱德奥艺术歌曲的基础性歌唱障碍,大部分发生在德语语音部分。由于我们的母语与德语语音存在较大的语音差异性,使得我们的语音咬字困难度明显高于如日本、韩国等其他声乐水平较高的亚洲国家。

德语的语音有着明显可寻的规律,但辅音部分是它的语音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演唱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我们的年轻学生经常在词尾如-n,-m,-r,-l,-ch,-t,-b,-d等出现咬字不清现象。可单独采用词尾练习的办法进行训练。特别要注意:口腔开度、舌位的摆放、牙齿的摩擦音和双唇的爆破等是德语语音的难点和要点,以《信鸽》部分段落为例,就充分展现了这些基本特点。

外语语音部分的学习在初级阶段离不开模仿,通过范读录音、录像反复推敲(通过给自己录音录像进行对比)。

德语语音除了词尾的特殊性以外(谱例1),如-b、-e、-d、-r这样的单辅音,-ft、ld、-st、nd这样的双辅音更要注意。

在演唱过程中,词首的咬字也不容忽视。如(谱例1)ein、und、ist这些单词的首字母前没有辅音,但在演唱过程中要避免这样的元音开头单词和它前面的单词尾音出现歧义现象。如taub in 在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 tau bin 的歧义问题。所以,在遇到元音开头的句中词时,要保证前词的辅音咬字速度和元音开头单词的元音准确性。

在德语咬字的词尾-m、-n的情况是中国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部分学生为保证句尾-m或-n的准确性而缩短前面的元音时值,部分学生为了保持元音没有完成好词尾的辅音咬字,任何情况下牺牲元音、辅音时值和准确性的咬字都是不可取的。这是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需要歌者和教师通过反复有效的练习来完成。

汉语语音中弹舌几率出现非常低,但在德语语音中-r和-l的练习不容忽视。部分学生由于舌体的结构和日常说话咬字的语言习惯,没办法完成-r的弹舌咬字,并与-l混淆。在北部德语地区讲话-r会使用小舌弹舌(软腭被气流震动),在歌唱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通常建议使用大舌弹舌(舌尖放松,气流催动舌体震动),目的是让远处的听众更清晰地听到-r颤舌音。如使用小舌颤舌音会应用到软腭,干扰发声的同时,-r的颤舌传导性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清晰地歌唱语音咬字不仅是声乐学习的基本要求,更是演唱好德语艺术歌曲必备的条件之一。需要通过唇、齿、牙、舌、喉间的积极配合,同时,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练习。

(二)德语语言对于演唱技术的影响

良好的歌唱咬字习惯是优秀歌者的必要条件之一。歌唱是语言中的音乐艺术,切不可因为所谓片面追求发声技术而忽略咬字,更不可因为不完善的发声技术故意降低语言的准确性。这无疑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观点,将造成作品完整性致命缺失(丧失语言在歌唱中的表达作用,即丧失歌曲演唱优于其他乐器的语音优势)。中国戏曲行业有着“字正腔圆”的说法,同样,在演唱西洋作品中,良好的咬字习惯会使得作品的整体表达力更加完整准确,语言准确性是每个声乐学习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优秀歌者在中文歌曲演唱过程中,大家之所以可以听到顺畅的声音,则是过硬的发生技术由保持较好的声母决定的,咬字的清晰度则是由韵母决定的。(诸如某青年教师一味追求腔体打开,将声音机能优秀的学生训练成为腔体僵硬的发声机器,殊不知肌肉具有记忆力,可能造成青年歌者一生的歌唱问题),失去了语言独特的表现魅力。特别是口腔归韵速度慢,咬字不到位问题,造成咬字不清的现象,感觉嘴里有个热山芋。如:“群”字咬成“却”。)

中国传统戏曲在行腔咬字上经过对语言特点细致研究,如咬字十三辙训练:姑苏类、怀来类、灰堆类、遥条类、由求类、言前类、人辰类、江阳类、中东类,换腭与穿鼻韵母,翘舌与舌齿声母,L和N的区分等都非常讲究。汉字的发声特点由单音节、多音素及拼切成字组成。根据汉语传统歌唱理论包括“出声、引腹和归韵”[2]。

