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及展望

2020-12-18

中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业知识产权种子

(河北省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石家庄 050051)

种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和种业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要加快促进种业创新发展。这些都反映了种业之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动,在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种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多,企业的实力有较快的提升。随着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种业发展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全球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呈现出显著的新特征,世界种业正经历着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全球种子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跨国种企巨头集中,推动了优质资源整合、优势业务重组,种业与农化、信息、生产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放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国种业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我国种业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种业任重而道远。

鉴于此,从种业安全保障、种业科技创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科技体制改革、种子企业竞争力、互联网视角下的种业发展等角度对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种业安全保障

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也是种子产业的基本功能定位之一[1]。大量进口和外资的进入引起了我国学者对大豆产业安全的担忧,邸娜[2]通过构建产业安全评估体系,从量化的角度证实了这种担忧,并找出成因及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杨辉[3]研究发现我国种子产业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但是外资在资金、技术等关键资源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使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着来自外资的巨大威胁。张宁宁[4]、崔卫杰[5]认为外资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威胁主要来自种子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对大田作物的影响不断加深两个方面,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对粮食安全的控制能力。邵长勇等[6]、张永强等[7]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挖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种业市场化后,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尽管我国非常重视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中也确实完善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制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刘振伟[8]提出构建完善的现代种子产业法律制度是保证种子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

2 种业自主创新

吴爱华等[9]以我国部分种业企业为例,从资料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和管理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商业化育种发展提供参考。万丙良等[10]在改革种业成果权益分配关系,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张馨[11]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独特性的种业创新成果价值评估模型,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成果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利益,希望能为未来种业创新成果价值评估方面提供启发。张丽英等[12]提出以自主创新选育推广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蔬菜品种为载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带动蔬菜民族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经验探索之路。李书峰等[13]以中国种业企业为研究主题,依据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互动原理,对中国种业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梳理阶段发展动因,从而发现了自主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螺旋式促进发展关系,为中国种业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3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自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建设新品种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而且2016 年新《种子法》加大了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陆福兴[14]提出构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种业安全的体系,要从政策、法律和管理等三方面着手。陈红等[15]讨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发展现代种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应尽快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加强植物新品种审查和测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宣传培训与引导,以及深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等政策措施。王宇等[16]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整理,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在品种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品种权申请、市场推广等意愿的影响,提出完善作物转基因育种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任静等[17]利用专利和品种权数据,对跨国种业公司并购形成的知识产权积聚重组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了国际种业新格局的变化特点,以期为我国种业兼并重组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陆福兴[18]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民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提出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务之急。

4 种业科技体制改革

2013 年12 月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 号,以下简称《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出科技资源要向企业流动,并且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才资源、技术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张健等[19]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种业新政,分析了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科企合作现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企合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刘德畅等[20]分析了当前我国科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种业科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从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深度合作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有利于提升科企研发能力和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余茜等[21]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种业科企合作实现机制的理论研究框架,分析目前种业科企合作的现状以及合作机制要素对科教单位参与合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完善种业科企合作机制关键在于加强合作的深度,实现合作体内部制度的明晰以及外部环境的引导与支持。陈俊红等[22]总结了6 种科企合作典型模式,针对科企合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完善种业改革政策、加快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和推动科企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5 种业企业竞争力

刘甜[23]分析了当前我国种子企业竞争力现状及问题,提出种子企业是带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振兴民族种业,既需要政策的有效落实,又需要相关法律规程的日趋完善,更需要企业自身育繁推实力的加强。童海军[24]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式,对浙江种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优势,发现劣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侯军岐[25]通过对我国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和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种业领袖企业案例的分析,发现我国种业企业普遍大而不强,进而研究提出选择“精品种子”进行研发与生产、打造过硬的种子育种研发平台、建立种子价值营销体系、推行精细化服务、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的重要对策。陈永红等[26]立足我国种业企业实际,通过数据比较与详细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种业基本处于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转型阶段,总体上表现为“多、小、散”的发展格局。郭东伟等[27]认为种业的竞争核心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种业人才的竞争,他们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种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种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性意见。

6 互联网视角下的种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营销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促进种业营销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撑。我国种子产业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种子网络购销的信用与监管、技术和服务等问题未得到考虑和有效解决,国内种子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滞后和缓慢[28]。“互联网+”在变革营销模式、降本增效、信息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刘琪龙[29]提出了3 点“互联网+种业”提升现代种业的实施策略,分别是完善建设电子商务营销终端、完善构建独立的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售后服务管理模式。赵汝坤等[30]认为种业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各有其优缺点,二者无需对立,应优势互补,长期共存。

7 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发展展望

7.1 研究中的不足尽管我国种业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或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种业存在的问题,或利用某种方法进行产业评估,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亦或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发展建议。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1)研究多基于表面,通常只从某个环节或某个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种子产业的专项研究,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应该把种子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从政策、制度、法律、经济等多角度加以分析。(2)定性研究较多,一般是借鉴国外的现有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应从我国国情、种子产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建立系统的、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研究指标体系。(3)应用研究较多,缺少比较研究。通常是基于某个评估方法如AHP 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波特菱形理论、Topsis 法等的应用研究,缺少对各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境评估过程中,各个方法是存在差异和优劣的。(4)研究视角缺少创新,跨学科、交叉性、多视角的研究较少。例如种业知识产权主要侧重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缺少对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竞争力研究多忽略市场经济效应等。

7.2 未来发展展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种业发展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种子产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以网络、电脑、数码、光纤、多媒体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种质信息应用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之一,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新方法、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进入种子行业将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我国种子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必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对于种业发展的研究也会更加丰富和深入,这些研究将更加有利于我国种子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种业知识产权种子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桃种子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可怜的种子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