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盎然起来

2020-12-18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王成锋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所学图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王成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数学思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趣味教学中,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比较枯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探索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掌握数学语言的使用方法,收获更多数学知识。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深入分析新知识,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理解,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能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打造生动课堂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结合直观的图片理解抽象知识,在生动的数学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让他们从中找到哪些物体是三角形?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哪些物体是梯形?在直观情境中,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初步认识。然后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索,分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要求学生绘制所学图形,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是如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新知识与趣味性故事结合起来,把数学题目融入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在趣味故事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新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故事情境:12 只小猴子到森林中摘香蕉,它们发现了一棵香蕉树上长满了香蕉,高兴地摘起来。到傍晚的时候,每只猴子摘了150 根香蕉,你知道它们一共摘了多少根香蕉吗?借助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根据题意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列出了算式:12×150=?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引导他们认真分析教材中例题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顺利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故事情境中,学生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发展,高效掌握学习内容。

四、设计竞赛活动,提高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基本上都是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实现的,但是教学效率不高。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竞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竞赛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他们都想在竞赛中获得胜利,在计算过程中就会更认真、更细心,进而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五、设计操作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时,一般采用直观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但是,在探究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只通过看和想很难理解知识内涵。这时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借助操作进行探索,在直观的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自身数学思维的发展,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抽对称”时,教师在让学生探索平移的概念时,可以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运动方式,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方向,直观感受平移。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图形平移的距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通过操作活动,学生掌握了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够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并能准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打造趣味课堂,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抽象思维,借助信息技术、操作环节等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思维灵活性,扎实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互动,推动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猜你喜欢

所学图形数学知识
非所学
非所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