我国在室内乐演唱范畴起步较晚,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德奥艺术歌曲的语言咬字与中文声乐作品存在较大差异性。德奥艺术歌曲经过几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完善体系和高标准化的大流派。(诗人“词作者”、作曲家、歌唱家和观众群体。)

歌唱语言与发声技术相辅相成,舒伯特艺术歌曲作为日常训练的优秀教材,对于提高整体演唱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经过文献记载和自身与教学应用,可采用单独练习元音的方法,即通过元音的保持和转化的单独性发声练习,达到提高声音质量的目的。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和实践应用证明,目前这个练习只能用于西文歌曲。以舒伯特《爱的信使》为例进行图解分析:

原歌词:

单独元音练习:

通过反复元音单独旋律性训练,达到元音切换规格统一和声区。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继续使用歌词和元音交替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最终达到训练目的。

(三)德语歌词中的艺术表现力

以《信鸽》为例,舒伯特大胆运用了多次转调来改变音乐色彩,为表演者提供更加鲜明的情緒变化。如:反复的Kennt ihr sie段落,多次进行歌词反复,运用不同的音乐色彩。歌者就要避免出现呆板的重复性演唱,通过分析乐谱和前后段落的歌词进行音乐表现力方面的精心处理。此时,歌者的语言与音乐表现力是其他门类音乐无法超越的。

这首105小节的歌曲舒伯特使用了5种调式交替转换来丰富作品的音乐色彩和戏剧效果。通过信鸽的形象仍然传达对爱的渴望,优美轻松的旋律间展示了他对未来的一种态度和内心变化。整首作品伴奏部分,右手始终采用带空拍的切分音节奏型,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信鸽飞翔的律动。从歌词和音乐律动分析,通过信鸽展示出一个充满希望,但又无法摆脱伤感的人物形象,这可能也是舒伯特内心的写照。

四、声乐技术要素

演唱德奥艺术歌曲在注重咬字发音、歌曲戏剧及音乐表达的同时,声乐演唱技术也不容忽视。人声是艺术歌曲中最为重要的传导媒介,对作品表演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德奥艺术歌曲演唱技术有别于歌剧演唱时的声音技术。首先是演出场地不同,歌剧演唱需要更多音量使声音穿过布景、乐队送到每个听众的耳朵里。艺术歌曲演出的场地通常属于室内乐范畴,更加注重声音的灵活和操控性及戏剧音乐表现力,在曲子中的流畅度是声音技术应用的重点。青年歌者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无疑是对声音健康非常有益的。德语语音特点对于初学声乐者、声音苍白者具有微妙的治疗效果。

(一)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时对气息灵活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注重声带与气量、气压间的配合(多数初学者没有解决好气压和气量间的关系)。同时,支持较长乐句的连贯性同样需要气息的支持,尤其在歌唱练习初级阶段尽量避免追求大音量而增加声带多余的负荷。笔者通过一手资料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一组(五个连续性动作)无声高效的气息练习和歌唱辅助动作练习分享给大家。

首先,寻找一块平坦柔软的区域(建议使用瑜伽垫)保持跪式,膝盖和髋关节间的距离保持同样宽度,双手间距离与肩膀保持同样宽度;大臂、大腿同身体保持90度夹角。将臀部慢慢坐到小腿上(此时应当保持鼻口同时吸气的呼吸道开放状态),保持身体低位运动的同时,以膝关节为轴心整体前移(鼻口同步呼气动作同样保持吸气开放状态)。双臂作为支撑循环回第一个动作,但要保持背部用力作为气息保持点(做鼻口吸气开放动作)保持三至五秒。接下来循环回上一个动作,(保持鼻口呼气动作开放状态)。最后将臀部再次坐到小腿上,保持低头含胸的吸气呼吸道开放动作,缓缓将身体保持跪式直立。(注意:要保持呼吸动作的切换连贯性一气呵成。在这个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以后,可以在最后吸气动作完成后直接连接歌唱发声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增加歌唱过程中(呼气过程中)呼吸道的开放度和气息位置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气息支持作用。

