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策略

2020-12-18

教师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习作作文

于 艳

(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23)

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为丰富,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也更为深刻,这些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的宝贵素材。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成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惜个人的感受,丰富个人的见闻,从点滴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但目前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谈“文”色变,写作缺乏主动性,作文多粗制滥造,存在抄袭、写作程序化等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用成人的经验和世界观评价学生的习作,教的是单一写作技巧及方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写作兴趣,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现状

作文不仅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水平能够反映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掌握情况。但就目前而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始终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写作素材。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主要是因为缺少可供选择的作文素材。实际上,现今的小学生生活经历还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敏锐的观察力,难以深入观察生活,从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缺乏真情实感。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缺少童趣、言语乏味,程序化、成人化写作痕迹明显,言语间缺乏情感表达,生动性不强。最后,写作技巧单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对他们而言,作文训练是一个单纯的任务,他们在写作时不会考虑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二、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

(一)训练形式单一

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根据教材要求或在教材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拟定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自行写作。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常规翻阅,给出分数,再简单写出评语。这种训练形式单一、平淡,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二)讲解生搬硬套

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对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通过列举作文开头、结尾写法等做法,将写作套路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局限在限定框架内,在写作中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复制粘贴到作文中。长此以往,这种讲解会使学生对作文模板产生依赖心理,严重制约学生的写作思路,抑制其内心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指导有头无尾

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只重视写作前的选材、构思、起草等方面的作文指导,忽视学生完成写作后的评改等工作,错失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这样的作文指导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是作者对习作素材进行再加工的结果。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上,学生经历的事情并不算少,但为什么还会感觉缺乏作文素材呢?究其原因,还是与小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感动有关。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其学会从生活中体会感动,再把感动转化成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以习作训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为例,教师在习作主题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采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式写出人物优秀品质的要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班级大扫除为切入点,让学生回想当时的班级任务、分工等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捕捉到身边同学认真劳动的镜头?若有,他们各自在做什么?学生会回答:有。某某同学在扫地,某某同学在擦黑板,某某同学在拖地……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举例说出为班级默默做贡献的同学。这时,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便会踊跃发言:某某同学值日时很认真,总是最后一个回家;某某同学常常主动擦黑板、整理班级角落杂物……因为曾经亲眼看到的缘故,学生回想当时的情景,再采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式,便可从班级生活中提取到作文的素材。

(二)展现内心,表达真情实感

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较为平淡乏味,通篇缺乏真情实感,读完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物、细节和小事,用心感悟,激发自身情感,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人、事提炼成自己的写作素材。

以习作训练“让真情流露”为例,教师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可以指导学生从人物出发,描写身边熟悉的人,以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依照以下步骤,开展人物描写作文指导: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寻找并记录作文素材,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其次,教师根据单元的写作要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作文素材的看法;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分享自己积累素材的过程并展示素材;最后,教师让学生合理利用素材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抒发出来。经过习作训练,学生可以厘清思路,打破“无话可写”的困境;同时,通过细心观察,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写作对象的优秀品质,从而在写作时展现自我内心,表达真情实感。

(三)体验游戏,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由于作文素材不足、写作技巧单一,作文的质量不高,写作信心也不足。而教师单一枯燥、讲解生硬、有头无尾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当将学生兴趣点放在第一位,通过相关的游戏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以习作训练“记一次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纸上谈兵”,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成语的认识,然后将“谈”字换成“站”字,鼓励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对“纸上站兵”有一定了解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报纸铺在地面上,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10 人一组),让每个小组在报纸上“站兵”,站立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为取得胜利,学生会不断尝试各种站立方式:叠罗汉式、金鸡独立式等。在各组尝试后,教师充当解说员角色,选定一种站立方式进行现场展示。游戏结束后,趁着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中的精彩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布置作文。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写作表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游戏体验式”的作文教学,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写作、体会写作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时,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引导他们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赋予作文真情实感,同时借助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习作作文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习作展示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