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下)

2020-12-18李鲁晶

农业知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分苗浮子海区

文/ 李鲁晶

2.主养海带浅海筏式养殖技术。

目前我国海带浅海筏式养殖主要以“平养”为最普遍的养成形式。本技术将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进一步提高养殖海带生长速度、产品质量、提高出菜率和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

(1)海带幼苗暂养。

①幼苗出库时间:依据海上自然水温的高低而定,水温高于20℃,幼苗下海脱落重,死亡率高,出苗率低。而幼苗在室内生长过大,会造成遮光阻流,严重影响底部小苗生长直至死亡,大大降低使用率。因此,要在海水温度降至20℃以内时适当早下海,对幼苗生长有利。

②暂养海区选择:幼苗下海后对剧烈变化的环境缺乏抵抗力,往往发生烂苗或受杂藻等附着物的侵害,同样也降低使用率,因此要选择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稳定、浮泥杂藻等附着物较少的优良海区作为暂养区。

③出库苗标准:按20 厘米左右的分苗标准,出库苗一般掌握在2 ~3 厘米,每厘米小苗密度平均为10 棵以上的利用率,则下海暂养20天左右即可达到分苗标准。

④施肥:适当加大施肥量是加速幼苗生长达到早分苗的有效措施,可边拆帘边施肥直到分苗结束为止。施肥方法以袋肥为主,实行挂袋、泼肥相结合,做到少装勤换,勤泼泼遍,轮流不断,施肥量应占全年总肥量的20%以上,平均每万株苗在暂养期至少要施用15 千克以上,日施肥量每万株为1 ~1.5 千克,暂养15 ~20 天即可开始分苗。

⑤调节水层:适时调整养殖水层,是加快幼苗生长,提早分苗期的重要措施,水层过深生长缓慢,过浅会导致病害。一般海区初挂水层偏深,为100 厘米左右,然后分3 ~4 次提到20 ~30 厘米。水较混浊的海区初挂水层应偏浅些,为50 ~80 厘米,然后分2 ~3 次提到20 厘米左右,此外,要注意安全护理与洗刷,保证筏架与苗绳的安全。

⑥分苗夹苗:幼苗生长到20 厘米左右时,将密集丛生在育苗器上的幼苗剥离下来,按规定方法分夹在苗绳的缝隙里进行养成。分苗前首先将苗绳浸泡在海水里,使苗绳柔软易夹,切忌使用干燥的苗绳夹苗,因苗绳干燥吸附幼苗柄部的水分,使之因失水干枯而断掉,或下海后延长幼苗的恢复期。

(2)海带养殖。

①养殖海区环境条件:养殖区应设在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域。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和《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水质标准》(SC 2008);海流的流速在0.17 ~0.7米/秒之间,以0.41 ~0.7 米/秒为宜;透明度变化幅度小于3 米;水深8 ~30 米,其中20 ~30 米海区为高产海区。

②养殖筏架的结构与设置:目前我国海带养殖的主要筏架类型为单式筏架(又称大单架),主要由浮绠、橛缆、橛子(或石砣)、浮子、吊绳等组成。

浮绠:通过浮子浮力漂浮于海面,苗绳悬挂其上,其长度为筏身长,50 ~60 米,其材料为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绳。

橛缆和橛子(或石砣):用于固定筏身,橛缆一头与浮绠相连,另一头系在海底橛子上,缆绳选用与浮绠相同材料,橛子有木橛和竹橛,石砣可用石材制成,也可用钢筋水泥构件。

浮子:为缆绳提供浮力,种类有毛竹筒、玻璃球、塑料球及聚乙烯泡沫等。

绑浮子绳: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0.2 ~0.3 毫米。

吊绳: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3 ~5 毫米,长度按各海区的养育水层而定。

苗绳:苗绳为红棕绳或红棕丝与聚乙烯纤维混纺绳,均为三股合成,直径为1.3 厘米,松紧适宜,苗绳长2~2.5 米。

亩面积:4排长60 米的单筏,行间距5 米,每排单筏挂苗100 绳,4排挂苗400 绳为一亩。

海区布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考虑通流、安全、操作方便。划定排次,组成区间,一般30 ~40台筏子为一个排次(一个区),区间距以30 ~40 米为宜,筏间距(平等)以6 ~8 米为宜。设筏方向要考虑风、流的关系和海带受光状况,分顺流下筏和横流下筏两大类。