但对于理解片面的歌者会单一错误认为咏叹调演唱难度要比德奥艺术歌曲高,在演唱过程中使用了较浅的气息位置缺乏支持,使声音造成卡挤、声带用力过多、舌体下腭僵硬等不良肌肉紧张现象。[3]在歌唱时要始终保持鼻口同时吸气的开放状态,达到横膈膜下降,腹壁外扩,整个胸腔达到饱满状态(但要避免呼吸道僵硬、吸气声音过大过慢现象)。随着音高的变化(特别是高声区)可以用腹肌收缩的办法,得到更多的气压支持。

(二)歌唱过程中的腔体调节

歌唱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气息位置和气量、气压间的关系与支持,同时,腔体的调整对歌唱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腔体的使用关系到音色、声音位置、音量及声音灵活性等众多方面。对于腔体的运用,歌唱站姿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演唱实践及教学应用总结出外界调整腔体开度练习,分享给青年歌者,希望对于演唱,特别是需要灵活变化的德奥艺术歌曲演唱有所启发和帮助。练习如下:

保持身体重心平衡的歌唱站立姿态,将双脚调整为脚尖相对的内八字站立,同时,将肘部外翻至掌心朝外。此时身体从头颈到背部、臀部肌肉将整体呈现向外扩张的兴奋状态。在此动作保持的基础上进行练唱,将体会到更多的歌唱腔体空间感,达到意想不到效果。

(三)不同音型的演唱技能

歌唱是通过气息支持下,声带闭合发出基音(即张嘴吐舌发出的声音),经过共鸣腔体美化声音的过程。笔者同德国女中音歌唱家Susanna Wild学习到,用于气息和共鸣腔体结合的有效练习方法:

首先,保持双脚微分开,身体直立。在发声过程中做躬身屈膝动作,使身体对角肘关节和膝关节接触。(左肘对右膝、右肘对左膝)在辅助运动和歌唱同时进行中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属于正常现象。这个练习会充分调动歌者的呼吸潜能,最大程度地增加歌唱所需的气量和气压。

在保证气息、声带运动与腔体间配合的同时,为了满足德奥艺术歌曲的表现力还应该增加不同音型的演唱技能。如:持续音演唱是歌唱技术的基础,很多技术不太过关的歌手由于喉部压力过大,气息不稳定造成颤音。(出现大幅度波动,使音准出现问题)可通过解决气压和声带拉力比例进行解决。

圆连音需要在持续音练习的基础上解决音程跳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德奥艺术歌曲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演唱要求(要求音乐连贯的作品)。圆连音同时也需要结合声音的强弱控制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在德奥艺术歌曲中(曲集《天鹅之歌》也不例外)作曲家都会使用装饰音,所以,歌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如倚音、琶音、跳音、叹音等。

(四)德奥艺术歌曲与声乐技术训练

舒伯特时代,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非常注重歌词(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更加突出作品的整体戏剧性。与此同时,演唱舒伯特、舒曼等众多作曲家的多数声乐作品都非常有益于歌者的嗓音健康。所以,不管是在日常初学者的教学,还是顶级歌唱家的室内乐音乐会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曲目。

五、结语

对于我国青年歌者学习演唱德奥艺术歌曲来讲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长时间不断地探索与不懈的追求。从德语语言角度进行分析,演唱中的歌词受日耳曼文学影响多为诗歌体,有别于日常的德语结构特点。但是,如果能够系统地学习德语语音、语法和会话,必然对综合演唱能力起到巨大的提高和帮助作用。

歌者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是制约我们(作为非德语区)演唱最困难的因素之一。演唱者不仅需要学习了解语言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德奥文化及历史背景,特别是能够广泛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和欧洲同时期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美术、戏剧等)。

然而,歌声中语言的表达是朗诵的再一次升华,语言中歌声的魅力是音乐门类中其他乐器无法比拟和超越的。笔者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学习,同时结合演唱教学实践,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通过舒伯特《天鹅之歌》中的《爱的信使》和《信鸽》分析德奥艺术歌曲语言方面的演唱方法和教學实践经验。

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与学习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是每一位室内乐优秀歌者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舒伯特声乐曲集《天鹅之歌》是他创作成熟期的最后一些优秀作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学习研究德奥艺术歌曲语言相关方面的歌唱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雷.德奥艺术歌曲语言要素探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2).

[2]宋承宪著.歌唱咬字训练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王雷(1982—),男,汉族,北京,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