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2020-12-18

教师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幸福指数班集体幸福感

朱 潇

(甘肃省张掖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高中生的班级生活是高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班级生活不仅仅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本身就是生活”。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是高中班级管理的要义所在。幸福不仅是一种生理体验,更是一种心理体验、精神体验,这种幸福体验是深刻且持久的。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对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予以充分重视,在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一、班级现状:“存在”但不“幸福”

班级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从表面上看,学生都处于班级之中。但很多情况下,身体在场并不代表心理、精神在场。许多学生往往是被动地上学,没有奋发向上的激情,没有积极参与的欲望,没有幸福学习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生活样态只是“存在”,并不“幸福”,没有产生一种“幸福感”。

(一)“自我认知”的模糊

著名社会学家库恩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清晰的“镜中自我”。但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的自我认知是模糊的,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等方面认知不清。比如,许多高中生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置身事外,犹如一个“局外人”,过着与集体保持距离的“局外生活”;还有一部分高中生与班集体的关系“貌合神离”,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被动、不积极;另外,也不乏有一些高中生,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博得教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模糊。

比如,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宋某,他的性格有一些孤僻,虽然成绩还行,但毫无班集体荣誉感。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经常犯莫名其妙的错误,或偷偷打游戏,或假装生病不上自习。通过多次与他多沟通,笔者发现这个学生对自身和学习缺乏认知。向其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后,发现他平常也很少与同学交流,但有时他愿意多说话时,才能感觉到他的思维很跳跃。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认知模糊的表现。

(二)“科层管理”的约束

当下,绝大多数高中班级管理都采用了“科层制”的班级管理模式,高中生在班级中处于被约束的地位,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有限。从起床到做操,从学习到自习,高中生往往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下,学生很难体验、感受到幸福。受传统教学评价及社会主流评价方式的影响,有的班主任更是用“分数”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导致学生十分排斥集体生活。班主任忽略了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倾向和心理表征,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由此导致高中生在学习、生活理念和行动上不认同班集体,个体发展与班级发展不能形成合力。

笔者曾经遇到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况,一名学生在周记里描述:“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地生活,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先输入好的程序,如果错误地执行了指令,就会受到毫不留情的处理……”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确实难以感到幸福。

二、班级管理:从“存在”走向“幸福”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能让人产生一种高峰体验。班级管理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价值感”“意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让高中生从“存在”走向“幸福”,是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幸福,不仅是简单的个人享受,而且是一种自我价值、自我意义的实现。

(一)身份认同:让高中生主体角色得以表征

奥地利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弗兰克尔认为,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也就是说,高中生首先要形成一种集体归属感,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应当探究的,更是学生应当积极践行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作为班主任,更要积极关注学生,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坚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关注、稳定并激发学生的积极面,由此让学生的消极面无处藏身,正所谓“长善救失”。学生用自身的积极面战胜消极面的时候,也是学生自我个性彰显的时候。

例如,对于上述提到的宋某,笔者在判断其自我认知模糊的原因之后,立即制定了改进方案:首先,让他思考几个基本问题,如“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怎样的高中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些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是张口就能回答的问题,却让宋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周之后,他用满满三页纸的篇幅,表达了他的想法。其他学生也明显察觉,他开始变得主动起来,无论是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课后的闲聊,都能时常主动提出话题,吸引大家讨论,不知不觉,他的幸福感已经油然而生。

(二)体验感悟:让高中生主体角色得以融入

提高学生“幸福指数”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班集体生活的使命感,让学生对待集体的态度从“貌合神离”转为“众志成城”,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纳班集体,从而归属班集体、融入班集体。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用“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活动我参与”“我的社团我管理”来真正实现“我的班级我做主”这一管理理念。如此,班级活动、生活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天然的召唤力。通过将主体角色融入班级,每位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绝活等都能够得到发展。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意义和地位,进而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在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乐观、自尊自强地生活并感到幸福。

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程序化的高中生活中寻找乐趣”,讨论的结果是:高中生活难免程序化,但在程序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自我”的存在。“程序”既可以由老师输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写,只有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才能将老师的指令成功地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实际上,当学生确立高中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意识后,被动学习、做事的心态变成了主动学习做事的心态,他们的主体角色也就得到了体现,这样更容易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产生幸福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之所以作为一个“此在”而存在,就是因为人与世界在原本关系上是在一个原发境域中被共构而成。在班级这片“土地”上,班主任要创设人性化的班级氛围,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有人关心、爱护的幸福,以及人性的光辉和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幸福指数班集体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人心齐,泰山移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温暖的班集体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