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

2020-12-18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小学李晓玲

家长 2020年35期
关键词:木棍数感数学知识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小学 李晓玲

数感最早在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出现(在我国教育应用方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数感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像理解其他容易的数学知识那样对其产生理解,甚至可以说,很多学生没有数感的概念和运用数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但是良好的数感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最合适的算法,并且还能对运算的结果进行估计。所以,教师要注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难点

(一)教师对数感的认知不准确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感这个概念虽然提出得比较早,但是实际应用情况却比较差。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的数感,这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本身对数感的理解不到位,并且,他们也认为数感数学教学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也只是一部分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要深入了解数感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再以自身优秀的能力将数感的知识传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知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处理过程,也就是说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比较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定义的套用能力,对于数感的培养则不太注重。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学生对数感非常陌生

数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没有产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就更无法对其产生理解,因为课堂教学是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即使从半途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还是会因为没有基础而很难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理解。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数感,教师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就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直接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先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稳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是指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应用和数学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要注重培养。2.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数学文化的学习。3. 优化习题设计。习题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良好的习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同时又可以运用到生活之中。数学教学是基于数学知识进行的,因此,数学教学也要从现实出发,让学生熟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从周围常见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后,让学生通过对现实中数的观察和记忆培养数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想象画”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表示出来。例如:1. 今天晚上妈妈炒菜用了几个西红柿,几个鸡蛋;家里一共多少人吃饭,用了多少只碗碟等。2. 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倒出来,数一数一元的有多少个,五角的有多少个,一角的有多少个。3.跟妈妈去买菜时,妈妈一共买了几种菜,一共花了多少钱,不同面额的钱是怎么给收银员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或者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物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数感的认识。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很多的思维形式都是从模仿动作开始的。动手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围绕实践展开,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完十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木棍或者小豆子(玉米粒、没用的纽扣都可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辅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算,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分给每位学生十根小木棍,然后向学生下达命令:“每个学生交给老师两根木棍,然后再往铅笔盒里放一根木棍,这时,同学手里还有多少木棍呢?如果老师再给每位同学一根木棍,同学再向铅笔盒里放3根木棍,最后同学手里有多少木棍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每一步都用数学算式写出来,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数感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丰富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他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比如,在学完“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数字观察图形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将数和图形联系到一起想象。例如,让学生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这样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字和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数感能力。

(五)帮助学生建立估算意识

估算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方法,估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理论知识中,精算的使用多于估算,但是在生活中,估算的使用多于精算。比如出门买生活用品时,想的是大约带多少钱,而不是一定带多少钱。学生一定清楚买电脑带几十元钱是不够的(分期不考虑,因为学生没有分期的概念),也知道日常买菜不用带几千元。这源于生活的经验,这就是对数感的应用。

三、结语

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数感,最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明显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木棍数感数学知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量高度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一根木棍
图形前线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