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响水县水产养殖现状调研及推进措施

2020-12-18朱于来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响水县水产品渔业

○朱于来

一、响水县水产养殖现状

(一)基本情况

响水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6万亩、淡水养殖3.8万亩。2019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6.4万吨,其中淡水养殖2.36万吨,海水养殖2.65万吨,内陆捕捞0.49万吨,海洋捕捞0.90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4.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3亿元。淡水养殖产量中,鱼类养殖产量21668吨,甲壳类养殖产量1813吨,贝类养殖产量156吨,观赏鱼类37611尾。海水养殖产量中,鱼类养殖产量3578吨,甲壳类养殖产量为2013吨,贝类养殖产量20136吨。

(二)发展现状

1.水产养殖品种逐年增多 经过多年来不断引进和养殖试验推广,全县养殖品种逐年增多。淡水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鱼、鲶鱼、黄颡鱼、乌鳢、黄鳝、泥鳅等鱼类及克氏原螯虾、青虾、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虾蟹类;海水养殖品种主要有梭鱼、鲈鱼等鱼类和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虾蟹类,以及青蛤、文蛤、缢蛏、杂色蛤等贝类,还有海参、海蜇等。

2.特色水产品养殖精彩纷呈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8万亩中,名特优新的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6万亩,占比77.6%。特色水产品产值占比84.2%,特色水产品效益占比85.6%。

一是引进海参养殖。通过招商引资,以海安县海辰集团公司为建设主体,建设规模达1万亩,其中,海参规模养殖面积6000亩。通过对养殖塘口整理、管道增氧、网箱配套等,实现亩均效益6100元左右。

二是开展日本对虾二茬养殖。2012年浙江老板张青春从山东引进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探索性开展了生态养殖新模式300亩。第一茬苗种放养时间为4月中旬,放苗密度为7500尾/亩(最适密度6000尾/亩),投喂生物饵料主要为蜾赢蜚,当虾生长到5cm以后开始投喂麻虾、冰冻卤虫,生长至8cm后投喂海瓜子、蒸熟小鱼等。至6月底起捕,平均规格约100尾/公斤,平均产量25-50公斤/亩,高的产量达55-60公斤/亩,平均收购价格70-90元/公斤。二茬放苗时间在8月初,放苗密度5000-6000尾/亩,至10月底开始起捕,平均规格60-80尾/公斤,平均产量30-50公斤/亩,高的产量达60-70公斤/亩,收购价格160-200元/公斤。第一茬养殖以增加放养密度来提高养殖产量,第二茬养殖以追求产品规格来提升销售价格。到2018年响水县日本对虾养殖规模达到了5万亩左右,而且养殖大户也从原来只有浙江老板,到如今山东青岛、烟台等地的养殖大户也来到了响水,他们带来了更成熟的技术。

三是开展红壳色文蛤养殖试验。2016年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承担单位,与响水县东源水产养殖公司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文蛤良种选育(D2014-16)”。4月11日,放养红壳色文蛤子三代苗种1256万粒,分7只塘口,实际播苗面积31.5亩。至11月15日,红壳色文蛤平均壳长为3.58cm,当年红壳色文蛤能达到上市规格,与启东、如东养殖试验相比,响水以贝类养殖为主的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更适合文蛤的生长。到2018年全县沿海养殖红壳色文蛤达0.26万亩。

3.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加强

一是培训引导。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每年都组织有关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特邀省海洋所、省海洋渔业指挥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专家就水产品生态健康养殖进行主讲,专家们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养殖实例,从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增强管理措施、转变思想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与交流。

二是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每年完成水产品抽样500个,开展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药残快速检测,成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武器。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响水县渔业行政监督大队以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生产基地环境、养殖水域监督与管理,督促生产者健全生产日志,规范塘口记录,推广渔药处方制度,减少化学药物施用量,保证全年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养殖布局不合理 全县比较集中的水产养殖塘口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沿路、沿河或沿滩建设,池塘多为就地形、地势开挖而成,大部分没有配套沟渠路和涵闸洞等,没有配套的进排水水系;没有诸如苗种生产区、生产资料存储区、流通交易区以及二、三产业配套产业区等功能区划布局,长远考虑不够,给养殖区的提档升级以及设施化、园区化建设等高质量发展增加了难度。

(二)塘口标准化程度不高响水县海淡水养殖品种20多个,涉及鱼、虾、蟹、贝及海参等几大类,对池塘建设的要求不尽相同。池塘建设没有能够按照各品种要求统一规范建设。沿中山河区域部分塘口小而分散,池型不规则,池塘多数设施长年失修,水源地、取水口老化。部分镇区的老养殖基地进排水系淤浅。全县水产养殖塘口普遍没有留足进、排水预处理区域,对照生态化改造新要求,往往不能规划布局养殖尾水处理区域和安排处理设施设备等等。

