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歌曲《苏州夜曲》研究日本音乐家的中国情愫

2020-12-18熊璞霖李韧杰吴振宇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熊璞霖 李韧杰 吴振宇

【摘要】由西条八十作词,服部良一作曲,李香兰演唱的名曲《苏州夜曲》,词曲浪漫优美,充满了日本音乐家对中国古典美的幻想,极剧江南韵味。在二战时期,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一代日本音乐人吸收西方的流行音乐技法,并配以如中国古典诗句般郎朗上口的歌词,在中日两地广为传唱。如今,人们已经忘记此曲曾经的政治因素,而那时的音乐人所寄托的那些美好情愫却仍然被歌颂。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大数据在流行音乐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的音乐人又该如何去吸收他国的创作技法,去模仿甚至还原地域、民族的音乐特点加以糅合,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优秀音乐作品,并以此展望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

【关键词】《苏州夜曲》;服部良一;李香兰;战时音乐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058-03

【本文著录格式】熊璞霖,李韧杰,吴振宇.从歌曲《苏州夜曲》研究日本音乐家的中国情愫[J].北方音乐,2020,10(20):58-60.

前言

中日互为近邻,自古以来两国的音乐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吸收、融合。古代自唐朝日本派遣遣唐使赴中国学习以来,在学习中国古代音乐方方面面的基础之上,积极地与日本原始音乐进行本土化改造,由此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日本古代音乐体系。近代,两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西方列国将两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强制打开,大量的西方文化包括音乐在内对中日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而近代两国音乐都呈现出本土音乐西洋化的特点。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战争的爆发,许多的日本音乐人也踏上了这块魂牵梦萦的大陆,将所感所闻,以及对中日音乐、西方音乐的见解付诸于笔端,谱写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而这种现象并非只是少数个体。在战乱纷飞,两国紧张局势的背景下,这些日本音乐人怀揣着对“美”最纯粹的向往,为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那个年代的日本音乐,探究他们的创作动机,以及分析作品内容,也许能一探日本音乐人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情愫。

一、背景—战争下的“和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淞沪会战爆发,由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政治意义重大,淞沪会战成为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最终,淞沪会战以日军胜利结束,但中国军民的誓死抵抗也使日军扬言“三个月吞并中国”的野心破灭。随后日军长驱直入,仅仅一个月便攻克民国首都南京。至1940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方面是激烈争斗的战场,另一面则是笼罩在战争之下的“和平”。自鸦片战争通商口岸伊始,上海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娱乐产业如井喷一般涌现,使得上海滩呈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早在清末便以纺织业、工商业成为经济重镇。在淞沪会战后,日军以苏州、上海作为宣传大东亚共荣理念的舞台,起粉饰太平、麻痹人民群众思想的作用。随着战争日益胶着,沦陷区内部治安问题日益尖锐,日本当局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期、稳固的殖民统治。便更为重视和完善“以华制华”政策,着重扶植苏州及上海的地方伪政权及其娱乐产业。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以及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华东地区“西风东渐”的思潮最为浓厚。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眼花缭乱的霓虹灯吸引着寻常百姓享受着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同时,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推动了中国音乐西洋化的发展。中国最早的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建立,最早的电影产业在上海发展。学贯中西的音乐家们得以在苏沪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上创作一首首优秀的音乐作品。

同时,随着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进程日益加快,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逐渐形成了一批侨民集聚区。这些异国之人携带着来自故国的文化,在各地繁衍生息,潜移默化之中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之中,音乐文化因其特有的易于传播的特性,使得各国的音乐文化为国人所吸纳,并延伸为一种潮流风尚。

二、《苏州夜曲》的诞生

《苏州夜曲》出自电影《支那之夜》,东宝映画拍摄,由当时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李香兰任女主角并演唱此曲,日本著名演员长谷川一夫任男主角。与其他两作并称日本“大陆三部曲”之一,于1940年6月5日上映。电影讲述了中国女子与日本男性相知相爱的故事,而《苏州夜曲》就出现在两人散步于风景如画的苏式园林间,女主萌生情愫,有感而唱。整部电影意在营造中日人民共建友好的景象,这在当时有着具有粉饰侵略、淡化民族敌视的政治意图。

《苏州夜曲》由西条八十作词,服部良一作曲。词曲浪漫优美,充满日本人想象中的古典中的美好意境。这样一首极具江南韵味,又独具东洋异域情调,并结合西方作曲技法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极大的传唱度,时至今日依然為中日两地的音乐人所演唱。

