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书对治理体系研究的呈现及推动

2020-12-18杜专家

出版广角 2020年13期
关键词:皮书蓝皮书报告

【摘要】  在治理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关注、讨论和研究的背景下,皮书作为重要的智库成果,对不同领域或地区的“治理”相关研究进行了连续的、多学科的、跨行业的全景式呈现,推动了这些研究在学术科研、资政决策、媒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以及讲好中国治理进程、传播好中国治理经验贡献了力量。

【关  键  词】皮书;治理;智库平台;话语体系

【作者单位】杜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0.008

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等的简称,是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状况及热点问题进行年度检测,以专业角度、专家视野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某一领域或区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与预测,具有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前沿性、时效性等特点[1]。作为智库报告的主要形式之一,皮书是同一主题或同一机构(团队)智库报告的聚合,对记录中国发展,理解中国道路,分享中国经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governance)作为一种新提法首次出现在正式文件中,不同于之前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或统治,而是更强调包括国家管理者、人民、各组织、各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3]。“治理”概念提出后,相关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地围绕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区的治理主题展开。其中,皮书充分利用自身的研究连续性、学科多样性、深入行业性、视野国际性等优势,连续、全面、深入、广泛地呈现治理研究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为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政决策和媒介教育贡献了力量[4]。

一、皮书中治理相关研究的呈现

皮书对治理相关研究的呈现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治理类的皮书,如《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19)》《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9)》等;另一类是以“治理”为关键词的皮书报告,这些报告分布在各类型皮书中,如“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 3》中的《数字政府: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与公共治理创新的战略选择》、“山东蓝皮书”《山东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中的《2018—2019年山东乡村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国际安全蓝皮书”《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2018)》中的《2017年全球安全治理特点分析》等。治理类皮书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区域治理情况进行专题研究的报告合集,而治理类皮书报告则是在所有种类皮书中以“治理”为关键词的报告。显然,后者的范围更广一些,也更能反映出皮书对治理相关研究的关注与覆盖。因此,本文在皮书数据库中以“治理”为关键词,搜索出2002—2019年所有种类皮书中将“治理”作为关键词的报告,并按照年份、学科、行业、地区的不同进行类型划分和分析比较(见图1)。

1.基于年份的类型分析

从报告量和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12年之前的报告量维持在每年100篇以下且变化幅度不大,而2012年之后,报告的数量和增幅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基于报告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在时间序列上把以“治理”为关键词的皮书报告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平缓增长期和大幅变化期。

在平缓增长期我们可以看到,在皮书被正式命名后不久的2002年,就已经有8篇以“治理”为关键词的皮书类报告出现。其中,出版最早的是“北京蓝皮书”《2002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中的《北京沙尘暴治理的几点思考》。在平缓增长期,治理类皮书报告每年稳定增长,关注的议题也逐渐从最初的环境治理逐渐扩大到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全球治理等。

在大幅变化期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后皮书中以“治理”为关键词的报告量有了大幅增加,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以“治理”为关键词的皮书报告量增幅高达217.8%。分析原因不难看出,2013年是“治理”概念正式提出的元年,所以皮书紧跟党和国家关注重点,推出了很多呈现治理问题和解决治理难题的研究成果,如“生态治理蓝皮书”“互联网治理蓝皮书”“中国城市治理蓝皮书”等权威智库报告。2019年较之2018年报告量有所下降,是因为皮书在快速发展中更注重推出优质研究成果。正如社科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在2019年版皮书评价线上启动会所讲:“经过20多年的沉淀,皮书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2.基于学科的类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皮书中以“治理”为关键词的报告已经覆盖多个学科,其中既有社会科学类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传播学等,也有自然科学类学科,如环境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地球科学等。可见,皮书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治理问题都有覆盖,体现了对治理研究呈现的全面性。

从图2可以看出,报告量超过300篇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类学科。查看皮书数据库中这些学科下的报告可以看出,不同学科报告关注的治理问题各异:隶属社会学的学科报告较多地关注社会治理问题,隶属经济学的学科报告较多地关注企业治理问题,隶属政治学学科的报告较多地关注国家治理问题,隶属管理学学科的报告较多地关注基层治理、城市治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皮书对治理问题的呈现不仅全面,而且有所侧重。

3.基于行业的类型分析

在行业分类上,皮书关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教育,国际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等多个行业的治理问题。

其中,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关注较多,而这些行业也是我国治理研究关注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皮书做到了对治理问题的准确把脉,选取“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行业领域問题进行研究。体现这些治理问题报告的皮书有“低碳经济蓝皮书”“扶贫蓝皮书”“健康中国蓝皮书”等。