(三)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问受到制约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排放的废水、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一些鱼塘、河沟养殖水域受到污染,有的已失去了养殖功能。同时,在沿海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各类保护区保护红线重新划定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水产养殖区域不断缩小。加之就水产养殖业内部来看,全县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园区很少;水产科技成果转化速率较慢,部分热销品种的苗种规模生产能力还不强。

(四)水产养殖服务业不健全响水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现有编制5人,现有人员4人,其中有一人还要兼任渔业科长(因渔业科没人),因而水产站人员同时还要兼职履行渔业科职能。各镇、区虽有1名水产技术推广编制人员,但在镇、区水产编制12人当中,由水产专业毕业的仅有5人,其他由农业技术人员兼任,因而业务素质难以完成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同时大部分镇区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还要兼任各镇、区的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所、综合治理办、农经管理等其它工作,因而时间上、精力上也很难保证水产养殖管理和服务工作。县级水产推广机构没有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所必要的仪器设备,各镇、区也只能保证人员工资,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三、主要推进措施

(一)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发展

切实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把水产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来抓,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在政策引导上,由偏重扶持传统产业向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转变,由偏重产业发展指导向依法强化管理转变,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产养殖资源,鼓励农民进行合理开发。

1.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管 对种苗、饲料、药品、加工、市场销售等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全程质量跟踪;开展对养殖用药、饲料等投入品及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养殖后期废弃物等关键环节专项检查,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推进水域滩涂流转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水域滩涂养殖确权制度,稳定养殖承包经营权,调动经营主体投入的积极性;保护重要渔业水域资源,控制征用或占用规模,落实水域滩涂征用或占用补偿办法。

(二)切实加强水产养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加快鱼池生态化改造步伐 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响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落实限制养殖区管理措施、落实养殖主体责任。组织实施万亩标准化鱼池生态化改造工程,加快鱼池浅水改深水、土坡改硬坡、分散改连片、配套8%以上尾水净化面积的标准化改造步伐。加强连片养殖区域进排水干渠疏浚整治,配套完善中、小型进水泵站及养殖用各类闸、涵、洞等。推广低密度混养模式,合理控制苗种投放,减少鱼药使用,实施精细化投喂。加强养殖全过程监管,定期不定期开展养殖尾水检测。

2.提高渔业装备水平 全面推广“双机一饵”等鱼池配套,完善提高养殖区域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设施渔业建设,大力推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微孔增氧等先进设备,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加快现代规模渔业基地建设,配套建设环境控制、饵料投喂、疫病防治等机械化自动化设施设备,提高生产能力。

(三)全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建立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 围绕养殖容量与水产养殖、设施化渔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进技术的集成运用推广;淡水养殖上,要在巩固提高异育银鲫、中华绒螯蟹等主导品种的同时,重点发展克氏原螯虾产业,加快发展黄颡鱼等名特优养殖品种养殖;海水养殖上,要在巩固提高缢蛏、脊尾白虾、梭子蟹等主导品种的同时,重点发展刺参、日本对虾、红壳色文蛤等名新优新品种,使其形成规模和特色,提升水产养殖产出效益。

2.构建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与水产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支持体系,为科技成果与生产衔接搭建平台。支持省市级科研单位在响水建立海洋与渔业科研基地,加快推进渔业科技示范区、渔业科技联盟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3.提升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应用水平 积极实施现代良种覆盖工程,实现主导养殖品种纯良化。大力实施水产“三新”推广工程,通过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送科技下乡活动等,推动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直接对接,加快集约化养殖技术、立体套(混、轮)养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技术推广,

4.加快现代渔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加大现代渔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壮大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基层渔业骨干人才进院校培训深造,提高创新能力和推广水平;鼓励技术推广机构、水产专家等,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创新创业,提高技术水平。

(四)积极推动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渔技推广服务体系 配套完善县、镇区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快知识更新,切实履行技术推广、病害防治、防疫检疫等职能;培育、扶持技术咨询、信息服务、苗种供应、水产品销售等服务实体和中介组织。

严格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不能对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无偿的人、权、物调配。明确渔业主管部门在水产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以及人员调配、岗位聘用和晋升等方面的指导职责,落实镇、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责任。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水产技术人员事业编制,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基本运转经费等各项支出,依法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推行水产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日常考评,完善奖惩措施,努力调动基层水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大力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组织 以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渔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渔农民组建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指导、监督管理,有效提高其组织化水平、行业自律能力和竞争优势。

3.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 积极推行以苗种、饲料等生产供应和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共同参与渔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利益共同体。加大鱼虾蟹贝病害测报网络、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站点的布设,加快发展水产养殖服务热线、手机信息平台,及时为养殖农户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通联:224600,江苏省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手机:18012595885)

猜你喜欢

响水县水产品渔业
响水县联合督查企业环保设施安全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响水县成立不锈钢产业商会海外调解中心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s
江苏响水县稻茬小麦抗逆栽培模式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