三、《苏州夜曲》词曲的中国情愫

(一)西条八十的作词考究

“就语音特征而言,日语歌词虽然没有像汉语一样严格的押韵规则,但由于其‘元音和谐的原因,即使不刻意追求押韵,韵脚别具美感。”纵览整段歌词,其长短句交叉的手法,具有中国宋词的一般特点。长句语气舒缓,表达情感细腻婉转;短句节奏紧凑,在音乐设计上与紧张的和弦进行形成对比,感情倾泻而出,形成了复杂与简单、冗长与干练、错落有致的韵律感。现将整段歌词及中文翻译呈现如下:

君がみ胸に  抱かれて聞くは

被你拥抱在怀中,聆听着

夢の船歌  鳥の歌

梦中的船歌,鸟儿在歌唱

水の蘇州の  花散る春を

水乡苏州,花落春去

惜しむか柳が  すすり泣く

令人惋惜的是杨柳在哭泣

花を浮かべて  流れる水の

漂浮着花瓣的流水

明日の行方は 知らねども

明日将流向何方可知否

今宵映した  二人の姿

今宵映照下二人的身影

消えてくれるな  いつまでも

请永远不要抹去

髪に飾ろか  口づけしよか

装饰在发梢上吧轻吻一下吧

君が手折りし  桃の花

你亲手折的桃花

涙ぐむよな  朧の月に

泪眼迷离月色朦胧

鐘は鳴ります  寒山寺

钟声回响在寒山寺

歌词内容极具古典诗词中“借景抒情”之意,西条八十将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船歌”“杨柳”“月照人”“桃花”以及曲末引用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枫桥夜泊》一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优美意境,无一不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致敬,并与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相知相爱完美融合。借古诗之意象,喻今世之良缘,实在是巧妙。

日本与中国近乎是同时期开始了近代化的步伐,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上要更为积极。其表现体现在日常生活表达中也经常以“谐音”的方式将各国单词用于本国用语。诸如日语中“亲吻”一词,在当时已渐渐用英语“kiss”的谐音“キス”(发音为kisu)来替代。但西条八十为了使歌词风韵与中国的古典诗词美类似,刻意不去使用当时风行的英日文混装句。并在歌词尾句以《枫桥夜泊》的意境来结尾,即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也将整首歌曲从单纯的情爱表达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二)服部良一的作曲考究

《苏州夜曲》是一首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式单乐段作品,在旋律和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歌词推进反复三次。在起承转合四句内部及相互關系上,还存在工整的对仗关系:每句皆为4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停顿,四小节为一个乐句的结束;在相互关系上,起句与转句对应,承句与合句对应,这种对应体现在每两句中的后两小节旋律都相互对应。现将全谱整理呈示如下:

歌曲使用了中国六声音阶(bB宫调式),为了丰富情感加入偏音(a变宫),导音的加入使得属功能得到加强,导音对主音的倾向性也能表达得更为充分,从而使得乐曲表现更为婉转细腻。

四、中国情愫的延续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两国作为近邻之邦,在历史上有过数个交流密切频繁的时期。早在唐代,日本便派遣遣唐使赴中国学习,其中就有负责音乐交流的音声长、音长生。这些擅长日本本土音乐的音乐家不光要将中国的音乐文化吸收传至国内,也肩负着将日本音乐传入中国进行中日音乐交流的重任。自此,中日音乐至今依然在不间断地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中国的音乐情愫时至今日依然广泛存在于日本的音乐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日在经济交流上变得越发频繁,也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1988年,中国二胡音乐家贾鹏芳赴日留学,并在日本声名大噪,不仅在日本建立起二胡的音乐考级制度,同时也让二胡在日本音乐界广为使用,其中最为代表的即是1999年著名音乐作品系列《和平之月》。《和平之月》以琵琶、古筝、二胡、扬琴等中国古典乐器和日本筝、尺八等日本乐器相结合,或搭配西洋钢琴、长笛等,并辅以流行、电子合成乐编曲,融合了中日以及西方多种音乐要素,形成鲜明的New age风格。在临近千禧之年之际,中日音乐家融合民族与世界,为新时代中日音乐交流开创了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日]日本侵华歌谣乐谱.昭和十五年.シンフオニー乐谱出版社.

[2]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弓晓峰.日语歌词语言表达特点研究——以昭和时期为中心[D].黑龙江大学,2017.

作者简介:熊璞霖(199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研究方向: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