4.基于地区的类型分析

皮书不但关注中国的治理问题,而且对世界和主要地区、国家的治理问题都有关注。其中,关于中国治理问题的报告有1085篇,关于美洲治理问题的报告有151篇,关于亚洲治理问题的报告有115篇,关于世界整体治理问题的报告有102篇,关于欧洲治理问题的报告有96篇,关于非洲治理问题的报告有23篇,关于大洋洲治理问题的报告有9篇。代表性的皮书报告有《首都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加拿大环境领域的合作治理模式及借鉴》《2016年日本网络社会治理状况》《中国北极话语权及其提升路径研究》《波兰克拉科夫市治理雾霾的综合管理体系》《南非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新西兰反腐局的制度性研究》等。

上述跨越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皮书研究报告,充分彰显了皮书不但具有“家国情怀”,而且具有“国际视野”,既充分关注国内治理问题,也将世界范围内的治理问题纳入关注领域。这不仅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皮书研创者的思想,增进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认知,而且对中国学者和读者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状况并汲取治理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皮书出版对治理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

1.数据支撑:对治理发展的全程全景式记录

皮书中对治理问题的研究在不仅年份上形成了连续性,蕴含了难得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能够及时反映中国治理研究的发展状况以及许多国际重大治理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翔实权威的研究资料,推动治理研究的国际交流[5]。而且,皮书对治理问题的研究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形成治理大数据,为之后的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近10年,治理报告总数量达3989篇,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100个学科,环境治理、法律服务、社会福利业等101个行业。皮书对治理的记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全程性,而且从多学科、多行业的视角提供了全景式记录。皮书中讨论的治理问题涉及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网络、法治、旅游、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门类齐全。皮书数据及资料的连续性和原创性,为深入分析治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2.资政决策:对治理问题的深入探讨

皮书作为重要的智库产品,凭借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赢得了越来越多政策制定者和参与者的关注[6]。皮书中对治理问题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及建模预测等,对分析、解决和预测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皮书研究使用的是一手数据,而且写作者和编辑出版团队都具有国内顶尖水平,来自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智库(见表1)。此外,皮书中的治理相关研究紧扣现实问题,重视问题导向,对当下治理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专业的分析评价。

3.话语体系构建:增进社会公众对治理体系的了解

话语体系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及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反映了国家的软实力。治理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但需要学术话语的支撑,而且需要大众话语对治理理念及实践的普及推广。皮书正成为一个话语构建平台,为对中国治理问题有深刻理解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其观点的舞台,为对中国治理现状有热切渴望了解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为中国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场域[7]。因此,皮书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不但适合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专业人员阅读,而且适合关注治理问题的一般民众阅读,有利于增进民众对治理的认知,为中国治理话语体系的构建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治理研究领域皮书出版的未来展望

1.实现对治理体系的更好覆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内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目前出版的皮书基本覆盖了这些领域,如“发展和改革蓝皮书”“法治政府蓝皮书”“行政改革蓝皮书”“经济蓝皮书”“文化蓝皮书”“社会蓝皮书”“生态治理蓝皮书”“香港蓝皮书”“澳门蓝皮书”“公共外交蓝皮书”“反腐倡廉蓝皮书”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实现皮书对治理问题的更好覆盖,不仅需要更加全面地覆盖国家治理体系所包括的各个体系、制度、政策,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挖掘提升治理能力的潜力点

治理相关的皮书报告是基于学理支撑的,不仅是对治理问题的简单描述,而且是具有研究性的,能够挖掘现有的治理问题及不足。皮书报告不仅描述了治理的“形”,还分析了治理发展的“势”,对挖掘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皮书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推动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入手,皮书正是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区域问题展开的系统性论述,利于从最基本问题着手来挖掘提升治理能力的潜力点。如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法律服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基础民生方面,皮书通过“社会蓝皮书”“教育蓝皮书”“法治蓝皮书”“健康管理蓝皮书”“老年健康蓝皮书”等进一步总结相关治理经验,有利于补足治理短板。

3.传播中国治理成就和经验

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治理成功投来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期待中国通过坚持多边主义、扩大合作来为全球治理贡献新方案,提供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动能[8]。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出版业者的重要任务。皮书通过充分阐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特别是中国治理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成为当务之急。皮书通过打造更多经典智库报告,出版更多外语版皮书和进一步完善推广皮书数据库等,把中国的治理经验更好地介绍给世界。

皮书作为重要的智库成果,凭借原创首发、实证客观、专业权威、连续出版、关注前沿、及时更新的媒体特征,为治理研究的呈现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空间,也为中国治理经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工具,对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讲好中国治理进程,传播好中国治理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曙光. 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谢曙光. 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俞可平. 中国的治理变迁(1978~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谢曙光,吴丹. 皮书与当代中国研究[J]. 出版广角,2016(13):20-23.

[5]谢曙光. 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第三版)[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6]谢曙光,吴丹,蔡继辉. 皮书研创与当代中国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谢曙光. 中国皮书发展报告(2019)[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8]燕继荣.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皮书蓝皮书报告
刍议皮书出版中编辑的作用
2018年“宁夏系列蓝皮书”正式发布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上海投资蓝皮书》发布
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可信计算联盟联合两家机构启动蓝皮书编纂工作 我国首本《信息安全蓝皮书》即将编撰发行
皮书:新一轮的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