③安全措施:养殖期间要定时巡查,及时排除养殖海区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单式筏松紧适中:筏身设施的松紧程度应当在高潮时保持较松弛的状态,使筏身能够随风浪浮动。

浮子绑缚要牢固:绑系浮子的绳扣应结紧结死,绳索与浮绠衔接处要绑紧。

吊绳绑系要牢固:吊绳绑在浮绠上一定要牢固,不能使其左右滑动,防止吊绳和苗绳相互缠绕磨损而掉失。

打橛要确保质量:在大风大浪的软泥底海区,橛的长度要求在1 ~1.5 米以上,一般海区木橛长度不小于0.8 米,橛缆要绑在木橛的下端3/5 或1/2 处,以防拔木橛。

④养殖方法:目前我国海带养殖的主要方法是平养法,该方法是将夹苗后的养殖苗绳通过吊绳平挂在相邻的两浮筏上,使养殖苗绳大体上呈平行状平挂于水面下,浮筏应顺流设筏,有利于海带的均匀生长,而横流设筏极易造成养殖绳间及海带之间的相互缠绕。透明度大且水流小的海区,在养殖初期水层一般宁深勿浅,中后期逐渐提升水层。养成的中后期,海带重量明显增加,养殖苗绳中端的海带下沉明显,此时在每根平养苗绳中间绑一小塑料漂,可极大改善受光条件,增产十分明显。

⑤刺参与海带套养模式:按照海带筏架设置为主线(单式筏架),在海带筏架的浮梗上增挂刺参养殖吊笼,并在吊挂处的浮梗上增加浮筒,浮筒大小以足够支撑为准。海带苗暂养、分苗和刺参苗种放养一般在11 月上旬,海带夹苗一般间隔10 厘米,刺参吊笼一般间隔2 米左右,一般每笼放养20 头/千克的大规格刺参苗种30 头左右(每个养殖笼有6 格)比较合适。至翌年3 月底4 月初海区水温达到18℃时,刺参应及时收获,以免刺参度夏休眠影响产量和效益。

⑥切 梢: 切 梢 一 般 在3 月底、4 月初进行,切去海带全长的2/5 ~1/3,水温5 ~6℃时比较适宜,切下的海带梢不得扔入海内。

⑦收割:在5 月上中旬,鲜干比达到6.5:1 即可间收,水温15℃以上可整绳收割。

推广情况:全省沿海均有应用,威海为重点推广应用地区。

适宜区域:全省沿海地区。

注意事项:经常巡海,根据养殖情况,及时增减浮子,以防止扇贝沉底被憋死。发现吊绳磨损断股的要勤查勤换,大风天气绠绳易纠缠在一起,应及时整理。

防风:风浪是扇贝养殖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要注意气象变化,经常对浮筏进行安全检查,及时解决断缆、断绠、拔橛、绞绠和掉球等问题。当强风来临前,采取减浮、吊球、压石等方法,将浮筏下沉到50 ~150 厘米的水层。

防冰:在结冰的海区,应采用冰下沉浮养殖方法,保证扇贝安全越冬。

防暑:夏季日平均水温超过29℃时,需进行扇贝养殖的防暑措施。这项工作在福建、广东等海区尤为重要。

防脱:脱苗现象是影响扇贝产量的重要方面。解决脱苗的方法很多,如选择优良的附着基,包苗密度适宜,沉筏养殖,混包养殖,选择合适的包苗时机等。各地可根据具体的脱苗原因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防止扇贝脱苗。

防害:海星、章鱼、鲷、红螺和蟹等生物都是扇贝的天敌。如果浮筏沉到海底,势必会遭到这些敌害的侵食。为此,应严防浮筏下沉。

猜你喜欢

分苗浮子海区
同轴双浮子波能装置水动力特性研究*
蔬菜播种、分苗的方法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我学会钓鱼了
秋冬季节茄子辣椒的分苗技术
气体玻璃管浮子流量计的修正
基于模糊控制的浮子快速静平衡与系统研制
黄瑜航??《年年有余》
温室蔬菜幼苗移栽后死苗原因及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